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冷是發自心底的冷

轉眼榮枯皆不同...從雲朵裏伸出手的陽光,你能觸摸得到嗎?
博文
如果你鍛煉身體的話,身體就會變得更健康、更強壯、更受你的控製;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心。諷刺的是,世上充滿了健身中心,而我們真正需要的卻是心的健美。心的訓練很必要,因為心是"自我"的基礎,沒有受過訓練的心,會讓你陷入各種紊亂中,因為這樣的心容易被激怒、容易起伏、容易受外境影響、容易受操縱、容易因為膚淺的讚美而滿足、容易受到無意義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未經分析就選擇善知識,即一般所謂上師的時候,也會為你製造麻煩。要締造譬如忠誠欣賞上師、正確地接受教法等成功的師徒關係,必須要有正確的上師、正確的弟子,包括情緒的狀況,以及正確的條件才行。
選擇上師,就像選擇一位能共創家庭傳承婚姻的伴侶一樣,是一個敏感與個人性的決定,而且還比這個更深刻。誰是你最好的老師,這點絕大部分由你決定。如果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雖然我們可能相信空性見是正確的,也非常相信慈悲、寬容、布施等行為的美德,但是我們可能仍然處於思索的階段,還沒有把任何理論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有時候我們可能心血來潮想要修行,不再隻是閱讀而已,但是雖然沒有東西阻礙你,你還是修不下去--這是"自我"因你偶然瞥見實相,並且生起修行的心而麵臨威脅,所以它便用多生的習性障礙你和攻擊你。
如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梵文的"法"(dharma)字,大約有十種意義,包括知識、道、真理和文化等等。佛教徒經常把"法"當成是道、修行或某種特定係統的同義字。然而,"法"也表示"執持",一切現象執持或擁有其特性;也就是說,一切事物都有可以定義、可以和其他事物區分的獨特性質。從這個角度來看,"法"包含一切現象。依照佛法,現象有兩種特性:相對和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所有的道都為了引導眾生了解正見,例如不侵犯別人、不作惡事,這種正確的行為,就是趨近正見的間接方法。不知道正見就是無明,不正確的行為滋養無明。不侵犯別人是減少無明愚癡、減弱無明幹擾力量的一種方法,其他還有無數的方法。許多形式的戒律是必要的,我們需要各種方法來得到正見。
雖然"道"在究竟上來說也是一種困惑,一旦達到目標,道也必須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由業力造成的幻覺,根據發心的不同,產生了不同的因緣,所以就有輪回和涅槃的不同結果。
這些概念最好用相似的例子加以說明:如果有一個人急躁緊張(第一個因),又非常堅持自己的想法(第二個因),最近他度假的時候幾乎被毒蛇咬到(第三個因),這個人走進一個漆黑的房間(第四個因),有一條有紋路的繩子橫臥在地板中央(第五個因)。由於以上五個因的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佛教中轉世再生的概念,主要是和心的連續性有關,而不僅隻是平常所認為的轉生進入不同身體而已。每件事物都是由於特殊的因緣而出現、消失,這與佛法中出生、死亡和轉世的理論完全一致。
身體和心無疑地非常接近、互相依存,但是兩者還是不同:身體的功用就像容器,心就像容器內所裝的東西。身、心兩者各有它們創造和延續的因緣,這些因緣中,隻有一些是兩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業力並不是宿命論,並不是一旦你造了什麽業就被困在其中,一定會得到相當的處罰或獎賞;業也不僅是“這是我的業”的結果而已,它既是因,也是緣和果。字麵上來說,業是指行動——任何的行動。“相信業”的意思,就是對你的行動和生活負起完全的責任。
你可能會想,不明白“自我是幻覺”有什麽害處?明白“自我是幻覺”又會有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真正的佛性不是由任何東西所產生的,它不是任何東西的結果,它超越了因和果。雖然說“我要修行以至成佛”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正確地講,這就好比說“我要雲走開太陽才能出來”一樣錯誤——不管有沒有雲遮住,太陽都在那裏,雲不能影響太陽,但是卻能阻止你看到太陽——這是非常重要的觀點。
雖然我們談過人類基本的善良本性,以及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四聖諦”可視為諦觀空性的另一種方法,它是佛陀成佛之後,在印度鹿野苑初轉法輪時所給予的教授,對四聖諦已經有許多很好的論著。因此,本節所探討的,就局限於從空性的觀點來看四聖諦。四聖諦中的第一聖諦是苦的真理,佛陀說:“知道痛苦。”例如有個人頭痛,在他找尋治療的方法之前,他必須先知道自己正受著痛苦才行。有人可能會認為,每個人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