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財經觀察 1236 --- ZT 再議消費行業

(2008-09-10 17:43:45) 下一個

再議消費行業

 

做多中華

蘇寧與上遊是一種雙贏模式,如果不是,製造商為何寧願交那麽多的入場費也要打進蘇寧呢?它們之間是相互製衡的關係,當然蘇寧在這種關係中處理強勢。有了蘇寧國美等大型銷售網絡,製造商能更好地安排生產計劃,降低了管理維護銷售渠道的費用。人們常常批評蘇寧國美不道義、壓榨供應商,但它們對消費者利益有極大貢獻卻沒人提。我們不妨從這個角度想想,供應商的在產品質量、差異性、品牌方麵沒有構築成護城河才是它們被壓價的根本原因,即使沒有蘇寧國美百思賣,這些供應商們一樣會在市場上血戰(價格戰),生存環境可能會比現在更糟。製造商會減少,最後隻剩下幾個大廠商,是自由經濟的必然結果,而不是渠道商的罪。隻是那時候蘇寧等企業的談判強勢會被削弱,與大供應廠商的關係更穩固和諧、互相依存、互助互利。參考沃爾瑪、百思賣的發展曆程,不見得他的上遊鏈條是極不穩定的。至於下遊終端消費者運用網絡采購是否能成為主流的家電消費習慣,這倒是個真正的問題,但從現在看沒有那趨勢,即使有也是漸進的,理性的價值投資者有足夠的時間反應。

 

東阿阿膠的新管理層如何值得期待、新戰略如何卓有成效、新產品(高端極品和保健新品)如何前景光明、恢複提價能力和財務數據已得以改善等等,不是我們選擇它的依據。李劍說過,如果半小之內找不到公司有什麽獨一無二的優勢,就不必再往下了。篩選企業的第一關應該是考察,企業有沒有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即巴菲特說的特許經營權,然後再考察企業是否有壟斷利潤,也能通過了,就接著考察企業的競爭優勢和壟斷利潤能否長期持續,也能通過了,最後看股價。提價和財務數據屬於上述四個主幹步驟中的第二,新管理層、新戰略、新產品這幾個,如果不能鞏固競爭優勢,而僅表現為一次性提價和ROE的暫時上升?就等於毫無意義。我們反複拷問自己,東阿阿膠通過第一關了嗎?它有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嗎?我們是不是將第二關前置了呢?我們是否誤將ROE突出和有提價能力來反證企業具有競爭優勢呢?的確,東阿阿膠幾乎成為阿膠的代名詞,品牌地位無可比擬,控製上遊驢源、市場占有率又高達七成。但正如上麵的網友sweet說,阿膠……這東西不是一家在做,做出來而且都沒什麽區別,片仔癀、白藥卻獨此一家,這也是我的顧慮。此外,據中醫說吃阿膠是增加血的收斂性,而不是補血。

 

Laoba1

對消費品和類消費品而言,品牌是消費者對企業產品品質,服務等眾多因素認可程度的綜合反應,品牌也是競爭優勢的綜合體現,品牌就是壁壘.品牌壁壘有強弱之分,東阿阿膠在能力一般的領導層帶領下依然十數年持續占據阿膠絕對領先優勢,市場份額持續提升.並且在紅桃K,血爾等強大的市場攻勢下依然穩穩占據補血市場領導性品牌的地位, 獲得穩定的高增長,已經體現出東阿阿膠品牌的強大競爭優勢, 東阿阿膠已經接近是傻瓜也能經營好的公司.

新管理層、新戰略、新產品等因素的確不是東阿阿膠的核心競爭力,而是使品牌優勢能更加充分發揮的外在推動力,也是盈利能力的加速器.

 

一枝春

很讚同網友的能力圈概念,更喜歡用投資偏好來理解它。價值投資可以有不同的流派和喜好。laoba1隻認消費,提供了許多選擇的參考,可他最中意的茅台SUNNING,包括最近的阿膠,我也並認為是最好的品種。從長期選擇看,消費中的食品日化,是很好的標的。金融中的銀行,加上出色的保險,也應該是差強人意的選擇。中期波動選股,能源、出色的製造業、證券,也是可以考慮的,但不是長期的持倉。我更喜歡在偏好中保留一些開放性。投資,許多人認同巴非特,其實,李嘉誠很值得研究,雖然大家認為他是從事實業的,還是多元化的。其實,這兩人早年都從事過製造業,巴是紡織,李是塑料花,後來呢?一個走向軟收費橋梁,如日常消費、報業、銀行等,一個走向硬收費橋梁,如地產、碼頭、能源,還有超市、化裝品,現在李又走向電信,甚至網絡!可以看出,這兩個年齡相仿、可以比肩的老人,如果有機會一起對話,那將是多麽有趣!絕對比趙丹陽的飯局請教有意思得多。他們都沒有製造一件工業品!但是,李比巴有更開放的態度。所以,我雖然認為製造業是一個可以的中期選擇(隻要它們的價格夠低),出口型國家也湧現了譬如豐田、SONY、三星、NOKIA這樣的企業,可終歸不是超長期的標的。我希望自己的理念中有85%的巴非特,還有15%的李嘉誠。

 

為人民服務

隻要是你看中或買入的股無疑都是高估的,市場暫時已將其價值挖掘殆盡了,而且公司都是在成長性最好的時候,你能預期它能一直這麽成長,這本身就是一個問題。當好公司有問題,但公司骨子裏有持續永恒成長的基因,我們就該買。其實現在的投資都是集中在茅台,張裕,蘇寧……投資史上,太熱的東西有90%的是陷阱,公司是好公司,但不要忘了完美本身就是缺陷,當完美的東西一旦不完美了,那時價格就不會是完美時的價格了。有時我就在想我們買公司該在它的哪個階段買?最具成長性時,已是短期之內竭公司最大的動力了,這時股價如果已完全反映了成長性,顯然買股是不明智的,這時買就需麵對成長一旦放緩,公司基本麵變化。三全的成長速度同這點有些類似,其實這個行業乏善可陳,三全的成長是這個行業成長的體現,這個行業品牌不能帶來高利潤,一旦行業飽和,成本和競爭會吞噬利潤。規模、營銷網絡,速凍的特點,可以是建立競爭優勢的最有利因素,但這所有的會麵對糧食高漲,家庭主婦自己動手這個最大敵人。股不貪多,茅台,阿膠或許應該繼續等待以別人不想要的價格買入吧,要知道好公司不多,不完美時買因是明智的選擇,同時未來有可能成為完美公司也應是我們的選擇如江中製藥

 

lapse2

這句話表達的是否太泛了, 餐飲業分有形的服務和無形的體驗。

譚氏官府菜算品牌麽,開連鎖的過程中失敗了,因為客戶很難在分店獲得同主店同質的服務和尊貴感。

肥羊王的口味和小肥羊是同質的,為什麽肥羊王失敗了呢?肥羊王在營造無形的體驗時遠不如小肥羊。

連鎖的核心競爭力我的理解是(口味+服務+準確定位的正確的無形體驗),而且以上幾點必須能完整複製到各家分店中。

 

北方小散

不同意LAOBA1對於餐飲連鎖業說法:味道加上品牌就是餐飲連鎖的核心競爭力

請問麥當勞等西式快餐的口味與中國人的傳統差異大不大,大多數中國人並不把它當回事,為什麽會在中國成果?衡量一個餐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文化、品牌、增值服務和口味。關於商業模式的說法,餐飲企業不是低成本擴張的類型,因為火鍋容易標準化,容易連鎖經營,確實小肥羊發展較快,但問題是管理和經營能不能跟上。發展連鎖店,先複製為主然後再來提高,國內的餐飲企業用這種模式比較多,用這種模式要掌握一個點,當你的規模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一定要提高你的控製力,如果不去做這件事情,規模和成本出現遞減,更失敗。從這個意義上看,小肥羊風險蠻大的,嗬嗬 說到全聚德瞎扯兩句,我認為小肥羊不一定比全聚德更好!

 

Laoba1

快餐類企業滿足的是吃飽的要求,在產品品質較好的情況下也許服務,環境能對產品的不足形成一定的互補.對於享受型餐飲企業而言,味道則占據最重要大位置.味道不好,其他方麵再好消費者也不會買帳.一流的味道,其他方麵一般,同樣能吸引顧客.

全聚德在品牌方麵勝於小肥羊,也比小肥羊更穩定,隻是由於口味方麵的原因使其難於全國性的擴張.

 

投資僧

選擇投資公司和選美女就是堅持唯一的標準:價值-美。但是你一細琢磨這個標準很模糊很個性,其實就沒有什麽具體的條件,就是對同一對象,統一理念的兩個投資者會得出不同的結論。環肥燕瘦孰是孰非?風險大收益高;風險低收益低,那個標的產生的現金流最終更多?像這類東西是不會有衡量標準的,隻能得出個性的結論。像那個朋友說的:蘇寧的店人流稀疏;產品品牌供應並沒有優勢;會受到網絡銷售威脅等。都是事實。但是這是她的美點還是醜點可就個性化了。莫奈的日出和網絡超女的美肯定是不同的美。單位麵積*人流數*人均銷售額=單位銷售額,而你隻拿瘦強調美的我不知道會得出什麽客觀的結果。網絡對任何業態都是威脅;同時也是任何業態都可以利用的,兩者相抵看不出來什麽。

 

laobal

連鎖超市競爭白熱化,即便能擴張利潤也沒有保障,風險極高,弄不好瞬間就倒了。沒有類似沃爾瑪龐大的規模和高效的管理、完美的信息係統、物流係統,任何一家連鎖超市都很危險,中國現在哪怕與沃爾瑪相提並論的連鎖超市都沒有,更別說步步高這種剛起步小規模的企業。

 

海闊天空

製約茅台發展的軟瓶頸

提起茅台.幾乎沒有人會說它不好.大不了會說股價太貴,偏離價值了.很少甚至幾乎沒聽說過茅台有什麽不好的.但當我們以審視的目光聚焦它時.卻很容易就發現其實茅台的問題很明顯.並且是很嚴重的,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致命的.

 

第一公司的管理現代化實在不敢恭維.其高管事件就是最有力的暴露.不要總認為這是偶然事件.事件的發生自有他的必然性.做為一家閉塞地區的省屬優質企業,必定是眾官僚虎視耽耽的對象.企業領導既要會做事還要會做人.在國企腐朽的體製裏,茅台絕不會是個例外.<五糧液,伊利,沈陽機床等均屬此類>.企業本身還要承載上其他種種負累.因此很難保證股東利益的最大化.

 

第二公司品牌塑造差強人意.品牌形象不能更好挖掘自身價值.尚有很大潛在提升空間.茅台的產量不應看做是企業發展的最大瓶頸.他的產能總有到盡頭的一天.因此,品牌建設的好,賣到數千元或上萬元一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這亦是大家堅定持有茅台的根本原因.其國酒品牌強大的生命力是其他消費品牌所不能比擬的.若品牌建設的不好,淪落到隻有靠產能擴張來增加企業的價值.那就是茅台的悲哀了.

 

未來茅台最好的結局

1.屏棄傳統的管理思路,引入規範高效透明的現代企業製度.虛心向招行.萬科等優秀企業學習.塑造華貴,沉穩,大氣,具中華文明精髓的國酒品牌.跨過依靠產能,價格的提升來發展的傳統發展思路.向食品飲料控股集團進軍.

2.直接劃入中糧集團,讓寧高寧來做.

這怕是我的癡人說夢罷了!

茅台是你的,也是我的;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是有形的,也是無形的.我們都有責任和義務來嗬護他的成長.

無論怎樣,茅台都是中華文明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今天,我們在這裏以挑剔的目光來審視我們的投資.應該是比談論茅台更重要的吧!

 

我個人是這樣認為:如果從超長期來講,穿越周期,抗惡劣通膨,且不談戰爭和自然災害,那最好是基於人賴於生存的最基本消費:第一民以食為天----消費品,第二生老病死----醫藥.

行業上講,確實如此,可要具體到公司,又何其難也!即便是茅台,難道不會有昔日汾酒沒落的影子麽?現在若要講茅台超長期持有收益最大化的價值,恐怕理由還不夠足夠充分.醫藥就更難選了.總覺得廣州藥業旗下的幾個品牌應該是有潛力的,但投資不是賭博,投資需謹慎又豈是一句空話.

 

東阿阿膠被套仔

 

淨利潤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E 複合增長 7.18日市值

0538 1.71 2.30 2.79 3.38 4.10 34 154

60085 2.96 3.01 2.33 3.12 3.50 4.5 104

0423 1.31 1.09 1.53 2.10 3.03 32 109

 

一,動態淨利潤絕對值比較,0423市值相對雲藥合理,相對同仁堂偏高,

二,成長性比較,過去幾年裏雲藥穩定增長,同仁堂極其緩慢,東阿由於某種原因在0708年表現出較快增速,即使截至到07年,複合增速也達到了20%,這方麵看,市值上應該處在兩者的中間位置,(154+104/2=129億元。

三,資產質量都不錯,經營能力指標上,雲藥似乎善於利用負債杠杆來取得跟多收益,這個情況我沒有能力分析,不知道是預收賬款造成的還是其他原因,經營上反應比較進取。同仁堂,營收從24億到27億的慢速增長過程中,應收賬款始終高居不下,從042.4億元達到了07年的3.3億元,而這是在這幾年現款現貨方式下的經營表現,由此可知同仁堂的經營能力或產品市場競爭力暮氣沉沉。注意到東阿應收賬款相當出色,這幾年來,每到年底時一直保持在幾千萬元,竟然比依靠自然銷售方式的片仔癀還低,太不可思議,假如以後也象雲藥同程度放手營銷,營收和淨利潤指標的上升可能很快將雲藥甩在背後,這個方麵可能要看華潤商超渠道的支持力度以及新產品(保健品)的表現了。在這方麵看,由於東阿潛在提升能力很大,市值方麵應該處在兩者的中上位置。以後雲藥新產能上馬那是以後的事情。

 

應收帳款/營業收入占比

股票 2004 2005 2006 2007

雲藥 5.5 5.4 4.6 4.7

同仁 9.8 11.5 11.1 12.5

東阿 6.6 6.9 4.4 5.0

 

這個指標沒有考慮各自的商業收入數據占比,比較片麵,純醫藥工業數據對比更有說明效力,有興趣的人可以深入調查一下。幾年時間,看的是趨勢,雲藥真是不簡單,占比結果小且穩定略降低,同仁正好完全相反,東阿06年的突然下降感覺很奇怪,是不是跟華潤當年進來後的調整有關?

 

綜合來看,三者的市值關係,以010分等級,假如設雲藥為10分,同仁就是5分,而東阿應該處在7.5分左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