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明朝的那些事兒 11zt

(2006-08-22 20:31:37) 下一個
     目標,元!      朱元璋終於可以做他想做的事了,消滅元,為自己的父母報仇,而他提出的口號更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驅除胡虜,恢複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這也是當時很多人的想法。      我們引用著名史學家吳晗先生的話來形容當時的局勢 “在這樣的情況下,戰爭的性質改變了,不再是紅巾軍原來的階級鬥爭的性質,而是一個漢族和蒙古族的民族戰爭。”      今天的蒙古族當然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但以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當時的人們是不大可能和蒙古騎兵一同聯歡的。      事實上,他們等待這一天的到來已經很久了      是的,當時就是這樣         北伐開始      至元二十七(1367)年十月,朱元璋派遣大將徐達、常遇春揮師北伐,這次北伐是有著特殊曆史意義的,公元十世紀初,石敬瑭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將北邊險要之地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      此人堪稱中國曆史上最大的罪人之一。其人格之無恥,行為之卑劣,臉皮之厚度,後人難於匹敵。      他的這一行為使得從此中原王朝在與遊牧民族的軍事鬥爭中處於無險可守的被動地位。由於中原以步兵為主,而遊牧民族以騎兵為主,割讓十六州以後,中原步兵們就要在千裏平原上直接麵對騎兵的衝擊。      從某種程度上說,整個宋朝就毀在了石敬瑭的手中,中原的士兵們不得不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抵抗遊牧民族的侵略。直到整個大宋王朝的崩潰。      在燕雲失陷四百年後,朱元璋開始了他的北伐,開始了中國曆史上少有的由南而北的統一戰爭。    作者:就是這樣嗎 回複日期:2006-3-31 13:56:49    朱元璋此時又麵臨新的選擇,該怎麽進攻呢      當時朱元璋已經占據了江浙和湖廣一帶,但元仍然占據著北方的大部分地區。要實現推翻元朝的目的,必須有一個明確的作戰計劃。      朱元璋並沒有選擇直接進攻元首都大都的策略,他認為要想徹底的擊敗元朝統治者,必須先攻取山東和河南,然後再圖大都。      這個策略被證明是正確的,因為此時的元朝實力還很強      為了鼓舞軍隊的士氣,朱元璋在出征前對他的士兵和將領們說了一句話,以鼓舞他們的士氣。      “天道好還,中國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順,匹夫無不報之仇。”      我們可以想象到,朱元璋應該是咬牙切齒說出這句話的      北伐正式開始,主將是堪稱明帝國雙璧的徐達和常遇春,他們並未讓朱元璋失望。經過殘酷戰爭考驗的吳軍連續攻破元的防線,僅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占領了山東。      這一過程實在是無甚可寫,因為元軍實在是不堪一擊。      在王保保的心中,並沒有把朱元璋和徐達當回事,在他看來,徐達軍和被他打垮的那些紀律鬆散,戰鬥力差的農民起義軍沒有什麽區別。他把自己的主力拿去對付與他爭權的李思齊,而隻是將防守的任務交給了他的弟弟脫因帖木兒,這位脫因帖木兒倒也是一位不錯的將領,但和超一流的徐達常遇春相比,他還差得很遠。      徐達和常遇春用自己的軍事行動給他上了一堂軍事理論課,他在濟南還沒回過味來,就發現自己駐守的山東已經遍插吳軍的旗幟。      徐達常遇春一刻不停,從山東出發,分兵兩路,進攻河南,在這裏,他們遇到了北伐途中最頑強的抵抗。      駐守在這裏的是元梁王阿魯溫,他是一個比較有能力的將領,危急時刻,他正確認識了形勢,集中了五萬軍隊,在洛水北岸布陣,等待敵軍到來。      應該說,他占據了一個很好的位置,這個有利地形帶給他兩個優勢,如果敵軍敢於強攻,他就會召集軍隊擊其半渡,打一個措手不及,而且即使作戰不力,也方便撤退逃跑。      事實證明,他還是充分利用了地形的其中一個優勢,當然,不是前者。      當徐達軍到達洛水時,他們並沒有蒙古軍隊想象中的躊躇,而是在第一時間就發動了進攻,而組織進攻者正是永遠當先鋒的常遇春。      他帶領軍隊象飛一樣的度過了洛水,目瞪口呆的元軍連部隊都還沒來得及組織起來,常遇春的鋼刀已經架在了他們的脖子上。於是,“敵大潰,追奔五十餘裏”。 梁王阿魯溫做了俘虜。      此時王保保才意識到,自己麵前對手的可怕。      但已經太晚了    作者:就是這樣嗎 回複日期:2006-3-31 19:28:28    謝謝大家支持,一定守信,寫完      就在徐達與常遇春出征山東,大破元軍時,一個新的王朝在應天宣布了它的誕生。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應天宣布繼皇帝位,定年號為洪武,國號為明      當然,在此之前,必然有一大批大臣勸朱元璋登基為皇帝位,而朱元璋的反應自然也是十分驚訝,然後連連推辭。      大臣們肯定不會甘休,於是磕頭的磕頭,尋死的尋死(當然隻是說說),好像朱元璋不當皇帝他就活不下去。      朱元璋為了不讓大臣們難過,並挽救那些想尋死的大臣,隻好勉為其難的登基了。      當然了,最後還要再說兩句比如我是被迫的,都是你們逼我之類的話。注意說這幾句話的時候臉上一定要露出十分痛苦的表情,就好像馬上要被拉去殺頭一樣難受。      曆史上的這套把戲大家應該也看慣了,封建社會曆來都是如此。但這一套不演也是不行的,大家各有所需,大臣演完後可以升官發財,朱元璋演完後可以做皇帝,可以說是雙贏。      不管我們如何鄙視這套把戲,但王朝建立的事實及其對曆史深遠的影響的是存在的。      就在這一天,明王朝建立了,它將以自己獨特的生存方式延續二百七十六年,並將它的影響擴展到我們每一個人的身上。      它的光輝,它的榮耀,是我們每個人共同擁有的。      它的陰暗,它的醜惡,是我們每個人共同承受的。      1368年正月初四,這個日子將永遠被曆史所銘記,在這一天,一個偉大的王朝建立了。      放牛娃朱元璋坐在他的寶座上,看著跪在下麵的文武百官,心中百感交集。      他沒有想到,這個位置會屬於自己,其實他原先所要求的隻是一碗飽飯,一個家,一個妻子,如果運氣好,能有一頭牛幫他耕地。      然而現實的殘酷逼迫他選擇了這一艱苦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沒有人可以陪伴他,他所能相信和依靠的,隻有他自己。      如果再讓我選擇一次,如果我當時能吃飽飯,能活下去,我還會走這條路嗎?      這些已經沒有意義了,放牛娃朱元璋,不,我們應該稱呼他為皇帝朱元璋了,他很明白      走上了這條路,就不能再回頭    作者:就是這樣嗎 回複日期:2006-3-31 20:45:43    嗬嗬,謝謝捧場,還有         在這裏,我們還要介紹一下韓林兒,這位原先朱元璋的皇上現在哪裏呢?      他已經在江底沉了一年了      1367年,韓林兒坐船到應天,由朱元璋手下將領廖永忠迎接,結果在路上出了交通事故,船沉了,事後廖永忠承認是自己幹的。 但問題在於,他有沒有得到朱元璋的指示呢?      我認為,這種可能性是很大的,朱元璋留著韓林兒隻是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但當他滅掉陳友諒和張士誠後,就出現了一個尷尬的局麵。      諸侯都沒了,要天子幹什麽?      朱元璋事後曾經表白過自己,說他本無此意,是廖永忠自作主張,並且還公開指責他,說如果不是你小子自己幹這件事情,以你的功勞,我本是要封你公爵的,現在為了懲罰你,隻封侯爵。      這真是奇談,以廖永忠的功勞,如何與徐達、李文忠等人相比,可封公爵?給你個侯爵,自己偷著樂吧。      無論如何,朱元璋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      事情還未結束,朱元璋還有一個敵人,隻有消滅了這個敵人,他才能成為真正的華夏之主!      在成功占據了山東和河南後,明軍向著最後的目標大都(今北京)前進,大都是元朝的首都,也是蒙古統治的中心,隻要占據了大都,就可以宣告元朝的滅亡。      這無疑是極有吸引力的      徐達和常遇春是幸運的,他們得到了這個可以名垂青史的任務。      洪武元年(1368)七月二十七日,徐達軍攻克通州,直逼大都,目標就在眼前!      大都作為元的中心,城防十分堅固,而且城中有大量的軍隊和糧食,足以堅守一年以上,而更為嚴重的是,就在離大都不遠的太原,王保保統帥的十萬大軍正虎視眈眈,隨時準備勤王。      徐達和常遇春充分估計了困難,做好了應對多種情況的準備,於八月二日才正式包圍大都。   然而讓他們吃驚的是,這裏並沒有大軍駐守,也沒有元朝皇帝,這位仁兄聽到消息,七月二十八日就帶著老婆孩子跑了。      看來怕死的還真不少      當徐達縱馬奔入齊化門時,他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在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筆。      中原政權失去四百年的燕雲地區終於收複了,從此它就像母親的手臂一樣保衛著自己的孩子,抵禦著遊牧民族的侵略。在它的庇佑下,明朝獲得了發展政治經濟的時間和環境,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和延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盛唐之後,經曆長達四百年的戰亂,中原政權終於真正且完全掌握了這片大地的統治權,在這片土地上,在明王朝的保護下,農民勤勞耕作,商人來回奔波,先進的生產力不斷的向前發展。      這是不朽的曆史功績      光榮屬於徐達、常遇春,更屬於朱元璋      無論朱元璋所作所為是對還是錯,也無論後世對朱元璋如何評價,但屬於他的光榮無人可以拿走,他的不朽功勳無人可以否認      朱元璋,曆史將證明你的偉大    作者:就是這樣嗎 回複日期:2006-4-1 15:44:58    韓林兒是在安豐戰役後被接回來的,前文中已有記述      謝謝支持,下麵繼續         我們要說明一下,當時的元朝皇帝名叫妥歡貼睦爾,他的諡號是元惠宗,元順帝這個稱號,並不是元朝給他的,而是明朝對這位元朝亡國皇帝的一種調侃,朱元璋在這一點上頗有點幽默感,因為他放棄了堅固的大都,選擇了逃走,明朝認為他“順應天意”,所以稱呼他為元順帝。      元順帝推出了大都後,逃到了上都(今開平,內蒙古正藍旗境內),繼續做他的皇帝,曆史上稱之為北元,元作為一個全國性政權的時代結束      元這個朝代滅亡了,但對於朱元璋和他的將軍們來說,挑戰才剛剛開始。      真正的對決,王保保!      在統治全國的元朝滅亡之後,蒙古貴族仍然企圖重新入主中原,不斷組織力量反攻。當時的局勢對於朱元璋來說並不樂觀。      此時王保保率領十餘萬軍隊,占據山西、甘肅。丞相納哈出帶領二十餘萬軍隊守遼東。而雲南還有十餘萬元軍,甚至高麗(今朝鮮)也仍然聽從元的統治。      這就好比朱元璋睡覺時,幫邊站著一群拿著大刀和長棍的人,隨時準備給他一下。      在這種情況下,徐達和常遇春又開始了進攻,這次他們的目標,正是王保保      此時的元軍終於痛定思痛,重新整合了軍隊,元順帝也認識到了王保保的實力,將所有的軍事指揮權交給了他。王保保終於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兵權,他將名正言順的帶領精銳元軍與統領明軍的明朝第一名將徐達決戰。      徐達、常遇春在攻下大都後,分兵兩路,常遇春南下保定,從北路進攻山西。      徐達的部隊進軍漳德,從南路進攻。他們預備在太原合擊王保保,將他一舉殲滅,由於第一先鋒常遇春成為了北路軍的統帥,徐達軍的前鋒由湯和擔任。這位朱元璋的老朋友十分想搶頭功,他在沒有得到徐達許可的情況下,自行突進,攻克了澤州,在他看來,取得山西指日可待!      事實證明,他們把王保保看得太簡單了      王保保等待的正是這個時刻,他利用湯和孤軍深入的機會,連夜集合大軍在山西韓店偷襲湯和,湯和率領的明軍慘敗,死傷數千人。       徐達軍陷入困境,這是他與今後的老對手王保保的第一次交鋒。      此時,元順帝突然不順了,回到上都後,每天看到的都是草原和沙漠,還是大城市好,他有點後悔,自己為什麽要逃出大都,韓店的勝利鼓舞了他,看來明軍並不可怕。於是他命令王保保集合主力,北出居庸關,收複大都!      王保保經過了周密的準備和計劃,帶領了十萬大軍,向大都攻擊。但在他的心中,卻有著兩種打算,如果徐達不去救援,他就趁機攻下大都,迎接元順帝歸位。如果徐達來援,他就以逸待勞,設下圈套,伏擊徐達。       這是一個萬無一失的計劃,無論徐達選擇哪條路,他都是勝利者      可是徐達卻選擇了第三條路,一條讓他哭笑不得的路。    作者:就是這樣嗎 回複日期:2006-4-1 16:48:03    嗬嗬,還是下班看吧,小心         徐達在得到王保保進攻大都的消息後,冷靜的分析了局勢,他看透了王保保的打算,決心給他一個意料不到的驚喜。      你不是要攻打大都嗎,我就打你的太原!      徐達認為大都有大軍駐守,而且城防堅固,不足為慮。退一萬步說,即使丟了,再打回來就是了,賠得起。而王保保就不同了,他傾巢而出,太原成了空城,而明軍的主力離太原很近,王保保如果沒有了太原,就隻能去關外放羊了。於是他連夜帶領騎兵直搗太原。      其實徐達的目標也不是太原,而是王保保,他相信王保保一定會回兵救援的      果不其然,王保保得到這個消息,大為吃驚,立刻率領十萬騎兵回救太原,他回擊速度十分之快,在太原附近遭遇了徐達。      此時徐達的軍隊以騎兵為主,而步兵大隊還未趕到,士兵數量隻有王保保的一半   兩支騎兵部隊就這樣相遇了,這也是中原政權的騎兵與縱橫天下的蒙古騎兵第一次大規模的交鋒。      怎樣戰勝騎兵      自古以來,騎兵都是最具威力的兵種之一,在馬的幫助下,原本柔弱的步兵成為了具有高度的突擊性和機動性的部隊,而不幸的是,在中國曆史上,除了少數幾個王朝外,其軍事力量都是以步兵為主的。這就使得他們在麵對騎兵時吃了大虧。      但騎兵並不是不可戰勝的,事實證明,古羅馬的重步兵是可以用長矛陣克製騎兵的,可是中國人向來沒有穿幾十公斤盔甲的習慣,而且當時並沒有中西交流製度。中國人有中國人的辦法,他們不斷研究著以步兵製騎兵的方法,其中的成功者之一是諸葛亮。      在他統治下的蜀軍,是曹操軍團的噩夢。      他發明了若幹武器來克製騎兵,首先是絆馬釘,這個玩意兒設計獨特,不管你怎麽扔到地上,總有一麵鐵釘朝上。打仗前就灑在騎兵即將衝擊的地帶,騎兵到來時,馬蹄就會被紮爛。其使用方法類似今天修自行車的小販在路上灑圖釘。當然,唯一的區別在於,馬被紮後,是不會有人幫你補的。      第二招是大車,諸葛亮的軍隊都配備有木車,當發現騎兵時,就將木車擋在步兵前麵,用來阻擋騎兵衝擊,也算是木械化部隊了。      最狠的是第三招,也是諸葛亮最神奇的發明,連弩,這絕對是當年的機關槍,據史料記載,這種連弩是一擊十發,殺傷力極大,所以當年的魏軍騎兵很畏懼與蜀軍交鋒。      但這種方法操作性太強,而且不適合進攻,所以使用的範圍並不大。      到了宋朝,在與西夏和遼的戰鬥中,由於步兵長期打不過騎兵,為改變這種被動局麵,不知是哪位天才一拍腦袋,想出了以幾千名步兵組成大方陣,還取了個學名,所謂“以步製騎”。   上陣交鋒,其結果是,打也打不了,跑也跑不掉。直到天才將領嶽飛出現並組建了專業騎兵嶽家軍後,中原政權才算是揚眉吐氣了一把。抵禦住了金國騎兵的攻擊。      到了元朝,以騎兵起家的蒙古軍把騎兵戰術發展到了極致,並依仗這一戰術橫掃天下。他們驕傲的認為,隻要自己有馬,就不用擔心自己的統治被推翻。      然而就在蒙古騎兵威風凜凜的在官道上呼嘯而過,兩邊的南人百姓隻能俯首躲避時,那些低垂下的頭所思考的並不隻是往哪裏躲避,他們中間的很多人都堅信,一定有辦法打敗這些騎兵,一定有辦法的。      其實方法很簡單,隻是實行起來很困難    作者:就是這樣嗎 回複日期:2006-4-1 17:32:35    衝擊!騎兵對騎兵      綜觀曆史上強盛的中原王朝,都有一支強悍的騎兵部隊,而此時的明朝也是一樣,徐達和常遇春都是非常厲害的騎兵將領。他們對騎兵調配自如,選擇突破方向準確,對騎兵的使用已到了得心應手的地步。      在被元朝統治的九十餘年裏,中原的人們不斷向他們的敵人——蒙古騎兵學習著使用騎兵以及戰勝騎兵的戰術。      在漫長的積累和等待後,拿起武器反抗的人們終於走到幕前,和他們的騎兵老師蒙古軍隊決戰。而徐達和常遇春正是其中最為優秀的代表。      現在,他們正麵對著蒙古軍隊最勇猛的將領王保保。      洪武元年(1368)十二月一日,徐達率領明軍騎兵抵達太原城下,與回師救援的王保保軍對峙於太原城外。但由於兵力不如王保保,徐達始終沒有發動進攻,王保保不知對方葫蘆裏賣的什麽藥,自己及時趕到,徐達跑來偷襲太原的目的沒有得逞,但他居然不打也不撤,實在無法理解,於是他一時間也不敢動彈。      十二月四日,常遇春經過三天的觀察和思考,對徐達說出了自己的意見:“我軍步兵未到達,如果隻以現在這些騎兵與敵人對攻,隻會增加自己的傷亡,不如選擇深夜偷襲敵營。”(我騎兵雖集,步卒未至,驟戰必多殺傷,夜劫之可得誌)。      這個意見毫無疑問是正確的,常遇春實在是一代名將,眼光獨到,判斷準確。似乎是天助徐達,就在這個時候,太原守將豁鼻馬派使者投降,並表示願意充當內應(這應該算是個蒙奸)。      一切都預備好了,馬已喂好,刀已磨亮,隻等晚上動手了      當天晚上,王保保沒有睡覺(算他運氣好),這個愛學習的人,此刻正坐於軍營之中秉燭夜讀兵書,突然聽見外麵喊聲大作,他心知不妙,當機立斷,毅然決定逃跑,逃跑時頗為狼狽,光著一隻腳跑出大營,匆忙騎上一匹馬,就飛奔出營。      您問那十萬大軍怎麽辦?連我的鞋都不要了,還要軍隊幹什麽?可見名將就是名將,懂得權衡利弊,畢竟自己的命最重要,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嘛。      可那十萬大軍沒有了主帥,就像沒頭的蒼蠅,四萬人被殲滅,餘者全部逃散,王保保在衛隊的保護下一口氣逃出上百裏,可是常遇春並沒有放過他。      常遇春深知除惡務盡的道理,連夜出擊,王保保叫苦不迭,邊逃邊戰,等他逃往大同時,他的身邊隻剩下了十八名侍衛。而常遇春一口氣追擊到了忻州才撤回。      這是一場真正的殲滅戰,也是中原騎兵對蒙古騎兵的第一次大勝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作者:就是這樣嗎 回複日期:2006-4-2 10:08:24    謝謝支持,嗬嗬,我會繼續寫的,此處先回答大家的一些問題      雁難行同誌提出某些人我沒有寫,之前也有人提出來過,這裏涉及到寫作的結構問題,所以在這裏要特別提出來說一下,嗬嗬,說實話,我當然是想全部都寫的,但此文的寫作本人是經過構思的,為了整體的布局謀篇和文章結構鋪墊,突出主次關係,有些人就簡寫了,如當時關中的李思齊等人和四川的明玉珍,還有之前有朋友提到的鄱陽湖之戰的韓成,今後還有許多,為了結構和可讀性的需要,這些人就隻能簡單提一下了,不好意思      另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還有朋友希望看我原先的文章,因為我對原先的文章並不是很滿意,嗬嗬,到一定時候我修改後再貼上來吧      謝謝大家支持,對本人如此關照,一定再接再厲,把文章寫好。    作者:就是這樣嗎 回複日期:2006-4-2 17:29:14    謝謝支持,繼續         在攻克山西後,徐達帶領軍隊繼續進攻陝西,此時的陝西是由地主武裝李思齊和張良弼等人鎮守,中國曆史上,由於地形問題,大凡從山西進攻陝西,都是極為艱苦,難以攻下。從最初的秦國據守函穀關據六國,到後來的日本人侵略中國,拚了老命,卻始終無法踏入陝西一步。      但這次情況不同。      李思齊身經百戰,但他並不想打仗,他對元朝很難說有什麽深厚的感情,他組織軍隊對抗起義軍,說到底不過是怕那些泥腿子搶了自家的糧食。所以當徐達軍進攻時,他一退再退,一直退到臨洮,感覺戲也演夠了,對元朝有了交代,就投降了。而張良弼和他的弟弟張良臣可謂是不識時務,先降後叛,堅守慶陽,後被徐達討平,終究沒有掀起什麽大風浪。      至此,陝西和山西平定,北方的大部地區落入了明軍之手,為後來與元的決戰做好了準備。      新王朝對舊王朝都有趕盡殺絕的習慣,如南宋的殘餘部隊逃到了厓山(今廣東新會),元朝軍隊還不放過,硬是把他們趕到了海上全部消滅。世易時移,現在輪到朱元璋了。      元順帝不喜歡荒涼的上都(開平),想要回到大都(北京),朱元璋卻連上都也不想讓他呆了。      洪武二年六月,常遇春出兵開始了北伐,但他沒有想到的是,這竟然是自己的最後一次出征。      與他一同出征的是李文忠,兩人帶領八萬步兵,一萬騎兵開始了這次遠征。在常遇春那種特有的突襲攻擊方式下,元軍不堪一擊。北伐軍先攻錦州,擊敗元將江文清,後攻全寧,擊敗元丞相也速,軍隊絲毫不停,進攻大興州,擊敗元軍並擒獲元朝丞相脫火赤。      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內,元精心設置,號稱可防二十年的抵禦防線,在常遇春麵前就像豆腐一樣軟弱,這位明朝第一先鋒在他人生的最後一戰中充分顯現了銳不可當的威力。他帶領騎兵一路馬不停蹄,逼近上都!      元順帝此時正在上都,聽說明軍攻來,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特長——逃跑,帶著老婆孩子連夜遁去。一直逃到了應昌(今內蒙古達來淖爾湖),狼狽不堪,在他逃跑的途中,應該可以充分體會一百年前宋朝君主的心情。而後來的事實證明,這並不是他最後一次搬家。      常遇春一向是窮追猛打的,他追擊幾十裏,殺掉了宗王慶生和平章鼎珠,此戰還俘虜了上萬蒙古兵,在打仗的同時,常遇春東西也沒少拿,他把元順帝的家當馬三千匹,牛五萬頭全部帶了回來。      此戰毫無懸念,也沒有什麽激烈的戰鬥,這並不是因為元軍軟弱,而是由於常遇春太快,他就像一個高明的劍客,手持利劍,在對手反應過來之前,已經直插對手的心髒!這樣的對手太可怕了。      常遇春勝利班師,經過柳河川時,暴病而死,年四十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還!      綜觀常遇春的一生,從太平之戰自告奮勇,到北出沙漠,所向無敵,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他是真正的軍事天才,是真正的第一先鋒。他的生命就像燦爛的流星,雖然短暫,卻是那樣的光耀照人,他的軍事才能和功績也將永遠為人們所傳頌。    作者:就是這樣嗎 回複日期:2006-4-2 21:25:20    嗬嗬,謝謝朋友們關心,你呼我應兄太關照了,這裏要說明一下,這個ID是我一直用的,而且我沒有注冊過其他的ID,暫時還沒有馬甲,嗬嗬,      這裏也希望大家幫忙想個名字,我也認為這個名字太拗口了,現在征名啊,大家多多給點意見。      謝謝燕子兄的建議,寫此文對我而言是一種考驗,也是一種磨礪,所以對進度不是太在意,隻是有些地方由於可寫的價值不是太大,所以沒有深入細節寫,作為文章,為突出主次關係和為後麵的高潮作鋪墊,所以不能做到每個地方都按照重點來寫,也請原諒啦。嗬嗬 不過我一定會認真考慮老兄的提議,盡量多的增加某些事件的細節描寫。      謝謝大家,今天還有 作者:就是這樣嗎 回複日期:2006-4-2 22:26:48          在常遇春北伐的同時,徐達也正在關中奮戰,他派遣部將張溫(相當厲害)前去攻取甘肅,張溫進展順利,很快就攻下了蘭州等地,就在徐達節節勝利之時,危險也正向他靠近。      王保保的計劃      王保保在敗退回太原後,並沒有采取大的軍事行動,他在觀察徐達的動向。在經過前兩次的交鋒後,他已經很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眼前的對手有多可怕。如果沒有好的機會,他是絕對不會出擊的。      高手過招,最忌心浮氣躁,王保保的直覺告訴他,現在隻能等待。      當他發現張溫孤軍深入,攻取蘭州後,一直躲在家睡覺的王保保敏銳的感覺到,機會到了。    他立刻動員了十餘萬大軍,兵分兩路,先以步騎數萬圍攻蘭州,但蘭州並不是他的最終目的,隻是一個誘餌。他把主力隱藏起來,駐兵十萬在地形險要的定西。這一招在兵法上叫圍點打援。       他相信自己的判斷,蘭州對於明軍太重要了,他們一定會派兵來救的,現在要做的就是等魚上鉤了。       他的判斷沒有錯,很快第一條魚就來了。       在得知蘭州被圍後,明將於光率部前來救援,當他到達蘭州附近時,發現自己已經陷入了元軍的包圍,在奮戰之後,全軍覆沒,於光戰死。       王保保終於取得了這次計劃中的第一個勝利,但也有一件事情他沒有想到,那就是蘭州的守將張溫的能力。       當數萬大軍把蘭州圍得水泄不通的時候,張溫卻毫不慌張,他分析了敵情後,正確的作出了主動出擊的判斷,他親自帶領三千人突襲城外數萬敵軍,居然打敗元軍,使其後撤幾十裏,為後來的定西之戰爭取了時間。       當然除了這件事情讓王保保意外,其他的一切都在計劃之中,他仍然采取這種方式,等待著第二條魚上鉤。       第二條魚確實來了,不過卻是一條鯊魚。       王保保的軍事行動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洪武三年(1370)正月初三,朱元璋召開軍事會議,他看透了王保保的企圖,製定出了一個更為複雜的計劃。      計劃是這樣的,首先命徐達為征虜大將軍,李文忠為左副將軍,馮勝為右副將軍,鄧愈為左副副將軍,湯和為右副副將軍率軍出征。當時元順帝正在應昌,而朱元璋一向是個要麽不做,要麽做絕的人,他準備讓元順帝再搬遠一點,如果能夠趕去西伯利亞當然最好,就算不行,也不能讓他過得舒服。      他命令不要再救援蘭州,而是讓大將軍徐達自潼關出西安直接攻擊定西,與王保保決戰;另外一路,讓左副將軍李文忠出居庸關入沙漠攻擊應昌,去幫元順帝搬家。   同時,為了迷惑王保保,他還命令大將金朝興、汪興祖分別進攻山西、河北北部元軍,以吸引元軍注意力,策應主力作戰。       這個計劃可謂是天衣無縫,王保保也確實沒有識穿朱元璋的計策。他仍然在定西守株待兔,可惜他的對手是朱元璋和徐達,不是兔子。         洪武三年(1670)二月,四路大軍同時出發,一時之間,軍報紛紛傳到王保保處,戰局亂成一片,二十五日,王保保得到消息,金朝興攻克東勝州。三月二十三日,他又得知,汪興祖攻克朔州。而李文忠已經出居庸關,正在他手忙腳亂之時,真正的敵人已經靠近。      三月二十九日,徐達率師進抵定西。王保保已經退無可退,隻能決一死戰了。       定西的沈兒峪即將成為決戰的戰場。         同鄉陳子壯,同榜洪承疇      一生一死不自由,那容去做東陵候         史可法不過是誤國敗類,無論人品,才能都不值得稱道,南明中氣節,才能高出他的不知道有多少,就是官沒有他大而已      張家珍的哥哥張家玉,也是一代豪傑,此外如明末廣東抗清詩人一書中記述的黎遂球,鄺露,陳邦彥等等哪一個不是值得濃墨重彩,大書特書的士大夫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