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BeautyinAutumn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世界華人文庫第二輯在北京推出

(2012-11-11 19:13:21) 下一個

世界華人文庫第二輯在北京隆重推出,其中有海雲的長篇小說《冰雹》(見下),散文多本(見上)

還有海外文軒去年出版的《與西風共舞小說集》(祝賀海外文軒小說集的所有作者取得如此好的成績!):

同時還有張翎小說集:

內容簡介

  《與西風共舞》是由分別來自美國、加拿大、澳洲、德國、荷蘭的十五位身在海外文友的小說集,經主編海雲精心甄選修改匯集成書。本小說集是十五位海外華人所著作品的集錦,囊括了每一位作者的寫作風格,有幽默詼諧型,有辭藻華麗型,也有平淡樸實型。情節比較生動,引人入勝。
  海外文軒由海雲創立於2009年,開始是用新浪網的圈子功能成立的一個海外華人文學原創者和文學愛好者的寫作圈,到2011年秋為止,我們的成員已達到兩百五十多人,成員主要來自美國、加拿大、歐洲各國以及非洲和中國大陸,文章含蓋小說、詩歌、散文、遊記、紀實隨筆、財經時政評論和美食等各種文體,其中多人在中外征文比賽中得獎。
  海外文軒網站,是一個以文化交流與會的網絡中文平台,旨在通過文化的創作和交流,不僅為國外知識的華人提供交流學習和進步的場所,同時也為中國內地、世界各地的文友進行更為廣泛的交流和提升創造機會和可能。
  海外文軒網站,創立於2011年秋,是在美國德拉華州正式注冊的股份製企業,自網站對外開放以來,在網站注冊的作者已達三百多人,有很多是最早的海外文軒文學圈的作家和詩人,也有一些是新進來的作者。讀者更是遍布美亞歐澳非等州,換言之:遍布全世界。海外文軒網站2012年被評為最佳中文文學網站之一。
  海外文軒網站如今是美國注冊的股份製企業,除了出資的股東之外,還有顧問團為我們出謀劃策,更有眾多的文學愛好者做後盾和廣大讀者的支持。
  海外文軒還自己籌劃出書,先後出版發行了三本文集,《與西風共舞》之散文集、小說集和幽默文集。海外文軒的子女教育集、家庭婚姻集和純文學作品集都在審理中,即將出版發行。
  海外文軒還有自己的電子雜誌,已經出版了好幾期,閱讀我們電子雜誌的讀者也是越來越多。
  海外文軒,不以“海外”二字為圍,而是用文字做成一個麗苑,與大家背山向海,共同迎接中文文學的世紀曙光。

作者簡介

  海雲,海外文軒的創始人。原名戴寧。英文名:NinaDaiTang。筆名:海雲(海上的雲)。國內英文專業,美國內華大大學酒店管理學士和加州大學企管碩士,從事金融財務管理。散文和小說發表在美國的主要華文報紙包括世界日報、僑報、星島日報、國際日報和新州周報以及海外校園等報刊雜誌上。中國《長篇小說》簽約作家。長篇小說《冰雹》2008年獲海內外華人第三屆筆會最佳影視作品獎。短篇小說《海鷗》獲加拿大萬維讀者網2011年海歸海不軌征文二等獎。中篇小說《出軌的中年女人》獲加拿大萬維讀者網文學創作三等獎。《生命的回旋》獲2011年全國散文作家論壇征文大賽一等獎。美國文學城網站和加拿大萬維網站均有博克:海上的雲。海外文軒文學網將於2011年下半年正式運作。

目錄

春陽
印度同事西萊格
海雲
母親節快樂!
從將軍到奴隸
劉瑛依舊
一次特殊的職業培訓
萊茵河畔
民鳴
如果有來生
當太陽升起的時候
木木
冬天來了,春天肯定羞答答跟著呢
木愉
美國方式
朋友
桃色尷尬
南茜
莎麗一家的晚餐
伊妹兒的黑色星期五
迷迭香之夜
飄塵永魂
請客
虔謙
特麗莎中彩
兩根指頭和一個外遇
輕舟一葉
花開花落
結婚照
桑妮
沉默的湯姆
冷戰
施瑋
那夜,風動
日食
舒怡然
“阿甘”外傳
辦公室的“西班牙女郎”
雪城小玲
冰酒吧
彼岸的愛
美人和西瓜
酒鬼
一顆棒棒糖

前言

  序言
  文/海雲
  2011年春,海外文軒出了自己的第一部文集:《與西風共舞--海外生活散記》,十五位作者來自美國、加拿大、澳洲、德國、荷蘭,可以說是一些海外華人對海外生活的一些感受和體驗。
  海外文軒創立於兩年前,開始隻是海雲和一位文友的一場私下的對話。對於他們所寫的文字,國內的讀者不大能看得見,興起召集一批文友,利用新浪網的圈子功能,創立了這個以海外華文寫作為主的海外文學愛好者的文學創作組織。如今,這個寫作圈已有兩百多位成員,其中不乏成名的作家和詩人。為了給文友們提供更好的創作平台,海外文軒的創始人海雲正在與矽穀的工程師們建立自己的網站,海外文軒網站將於2011年下半年正式運作。
  第一本散文集從征稿到出版大約有半年的時間,由美國紐約的出版社出版發行,書的質量和內容都屬上乘,大家對於文軒的第一本書都讚譽有加。我們奢想:“與西風共舞”係列將會一集集地出下去,第一本散文集之後,我們開始為短篇小說集籌備。而另一本幽默文集也在征稿、審稿中。
  又一個半年過去了,短篇小說在三位編審委(桑妮、民鳴和劉瑛)的認真審核之後,初稿定案,十五位作者來自美國、加拿大、澳洲、德國、荷蘭,二十餘萬字,三十多篇精心創作的有關海外生活的短篇小說,初稿匯總到我這裏後,我花了兩天時間讀完全部。期間,有時我會被文友們的文字感動得淚水漣漣,有時又會情不自禁地拍案稱絕!文友中有的是文學好手、有的是新手,但是無論新老,風格各異、千秋各俱!
  隨著這些文字,你可以頃刻間從美洲大陸跨越至歐洲大陸,從一種文化轉眼進入另一種文化之中。而那一個個生動形象的故事有的寫實,有的似乎有些抽象,有的平實得如與你在聊家長裏短,有的卻讓你沉思,富有哲理!
  十幾位作者中,有早已是成名作家的,有做過報社記者和大學老師的,有自由撰稿人,有工程師也有餐飲業老板。有的早已在海內外出書若幹本,有的多次在海內外獲獎,不敢說他們是海外文壇的大腕,至少都有一定的文化底蘊和寫作成果。
  這裏麵有提攜過海雲的好友,有跟海雲未曾謀麵的文友,有隨著海雲“轉戰南北”的網友,也有與海雲相識多年的老朋友。
  很多時候,有人問我為什麽要這麽熱心地為大家夥出書,這樣勢必會影響我自己的寫作和創作,也會占據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是的,我思考過這點,尤其是在尋找出版途徑常常碰壁的時候,很多次想過放棄!但是,冷靜下來仔細再想,我還是咬著牙堅持了下來!橫看文壇、縱觀曆史,文藝往往以團體成氣候,尤其是在今天文學作品麵臨網絡挑戰的劃時代,中國病態的出版界,海外不成氣候的中文寫作,光靠我一己之力,何以改變?!也許我埋頭創作,兩耳不聞窗外事,或許能寫出一些脫俗清新的東西,可是有多少的現實意義?我們是否還要被當今病態的文壇牽住鼻子走?我一直在思考怎樣才能走一條我們自己的路!一條海外華人文學創作的獨特之路!
  記得我說出這話的時候,有位作家對我說他沒想過這個問題。他覺得中文讀者在中國,所以我們隻能跟著中國的現狀走。可我想說我們在海外的讀者也不少。至少,至今讀我的文章的大部分是海外的中國人。文學的地域性,對於我們居住在海外的中國人來說,海外就是我們的地域!我們隻有堅守這塊土地,並把這塊土地上的特殊性渲注於筆下,才能刻畫出獨特的屬於我們自己的文學性!
  這本短篇小說集,正是我說的海外中國文學性的印證,我們用我們的母語,刻畫出我們生活環境裏獨特的種種。說到底,人性是相通的、文學的審美觀是相近的。即使在今天這樣一個信息爆炸、資訊繁雜的世界裏,即使我們生活在遠離故土、經濟發達的西方世界,我們有我們的堅持,我們決不以犧牲文化作代價,不追求低級趣味、不浮躁,而是以我們文學的審美觀去挖掘現實生活中人性化的美麗!
  這本小說集值得看,值得推薦,我相信任何一個中文讀者,即使生活在不同的社會環境,都能從中找到你所熟悉、所能理解的東西。

精彩書摘

  春陽:印度同事西萊格
  “你知道嗎?那個印度人西萊格被裁了?”同事傑斯下班前突然神叨叨地對莉說。
  “啊?什麽時候的事?”莉問。雖然早就知道公司最近在裁員,但是真的知道熟悉的人被裁還是有些吃驚。
  “星期二就宣布了。不過兩個星期以後才離開。你有事還可以找他。”傑斯壞壞地笑了。
  “謝謝你,那我再也不用找他了。”莉輕輕噓了一口氣。想起了三年來西萊格製造的種種狀況,莉還是有些心有餘悸。
  美國的醫藥公司在向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申請新藥上市以前,要做很多前期實驗。其中包括動物毒理實驗和人體臨床實驗,而莉所在公司的這些數據,基本上都出自她所在的部門。一般情況下,一個化合物通過了毒理試驗以後,在進入臨床做藥理實驗時,就會由各部門抽調人員成立專題組,專門負責處理數據和整理向FDA申請新藥的文件資料。由於人員來自不同崗位,協調一致和團隊精神就顯得非常重要。三年前,莉進入這個糖尿病專題組時,是頂替她們部門的另一位成員。西萊格是藥理科學家,在這個組裏負責解釋臨床實驗的結果,而莉則是負責分析樣品和提供數據。
  從一開始,西萊格就對臨時換人有些不滿。第一天開會,他就對莉能不能做好數據表示懷疑。他指出第一個臨床試驗要在歐洲某國進行。該國政府要求知道前一個劑量試驗結果以後,才能進行下一個劑量的試驗。而兩個劑量之間一般隻隔兩個星期。所以,收集的樣品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分析結果,上報,作出決定。簡單地說,就是要求又快又好。中間有一點耽誤就會造成受藥人員滯留在測試點,給公司造成經濟損失。
  西萊格的質疑似乎也引起了共鳴。麵對會議室裏其他人詢問的目光和西萊格不太友好的態度,莉隻是笑了笑,對大家說:“我在這個部門八年了,這不是我的第一個臨床試驗,也不是我唯一的課題,我還是另外兩個專題組的成員。我們部門派我來,就是相信我有能力和大家一起把事情做好。當然我也需要在座各位的幫助。”會議室裏其他人都理解地笑了起來。而西萊格的表情卻顯示出他並不相信莉的話。從他的眼裏,莉也看到了以後在這個專題組可能會遇到的麻煩。
  麻煩說來就來。那天下午,莉把第一批臨床試驗(最低劑量)的結果送出去後就下班了。第二天一早,她被老板叫進了辦公室,老板問樣品分析過程中有異常嗎?
  莉回答:“沒有啊。有問題我是不會報告結果的。”
  老板說:“昨天你走了,西萊格看了結果,認為結果有問題,怎麽72小時還會看得見藥物?他說原來預測的是在4小時濃度最高,24小時就應該什麽也看不到才對呀。”
  莉說:“這不奇怪呀。一般最低劑量的結果是不能得出重要結論的。藥物滯留,到72小時能看到的事也會發生。西萊格不會連這個也不懂吧?”
  老板說:“你走了以後,西萊格把事情鬧大了。他把他的懷疑越級上告,結果他的大老板找到我們大老板,說我們結果有問題。我們大老板看了後說,光看結果是沒問題的,但是要我向你了解情況。”
  莉說:“這很簡單啊。我們還會按照FDA要求複查百分之十的樣品,複查結果出來不就知道了嗎?”
  第二天,莉把複查結果與前次結果一比較,完全吻合。再把結果報出去,沒人再說什麽了。可是西萊格的大老板的醜卻出得大了點兒。也許是西萊格堅信莉的結果有問題,讓他的大老板沒仔細查就開始發飆,鬧得兩個部門都覺得他連基本常識都不懂。
  這次事件以後,有了一段平靜的日子,沒想到第二個臨床試驗剛開始就出事了。臨床試驗時,常常是要求屏蔽的。也就是說,在試驗進行到一定階段以前,受藥人員(有時候是患者)的一切記錄隻能向指定人員公開。違反了屏蔽,FDA就可以推翻整個試驗,而臨床試驗是在新藥試驗中最昂貴的一部分。被要求重做試驗可以說是一個專題組最大的失誤,也可以直接導致申請新藥失敗。
  西萊格作為藥理科學家當然總是想早點知道數據,於是就一個勁兒地催著要結果。可是第二個臨床試驗並不像第一個,時間上要求並不那樣緊。莉當時忙於另一個項目沒有時間做他的樣品。於是在專題組的每月例行會議上,西萊格開始指責莉沒有及時把結果給他。
  莉後來仔細看了臨床試驗議定書,覺得他是屬於被屏蔽的人。就問他是不是能在解除屏蔽之前就看結果。他含含糊糊地說:“以前都是這麽做的。”莉說:“不對。這是兩個性質不同的試驗。上一個試驗你可以提前看結果,並不表示這一個你也可以看。”
  如果西萊格不再堅持,也許就沒事了。誰知他不依不饒,又一次把“官司”打到了上級領導那裏。上級也怕違反屏蔽會出問題,告訴他不要再催問結果。據說就是這次查出了他在其他試驗中的問題。到了解除屏蔽的時候,莉也正好把所有的結果都做出來了。
  做完樣品以後還要寫報告。在莉把報告交出的兩個月以後,突然接到西萊格的一份電郵,是寫給全專題組的,包括上級領導。郵件內容質問莉為什麽報告沒交,還說已經影響到了課題進度,要求莉馬上交報告。
  莉當時就出了一身冷汗:這還了得?影響進度可是天大的事。再仔細一看,因為這個試驗還有另一個化合物,要寫分析報告。分析工作是別人做的,報告當然也是由別人寫。莉趕忙發出電郵,告訴那人快寫報告,又回電郵向全體人員解釋情況。
  解釋完了,莉心裏突然覺得很窩火。西萊格明明可以直接跟莉打招呼的,為什麽要發給全組呢?越想越覺得他是在報複。於是,開始回了一篇長長的電郵給全組成員,用了自己認為最嚴厲的語言。寫完以後,自己鏗鏘有力地讀了好幾遍,感覺心情特別好。
  然後遺憾地按了刪除鍵。因為在公司裏,留下了“白紙黑字”,出了事,人事部門可就抓住把柄了。不過莉心裏還特別阿Q地心想:“反正大家都知道我罵過他了。”然後又重新寫了兩句話:“親愛的西萊格:下次碰到這樣的事,請先跟我打招呼。就算是為了團隊精神吧!”隻發給了他一個人。事情雖然解決了,但是同事們和領導對他的為人處事方法會怎麽看呢?
  從那以後西萊格對莉非常客氣,說話完全不像以前那樣咄咄逼人。可是沒想到,改變了的西萊格也沒有下次了。不知道西萊格在本部門與他人的關係如何,僅從這個專題組來看,他實在是個很難相處的人。
  西萊格是否從這個專題組的經曆懂得了,不管做什麽事都要給別人留些餘地,給別人機會其實就是給自己機會呢?這一問題的答案,莉已經沒法知道了。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cncjcc 回複 悄悄話 這套書看起來很賞心悅目的感覺. Very nice and professional design. I am sure the contents are even better.
HappyNow?! 回複 悄悄話 祝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