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調也可重彈

外麵的世界很精彩,外麵的世界很無奈.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揣支毛筆漂四海.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獨聯體向俄羅斯靠攏(俄羅斯采風之二十五)

(2006-05-18 15:00:15) 下一個

獨聯體向俄羅斯靠攏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隨著立陶宛等四個黑海沿岸國家率先脫離蘇聯宣告獨立以後,前蘇聯迅速解體,原來的16個加盟共和國成了獨立國家,並組成了獨立國家聯合體(簡稱獨聯體)。俄羅斯與這些原加盟共和國的隸屬關係也變成了俄羅斯與獨聯體國家的對等關係。

        一開始這些原來的加盟共和國成為獨立國家以後,有一種擺脫了“俄羅斯沙文主義”、獲得“獨立解放”的感覺。然而時隔不久,他們發現獨立後的日子並不比原來好過。為什麽?

        因為前蘇聯的工業生產布局,出於戰略的考慮,有點像中國的“大三線”、“小三線”,分布在各個加盟共和國。生產計劃、生產原料和產品銷售由蘇聯統一製定和調配。以航空工業為例,解體以前,民用客機在薩瑪拉,瓦隆涅什,烏裏揚諾夫斯克生產,直升機在喀山和烏蘭烏德生產,運輸機在基輔(今烏克蘭)和塔什幹(今烏茲別克斯坦)生產,軍用飛機在共青城和依爾庫茨克生產.

        在我和蘇聯打交道的那些年裏,購機合同與航空出口公司簽署,空地勤人員的培訓在烏裏揚諾夫斯克國際民航培訓中心進行,驗收飛機則在基輔、塔什幹、薩瑪拉、喀山、烏蘭烏德、瓦隆涅什等地進行。解體以後出現了尖銳的矛盾,產品沒人要,無處銷售,不少工廠企業被迫停產或轉產。比如伊爾-86、96客機在俄羅斯的瓦隆涅什生產,而其發動機在烏克蘭的別爾姆生產,但是俄羅斯考慮到與國際民用航空的接軌,便引進普惠和羅羅發動機,這一下幾乎置別爾姆發動機廠於死地。2001年我陪同中國民航代表團到基輔和別爾姆考察時,發現這裏的航空工業廠家已經停產許久,一片蕭條,當年的繁榮景象早已成為過眼煙雲。

        至於像土庫曼、吉爾吉斯等中亞國家,土地貧瘠,既無工業,又無農業,處在蘇聯大家庭時期,依靠計劃調配,日子相對好過,獨立後日子反倒更為難過。由此大批人員紛紛湧入莫斯科、聖彼得堡找工作,致使這兩個城市的人口急劇膨脹,而且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的“盲流”給社會治安帶來了嚴重困擾,加上車臣恐怖主義分子不斷製造恐怖活動,使俄羅斯不得不動用軍力來加強首都的社會治安。

        看來獨立有獨立的好處,獨立有獨立的難處,難處大於好處。

        烏克蘭首先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很快與俄羅斯結成經濟一體化聯盟。遠在中亞的烏茲別克斯坦也隨後趕上與俄羅斯結盟。結盟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隨著俄羅斯走出低穀和經濟的複蘇,烏克蘭和烏茲別克斯坦也跟著水漲船高。

        “兩烏”的受益,給其他的獨聯體國家很大的啟示,要想擺脫困境,還得與俄羅斯結盟。特別是俄羅斯經濟的迅速崛起和在國際舞台上的作用凸顯,使他們感到與俄羅斯的結盟或合作勢在必行。有專家評論,普京總統五十歲生日時,獨聯體國家的首腦紛紛攜帶厚禮前來祝壽,便是企求修好和合作的表示。在他們看來,畢竟在一個大鍋裏吃了七十多年,俄羅斯作為老大哥不會不念舊情,怎麽也得拉兄弟一把。

        獨聯體國家向俄羅斯的靠攏,應了中國的一句老話:

        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