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理非邪說

很難在國內說,就在這裏說說
正文

小議醫療、教育產業化之悖論

(2006-04-19 14:01:46) 下一個

盡管某些官員老爺們還能如此恬不知恥地站出來為自己貼上一塊欲蓋彌彰的遮羞布(其勇氣也著實讓人佩服得緊),老百姓們已經用一段順口溜清楚地告訴了他們,醫療改革和教育改革已經失敗了:“房改把你腰包掏空,教改把你父母逼瘋,醫改給你提前送終”!

嗬嗬,人民的智慧!它總是被某些自以為是的人小瞧,而孰是孰非當自有曆史公斷。

這裏隻談談醫療和教育改革的問題。

有人說,白衣天使們的價值在改革開放的今天終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肯定,大幅度提高醫療費用是其價值回歸的最具體體現。不可否認,在計劃經濟體製下,醫療行業的價值遭到了極大的扭曲,看一次病比上一趟廁所還要便宜,這當然是不正常的。現在好了,看病終於N倍於上廁所了。可當人們隻上得起廁所而看不起病了,這難道就正常了?某些自作聰明的人給出了一條自以為不可辯駁的理由:病死總比憋死正常吧?可問題在於,可憐的中國人民為什麽非死於此而非壽終正寢不可呢?簡直荒謬之極!

解決醫療價值扭曲問題的出路真在於產業化嗎?而產業化是否會是矯枉過正的另外一次扭曲呢?其實答案就非常昭彰地存在於血淋淋的現實之中。中國絕大多數人現在是病不起也死不起了。究其原因,恰恰就在於“醫療產業化”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奇特搭配中的天生邏輯悖論。所謂產業化,其要求是大規模與低成本,規模大了成本就降低了,那麽利潤就提高了。醫療行業的“生產”對象是病人,規模大就是要求病人多,病人越多醫院當然就越高興,就越有利可圖了。可是如果一個政府的目標是讓其醫療機構的利潤最大化,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民大眾去生病以滿足其“產業發展的需要”,而不是以其人民的健康為己任,那麽此政府何為?

產業作為資本主義社會形態的根基,其基本特征是異化。如馬克思百年前就尖銳地指出,從C-M-CM-C-M’的生產形式轉化過程中,以人和消費為目的的商品交換被異化為以剩餘價值的獲取為目的的生產。當以人為本的醫療衛生行業被納入以資本運作為基礎的社會生產,人成為獲利的手段而非服務的目的,其悲哀也就自然彰顯於世了。

社會當以人為本,以公平為己任。而醫療作為一個社會最基本的保障與公平的體現,其價值在於其公益性而非效益化。當今世界,連最“資本主義”的國家都實行醫療保險製度,調動社會資源來保障個人利益,以實現最基本的社會公平。而我們卻冒天下之大不韙,逆勢而行,將白衣天使變作披著白衣這曾羊皮的餓狼,“以人為本,和諧社會”豈不成了一句空洞的口號而已?

再說說教育產業。

義務教育有名無實,鄉村教師苦盡義務;高等教育大躍進——博士滿地走,教授多如狗。是何道理?說來還是這“產業”惹的禍。

初級教育之所以必須是義務的,在於這首先還是基本社會公平的體現。人從出生到成年的相當一段時間內都是社會的弱者,需要社會給予公益性地保護,體現社會良知的義務。同時,這也是以社會的最初公平彌補人與生懼來的不平等,至少在某一段期間內提供一種保護式的公平。由此可見,義務教育必須是獨立於產業外的基礎事業,是一種社會保護機製。

其次,如果即使從利益的角度來審視這個問題,義務教育也是社會競爭的要求。人生來是不具備立刻投入社會競爭的能力的,而競爭又必須是建立在公平的原則基礎上的,否則就無遊戲規則而言。保護弱者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說就是保護其後續資源,保證其持續發展的必須。義務教育是以國家力量來強製實行社會資源的初級公平分配,從而保障和實現社會公平和公平競爭的前提。

再次,在社會與個人之間的契約關係中,給予個人基本教育也是降低社會運行成本的手段。將個人行為納入社會規範,就會使得社會規則實施的阻力減小,從而降低糾正不規範行為的社會消耗。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說義務教育是一種遠期投資也未嚐不可,但總歸一條,它必須保證其義務性,避免產業與初等教育的悖論式的發展。

那麽高等教育是否就該產業化,以實現所謂優質資源優質分配呢?照理說義務盡到了,公平實現了,效率也該優先了吧?這樣才能建設國際一流的大學呀。去年北大被《泰晤士報》評為亞洲大學第一,世界第十七,著實讓某些人欣喜了一陣。可明眼人都明白自己是幾斤幾兩。

我認為此時其悖論已經不在產業化概念的內部,不僅僅在效率與公平的衝突之中,而在於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的職能矛盾裏。一個國家的大學,不僅僅承擔著為現行體製提供智力支持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承擔著社會良知的責任。任何體製都存在意識形態的盲點和誤區,而社會良知就應該在這個時候挺身而出,義不容辭地承擔起這個責任。

產業化不僅僅是一種經濟上的行為,其政治性更不容忽視。當一切都以利益(經濟的、政治的、文化的;有形的,無形的)惟命是從,其被納入體製的日子就不遠了。陳寅恪先生所提出的“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的大學精神則徹底喪失了。

一代宗師黃宗羲三百年前曾設想以學問以製衡體製,與西方民主分權思想不謀而合,隻是從實施上沒有製度的保障。但此精神與布爾迪厄的文化資本作為反經濟資本的思想卻有相通之處。

產業化,並非靈丹妙藥,弄不好隻落得飲鴆止渴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莊民 回複 悄悄話 “房改把你腰包掏空,教改把你父母逼瘋,醫改給你提前送終”!
雖然有些誇張,本人也以為房改、教改、醫改是失敗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