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万家述评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四通故事(56)张晓彬

(2011-05-16 07:19:04) 下一个


第九章 逆境崛起
—————————————————————————————————————

四通故事( 56 )张晓彬



劳元一近照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就是资金。前面我们说到,资金,包括开发资金和流动资金。和三井的合作仅仅解决了开发资金的小头,大头是流动资金,预估要有 3 亿元,还需要相应的外汇额度,对我们当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缺口。

这个项目,我们要准备打一场大仗。一旦我们推出了新一代打字机,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后起的竞争者一定风起云涌、铺天盖地。如果没有充足的流动资金,让四通打字机迅速覆盖市场,其结果, 可能又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成了别人的敲门砖,或者说,真正的成了铺路石。头一年 ,四通最后不得不退出 M-2024 打印机市场,就是前车之鉴。

当时老王对我说,一定要找到有充足的资金和外汇额度的合作者,那怕是让出利益的大头,我同意。 1985 年 7 月 9 日,我和李玉去海洋石油测井公司找段康,就是去谈这件事。

显然,段总被说服了。否则,不会二话不说,就开了一张 100 万元人民币的支票。

这时候,段永基在消失了一段时间后,又在四通出现了。

MS-2400 的技术开发,已经在王缉志带领下按部就班进行。当时开发小组的成员有四个人:王缉志、王玉钤、孙强和张月明。为了让他们集中精力搞开发,需要给他们找一个好管家,我和老王都认为段永基合适。据说,王安时是这样向王缉志推荐老段的:科学院前党委书记张劲夫说过,要有人为科学家提皮鞋,段永基就是为你提皮鞋的,各种杂事你都可以交给他办。

老段确实有这样的身段,他极其敬业,而且能忍辱负重。如果说王缉志是开发四通打字机的第一功臣;那么,段永基就是第二功臣。

不是记得很准确,是段永基,或另有其人,向我们介绍了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我们曾经希望通过中创,解决一部分资金问题。 1985 年 7 月 16 日上午,我和段永基去中创公司,第一次见了张晓彬和劳元一。

“中创”是把风险投资概念引入国内的先行者,他们还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证卷市场的奠基人之一。个个都不是凡人: 张晓彬,翩翩佳公子(其父是前卫生部部长崔月黎)、相貌堂堂、一表人才,曾在斯坦福学习风险投资,中创公司的创始人。副总劳元一,绝顶聪明,当年复旦红革会呼风唤雨的人物,哈佛的硕士。稍后加盟的陈伟力 , 陈云的女儿,也曾在斯坦福学习经济。

他们非常专业, 按风险投资项目的标准,中创有一套规范的评估程序,需要四通提供各种数据和资料,然后输入计算机作滚动分析。我们都按他们的要求一一提供,在配合他们的过程中,也向他们学习了许多新东西。

他们很识货。当时,我在办公室里放了一台 MS-2400 外壳 模型。张晓彬见到以后,指着上面“四通”两个字说:“这个东西值钱!”

但和他们打交道,我找不到感觉,因为他们太聪明了。中创最后提出的方案,大意是海洋石油测井公司出钱、四通出技术、产品和市场,他们负责新技术免税。然后是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风险承担和利益分配。他们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情说得非常复杂。好不容易,我听明白了:如果有风险,与他们无关;如果有利益,他们得大头 。我曾坦率地对他们说:“这哪里 是什么风险投资公司,你们应该叫保险公司吧?”

我还半开玩笑地说:“既然是大家要在一起做事情,就要互相尊重。起码, 要认为对方的智商也在正常人的范围之内……”

这是“不要把别人当傻瓜”的一种委婉的表达。

中创还单方面找过海洋石油测井公司。事后段康对我说,还是我们两家合作好。看来 ,段总对他们也不感冒。

中创在合作中最后出局。由此我曾多次感叹,人太聪明了,可能反而干不成事情。我们后来很少有联系,但也陆续听到 一些 关于他们的传闻。都是一些聪明人,做出来的事情,好像并不特别聪明。1994年7月,张晓彬离开了中创,理由是心脏病,时年42岁,正当盛年。劳元一还一直活跃在金融投资界。

1985 年 9 月 7 日,段康在西苑饭店设宴,庆祝两家签订合作协议。我们准备合作成立一家专门经营四通中文打字机的新公司,测井一次性投资 160 万元美元及 300 万元人民币,以后每个月再提供 60 万美元的外汇额度,占公司的大股。

1985 年 9 月 20 日,李玉为合作公司的银行开户去找测井公司盖章。 9 月 23 日,段永基到银行去办开户手续,结果是功败垂成。银行查询了测井公司的上级主管单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公司说不知情,并明确表示反对。于是,这项合作刚刚开头,便被掐死了,眼看就要到手的粮草被烧得一干二净。

记得我当时 大发脾气 ,责备 负责联系测井公司的 李玉不会办事。她 分 辩了几句。我蛮不讲理地说:段永基是二百五,你是一百二十五。把李玉气得 甩手回家 , 要撂 挑子不干了。我这个人,很少乱发脾气,这一次,有点过分。 虽然只是对李玉一个人,但 无论是李玉,还是段永基,他们都非常敬业,已经竭尽全力了。实际上是因为当时“清理整顿”的大形势,“上面”还有人逼着我们关门呢, 怎么能允许你在他眼皮底下找到生路?

正是这种大形势,让我们所有寻求资金合作的努力,都归于零。佛说:“求人不如求己”,最后,还是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打出了一片天。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丁九 回复 悄悄话 精彩的故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