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財經觀察 1270 --- 老巴:優質企業的估值(轉載)

(2008-09-23 00:15:10) 下一個
老巴:優質企業的估值(轉載)

所有股票都會遵循價值決定價格的規律,高於價值的價格遲早會向價值回歸,優質企業也不例外。沒有安全邊際貿然買入優質企業同樣是高風險的投資,優質企業的安全邊際可以定低一點,但絕對不能沒有。

oliver

想想巴菲特從1972年開始持有華盛頓郵報 至1999(也許至今)沒有做過任何的賣出, 想想當初他買了可口可樂 永遠不賣 不知道 大家該如何理解消費行業中的壟斷企業呢? 是在合理的價格買入之後 跟蹤企業基本麵的發展狀況 還是去經常關注股票市場對該公司股票價格給予的價格? 何去何從 個人的投資理念是關鍵。 想著去獲取市場產生的每一個波段的利潤(所謂的高拋低吸),或者 隻有參與這個市場年齡少於5年的人 才會經常去幻想的。 巴菲特曾經說過這樣的話 通過波段操作來獲取利潤 隻有神才可以做到。(我想 這個話或許是針對很多希望通過波段操作來獲取高額利潤的投資者來說的吧) 不知各位如何認為的呢?

一枝春

消費行業作為長期投資對象,是低風險的高確定性的,這沒有疑問。問題是,目前的投資潮流,給予了消費行業過高的溢價。要投資消費行業,恐怕還得等,等潮流逆轉的那一天。投資,始終都要看價格。所以我反對不看估值的觀點。這樣,才不會犯大錯。

我想大家作為價值投資者,買賣股票,都會依據價值。如果你確認價格的確超過價值很多,就不該把它留在手中,即便它是全世界最好的企業。費雪所謂的長持,是針對成長股,是很難評估的,譬如現在的網絡等新興行業。而對消費股,一般還是可以評估的,是不是高了,大家都是大約知道的。拿著超過價值的好企業長持,我認為,並不真正理解價值投資,恰恰是貪婪的體現。

價值投資,就是依據價值來買賣股票,這和看趨勢的波段操作,是有很大差別的。我們也不願意賣出股票,可是,它的價格早已經超過它的價值太多,甚至處於泡沫狀態,為什麽不賣出呢?事實也證明,賣出是正確的,現在大多數消費股,也仍然沒有回落到合理的估值範圍。所以本人認為,有價值投資、長期投資、波段操作這個困惑的人,很奇怪!一切以價值為準繩,就對了。錯的可能,隻能是估值出錯,這就是作為價值投資者水平的問題了,不是是不是價值投資者的問題。一般來說,是不會出大錯的,起碼不是致命的。

為人民服務

其實投機和投資都是猜,猜,猜。諸位對白藥,阿膠,茅台,未來幾年的快速增長的期望無疑同投機客進股票就期望上漲一樣。撇來股價不談,我想茅台短時間的迅速增長已暫時耗盡了公司的成長動力,但茅台公司先天就有持續增長的基因,我始終認為一個公司的優勢基因很重要,阿膠、白藥,片仔癀,……都是有先天競爭優勢的,買公司我想還是在它們有先天優勢但又有這樣那樣短板時買入,不完美時買價低些,嗬嗬~象laoba1兄看好的阿膠,5元時和現在有區別嗎?我看就是個管理和通過十年成長厚積薄發的區別吧,阿膠最主要的競爭基因變了嗎,應該一直存在吧。所以“不完美的錯誤價格”+“未來的成長”這兩方麵結合才能帶給我們超越利潤,同時前一項“不完美”同時也是我們基本麵上的安全邊際,一個公司總是會遇到管理有些問題的時候。

Salem

問題是,好象中國有很多象巴菲特所說的消費壟斷一樣,真有那麽多嗎,大家天天說的白藥,阿膠,由於關注太多,真可能低估嗎?”
我覺得這個問題很能代表一部分朋友的想法。在幾個月前,我也是同樣的想法。所以我給自己定的規則裏才有這麽一句:“投資就是等待,等待也是投資”。如果一個人隻是把投資看作幾年、十幾年的事情,是肯定經不起這樣的等待的。但對於成功的長期投資者而言,投資是一輩子的事情。對於眼光更加長遠者如但斌先生,投資是自己這一生、整個家族、世世代代的事情,短短幾年時間的等待何足掛齒。巴老在買入白銀之前已經跟蹤了30年的銀價,他的買入價格是30年來的最低價格。這份忍耐力不正是成就“股神”的基石嗎?
對於股票投資而言,“真有可能低估嗎?”這個問題不需要解答。把眼光放的更長遠一些,再回頭看看曆史,答案就在自己心中。
不過再回過頭來談談自己的理解:投資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消費品企業、醫藥保健企業,是一種可以跨越經濟周期性的超長期投資,隻要買入價格合理,持有時間越長優勢越明顯。如果僅以幾年、十幾年而論,收益率未必能超過其他類型的股票。因此在決定持有它們之前,務必明白這一點。相對而言這也是比較保險、比較省事的投資方式,且未來收益率隨著時間流逝優勢越來越明顯,所以說投資這類股票實際上是“收藏型投資”,基本上相當於女兒一出生時就買上,等20年後給她當嫁妝的那種。
不過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強調消費,對於不少投資者而言,他們投入股市的資金占個人資產的比例相對較高,對資金周轉和回收的期望也比較高。動輒持股十幾年、幾十年是太過於苛刻了。因此,借鑒林奇大師的投資方法也不失為一個良策。小公司、周期性行業、困境反轉型公司隻要研究得足夠到位,也是完全可以投資的,並且也能獲得很好的收益。當然,比起消費品和醫藥保健行業,這類投資的風險相對較高,“失策”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因此必須懂得一定的介入方法,林奇的“梭哈式投資法”我認為是很有指導意義的。

新浪網友

沒有人能做到完美,即便你看準了,也不見得做得到位。市場仍處於疑似合理的位置,根本談不上低估,好公司的價格仍高。保護牛市果實,生存下來是將來資產翻番的條件,要把它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舉例吧,即便茅台08年的業績是4.5元,現在的PE仍然高達35,35是什麽概念?大概是人一輩子平均壽命的一半,何況人除去年少年老,大約也隻有35年了,那麽PEG呢?能持續長期35%增長,恐怕也不太可能吧。所以,35幾乎是買股票的極限位置,是死亡線。如果不是周期股票,20以下是不錯的,20-30還可能接受,30以上,就很難了。如果讓我現在去買茅台,還不如去買福耀玻璃,勝算更大些。我總有種預感,目前A股所有的出名的消費股票,都是陷阱。

新浪網友

水至清,則無魚。作為投資理論學習,嚴格點是可以的。實戰,則要有彈性。隻要優秀的公司中長期基本麵不變,價格夠低,就要關注,接著開始介入。現在關注福耀,不久的將來關注萬科,再將來,還可以關注招行。當然,如果那隻大牌消費股出了問題,價格夠低,我們也不會吝嗇我們的眼光。

oliver

用比較合適的價格買入長期穩定且相對高速成長的壟斷型公司的股票 隻要這種壟斷沒有被打破 該股的牛市就不會結束。 那麽我們會考慮 到底什麽價格是合適的價格呢? 我想這裏麵是不是應該首先把我們個人的投資收益率的預期考慮進去。 結合我們的收益率預期和企業的長期淨利潤增長率 再斟酌當前股價的PE 似乎可以可出當前價格是否合理, 是否可以介入。 當然 價值投資者注重的核心和長期成長性 時間周期的因素似乎可以看淡一些

做多中華

前麵網友說起張裕與王朝的估值價格相差很遠。博主也講,張裕的競爭力、品牌、行業地位都勝一籌。買股票相當於買企業的發展,現在最本質基因勝一籌,將來兩者業績的差距會很巨大。差之毫厘,謬以千裏。房地產投資有三原則,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是地段。股票投資同樣有三則,第一是好公司,第二是好公司,第三還是要選擇好公司。以切身體會來講,隻選擇最優者,除非次優者能給予巨大的折價補償。
忽然覺得,這一點認識實在太重要了。

oliver

樓上的朋友說的真好 我倒是覺得 即使給予巨大的折價補償 我也不一定會選擇次優者 除非那個巨大的補償是確定的

舟山新股民

老巴的思路是賺確定性的錢,所有行業中,消費類企業周期性最弱,所以老巴的投資思路符合其投資理念。雖說茅台和蘇寧的名義回報率現時看不高,但長期看,賺錢的確定性很高----這是一種很成熟的理念。世界證券市場上最長命的公司一是酒類,二是保險。

牛市中的博客罵聲很少,熊市中很多,老巴的園地中還算比較幹淨,盡管這些天隨著茅台、蘇寧的下跌不和諧之音多了些。博客中討論估值確實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因為從1000點到6000點,即使公司基本麵沒變,估值可以相差5倍,怎麽估,而且隨著宏觀經濟的變化,行業的特性也在變,具體到公司,隨著報表的公布,同一個行也是千差萬別,而且個股還有比價效應,如果一定要估值,那就是與利率對照,近十年的一年期利率如果平均數是4%,那麽大盤的整體市盈率應是25倍,如果給予安全邊際,像巴菲特的以0.4元買1元,那麽大盤的整體市盈率到15倍應是曆史底部,猜測宏觀經濟走勢,猜測利率變化,也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巴菲特說過不會猜測(但我想他心中比一般人更清楚,遠景目標是清楚的),宏觀經濟再差,09年更差,10年更差,但總有好起來的一天,如果是價值投資,給予10倍PE,就是說看十年,幾年的低穀算不上什麽,現在看空的人,有可能看對,也就是09年宏觀經濟更差,但這個概率多大不好說,看多也是如此。從曆史平均數值看,現在估值處於低水平。至於大小非,也就是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搏奕,大小非成本低,也是付出時間成本的,如果持有茅台(前提是茅台平穩發展,15%以上的複合增長率),拿十年,10年後看茅台,成本也是較低的,我認為大小非不可怕,即使雅弋爾持有中信有20倍的利潤,也是付出了十年的時間成本(冒了一定的風險),大小非獲得巨大利潤也是應得的,是對價值投資最好的注解(盡管他們是被動持股)。對中國的前景,以十年為期,看好,原因是人口紅利沒釋放,中國的人均GDP是2000多美元,發達國家在30000-40000萬美元,中國人不笨,人均GDP上升空間巨大,也就是勞動生產效率還有大幅提高空間(前提是中國的上層建築能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社會穩定)。

曾經看到過一個故事,大意是:一個企業家在異鄉發現了一個金礦,他雇用了100個工人開采,賺了100萬,他把大部分的利潤發給工人,工人們在當地安家落戶,產生了很多新興產業(比如房地產,糧店、布店),這個企業家又在新興產業投資,周而複始,這裏發展成了市鎮,然後變成城市。如果這個企業家賺了100萬,把賺來的錢都放在自己的腰包裏,金礦開采完了,企業家帶著錢離開這個地方,這裏又成了荒涼之地--------有人這樣形容美國和南美經濟發展的巨大差異。回到主題,用消費拉動GDP的前提是百姓要有錢,要能消費得起,國家必須藏富於民,要減稅。建國以來,廣大人民低工資、低福利創造的巨大財富集聚於中央財政。

一枝春

如果市場整體達到合理的區間(當然許多股票,特別是垃圾股,還有基金堅守的一次擊打股票依然高估),你相中的股票,已經落入低估區域,本人認為不開始買入,那你究竟在等什麽?不外是更低的價格,這和去年在等更高的價格是一樣的投機行為。試圖買得更低賣得更高,這才是可怕的!一切要依據估值!即便它不可能很準確。

投資需要什麽
:

1,簡單的估值,千萬不要搞複雜了,不懂的不玩,有疑問的可以比較,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2,不受市場旅鼠們情緒的影響,特別是明顯高估和低估的時候。

買股票,當然質地第一,我唯一能接受的例外是,行業周期重新啟動的時候,可以買這個行業存活下來最大或最差的股票,可能比最好的還要好!
關於茅台,從收益率角度看,1-2年可以預見的時間內,不論持有還是買入,都不是好的標的。
證券化率,是衡量市場整體高低的較好指標,可以反映市場的水位,投資,從道理上講,當然是企業的價值價格比較,但是,企業、股票並不是孤立的,我們仍然需要參照係,參照係對我們的投資活動是有幫助的。
沒有人能精確地確定估值和收益率,我們隻能也或者大致正確就可以了

Regards,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