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BeautyinAutumn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落花窗中金陵影……2013 中國之行 七

(2013-08-20 08:40:57) 下一個

回中國,近年來聽得最多的感歎就是“變化真大啊”!故土日新月異,國富民強,當然是好事,身在海外的我們也與有榮焉。

可是,遺憾確實也是抹不去的,就像一個人的初戀,那種純潔和美好時常在你的心頭縈繞,可是你想去尋找卻怎麽也找不到。

帶著我的兩個美國生美國長的ABC孩子,我多麽希望能清清楚楚地告訴他們媽媽小時候家鄉的真實模樣!看著古城牆被淹沒在高樓林立中,古城的韻味蕩然無存,我所想述說的那種古韻鄉情,真的是無從開口無從說起。雖說孩子們興高采烈:南京跟上海差不多!可那離我想描述的差得太遠!想對他們說:南京跟上海那是兩回事,就像你爸和你媽,兩種人!

我記憶裏的金陵,是青磚黑瓦的小院落,是回廊落花的窗格夢。

記憶中的金陵

記憶中的故土

在南京的市中心,指著最高的那座大樓,對兩孩子說那就是我祖父祖母曾經的家園,孩子們瞥了一眼,沒有任何情感色彩。老父親說市中心唯一還保有老金陵味道的就是大華影劇院了,我有天順路進去一看,裏麵修繕一新,也許恢複的格局令父親想起他小時候影劇院的情景,對我卻依然陌生,我隻記得當年去東風劇院去看樣板戲的情景。

在一個酷熱的夜晚,我讓兒子拎著我的手提電腦,到市中心的一家酒店與跟隨我回家鄉並等在那裏導演匯合,我指著那棟大樓對兒子說:我小的時候,這裏是個戲院,我曾經就在這附近看到一個影星名字叫王馥荔……我知道兒子不僅不知道王馥荔是何許人也,也對我說的那些陳年舊事不感興趣,可我就是忍不住地敘說著,仿佛是講給自己聽。

這世上,其實很多記憶和往事隻有自己記得,也隻有自己能回味。

一個炎熱的午後,我領著兩個孩子去尋找我的回廊落花的窗格夢,我一定要讓他們知道我心目中的南京的原樣。

地鐵一號線新街口往南隻要一站路到三山街,出來過一條馬路,就是我想為金陵複原的甘家大院。那裏黛瓦、粉壁、馬頭牆在熱烈的向我們招手,磚雕、木雕、石雕宛如一個個充滿舊時代韻味的音樂上上下下的跳躍著,孩子們還算喜歡那裏兼有的一些現代元素,在紅燈籠和刻意製作的古色古香中,我不知道他們是否看到了我想讓他們見識的金陵文化?

兒子一轉身,進了南京城著名的食府:綠柳居,我心裏一喜,嗨,開竅了,知道吃正宗的中國東西了,再定睛一看,他自己買了一塊冰激淋走了出來!

綠柳居裏的冰激淋

“熙南裏”是金陵曆史文化風尚街區,占地1.23萬平方米,地處中山南路、升州路交匯處。那裏的雅致茶館、高檔會所、清雅音樂吧等都不是我想帶孩子看的東西,我想帶他們看的是一個雕花的窗格,是我小時候留存的金陵印象。

熙南裏

那裏有南京現存麵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私人住宅“甘熙故居”,金陵人嘴裏的甘家大院。也是俗稱九十九間半的私人宅第。猛然一看,白牆黑瓦,好像是徽派建築,可是走進去回廊幾轉,就發現與徽派建築又不一樣,但也不是蘇式建築,與蘇州無錫的那些大戶人家的亭台樓閣的建築風格又有不同,那其實是真正的金陵風格的獨特的建築。

甘熙是甘福的第二個兒子,晚清著名的文人,中過進士。甘家大院的整個建築反映了金陵大家仕紳階層的文化品位和倫理觀念。“建築的布局嚴格按照封建社會的宗法觀念及家族製度而布置,講究子孫滿堂、數代同堂,致使宅第的規模龐大、等級森嚴,各類用房的位置、裝修、麵積、造型都具有統一的等級規定。”

金陵的建築用進來數算,甘家大院有五進,一進門廳,二進轎廳,三進正廳,四、五進為內廳等每一進都有一個天井或者說小院落,整個建築坐南朝北,以感念先祖,不忘祖宗,科學地講也是最合理,冬暖夏涼,光照最好。

我還記得小的時候與祖母居住的金陵老宅子是二進的院落,一進也是門廳之處,雖說與甘家大院相比那是小巫見大巫,但是,布局嚴謹對稱、主次分明、中高邊低、前低後高、循序漸進的風格,反映了金陵宅第的基本風格。

我和祖母住過的老宅子毀於八、九十年代的大拆遷中,可是那座宅子留給我的卻是我有關金陵最早的記憶。(金陵舊事 二… 老屋前院眾生相甘家大院經曆這麽多年的曆史變遷,卻有幸保存了下來,數算曆史的痕跡,甘家大院經曆太平天國的破壞,後來被修建,沒有被日本人的戰火和文化大革命所摧毀,還得益於戲劇和軍隊。

據說日本人喜愛中國的京戲,甘家曆來是戲劇世家,日本人占領南京,甘家以為宅第終將不保,沒想到日本人為了欣賞甘家人演繹的京戲而發現了這所風格獨特、建築典雅的宅子,發了禁止破壞的命令。即便日本人瘋狂的屠殺南京的百姓,這座宅子卻有幸保留了下來,也目睹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四九年,解放軍進駐南京城,甘家大院被國家征收成為軍事重地,部隊成了一道護身符,直至九二年,南京民俗博物館在此而生。

穿梭在甘家大院的回廊庭院之間,青竹、石井、蟬鳴、風輕……我久久流連在那一扇雕花窗前,讓思緒退回到很多年以前,老祖母蹣跚的腳步、小朋友們喧鬧的笑聲、童年的孤單和寂寞……就那樣驀然浮現在我的眼前。

那一扇雕花窗格

春盡秋來,日升日落,那一方故土和那一個偌大的城市裏 , 有幾處地方能有如這掩映在梧桐樹下的百年古宅般的幸運?每個人似乎一生都在尋找,尋找那屬於自己的歸宿,而留存住關於故土最起初的親密卻如同一張張隨著歲月泛黃的舊照片,即親切又無可奈何的令人歎息

帶著兩個孩子穿過金陵的熱浪,地鐵站口站著分發免費紙扇子的人,人手一份,扇遠緊緊圍繞著人的熱氣。最後一次在走進地鐵口前回望一眼現代和過往交織的金陵舊宅,我仿佛看見一位安詳的飽經風霜的老人,靜靜地在那裏緩緩地搖著大蒲扇,娓娓述說著人世間無數的悲歡離合的故事並對我一揚扇,好像在說:歡迎再來!

 

再見了,我的金陵!

待續   

這個係列從頭讀:上海、上海 …2013中國之行 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BeautyinAutum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氬氪氙' 的評論 : 問好了,老鄉。
BeautyinAutum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qingaling_marquetry' 的評論 : 你的評論也好,也引我遐思。
氬氪氙 回複 悄悄話 我家曾住朝天宮, 小時候走路, 自行車穿越過無數這類的小巷, 記得好多還是鵝卵石的路麵
qingaling_marquetry 回複 悄悄話 寫的真好! 我也是離家多年,每次回去記憶中的東西就少了一點。 甘家大院就在一中旁邊,我以前上學時常去,記得曾經是民俗博物館。 我家最早在三山街附近,記憶中那些老井,老宅子,老院子再也尋不到了。可是奇怪的是它們總在我的夢裏,雖然我家已經搬走了20年了,可是在我的夢裏我總能記得一些非常細微的部分。曾經在晚上去鄰院看過曇花,比較過哪個院子的井水更清冽,還有小學校裏的老槐樹,滑梯,水泥乒乓球台,石榴樹,夏天的知了聲,冬天房簷下的冰棱。 我現在非常能理解我父親為什麽一遍又一遍的畫他老家的老宅,那些魂牽夢縈的地方此生此世無法忘懷。 對不起,突然有感而發,寫了這麽一堆,見笑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