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一個都必須存在的借口

(2007-11-11 07:27:44) 下一個
色戒很奇怪,你能說它是愛國主義教育麽,笑死人了。
那它不是愛 國主義,又是什麽?教育怎麽給做漢*奸一個推托的理由麽?好像有點這個意思。。。。

我們都是從小教育思想上有框框的,正確和錯誤的一個分界線,比如,用愛國主義去樹立的一個界限之類,一旦有了框框,我們就有強烈的是非感;有了強烈的是非感,我們就有了為自己所稱之為正確的去努力,去奮鬥。而非愛國的,當然就屬於這個分界線那邊的,也就是魔鬼了,是醜陋的。美學的教育就是讓人區分美麗的和醜陋的,因此無論女主角的外表多麽美麗,她仍舊應該是醜陋的,是屬於婊*子類的。

如果處於一個純二維思維的角度來看,這種叛國行為是必定要被打倒的,所以,女主角的死亡從愛國者的角度看,就是對於背叛祖國的一個極佳結局。但可惜得是,女主角死在了叛國者手裏,而非正義者手裏,結局是無法給愛國者一個口號般呐喊的。這個也給了愛國者一個憎惡此片的理由。

但李安,或者張愛玲並非是在用這個純二維的角度詮釋漢*奸和愛國。他們用了一個"愛情"詮釋這個論題。於是,他們的美學就不同於我們這些愛國者的教育了。他們的美學都不包括一個黑暗光明的區分,他們給黑暗和光明都賦予了正大光明的理由,有些人把這個超越一些邊界的思維稱之為"靈性",或者更有甚者,把曹雪芹也拉入了討論的範疇,認為這種“靈性”就是飄忽於天地之間的,水露凝成的,天生不為框架所束縛的。這種“靈性”的確也無法在戰爭年代被認可,因為戰爭本身就是需要有正義方和邪惡方區分的狀態,如果戰爭被這種摸零兩可,個人情感世界高於一切的呼聲所幹擾,所謂的正義方還能打敗所謂的邪惡方麽?因此,曹雪芹的這種“靈性”,張愛玲的這種男女世界在戰爭年代是無法生存的。

而我們現在生活在的是一個和平年代。戰爭年代樹立起來的正義式愛國似乎又成了一個棘手的問題。詮釋戰爭年代的愛國和個人情感世界變得如此曖昧和含糊不定,甚至李安同誌本身也是處在一個自己不能清晰給出定義的狀態下去演繹張愛玲的內心世界,但這又恰好是感性的本質,沒有正確錯誤的區分,隻是一個感覺。。。。。

畢竟人的情感本身就是一個不能用理性,正義邪惡去區分的一種混沌。個體的人性是一種不同於集體性,或者用政治結合起來的團體性,越是緊密和具有同一性的團體,要求的往往是在要求滅絕個人人性前提下的。

也或許,這個給理性果斷締造了所謂的正義,而感性含糊不定的維持著正義,留下了一個雙方都必須存在的借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