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舟靜泊聽濤聲

讓心之船隨思緒漂流,靜息聆聽歲月流淌的歌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2006-01-21 07:32:36)
*八爺好文!週末才得空讀這篇小說,勾起一些回憶.七十年代我在部隊醫院當兵.醫院緊靠鐵路,毗鄰兵站.每年部隊老兵退伍還鄉季節,兵站總發生幾起血案,多為不滿老兵借酒鬧事,暴力傷害遣送老兵回鄉的低階軍官.聽說軍官最怕退伍時節,生恐當替罪羊冤大頭.麵對毫無選擇的戶籍製度,可不是讓人絕望得鋌而走險,魚死網破.最近回國,沿海大中城市大街小巷充滿來討生活的外鄉人,人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1-21 07:30:41)
*話說南大物理係好熱鬧呀!記得八十年代中期,南大發生過一次學潮.起因好像是物理係兩位能帶博士生一級教授被外校聘走,南大沒有被教育部排入十大重點院校之列.那幾年由於匡亞明離任,南大校長位子空缺,校務工作由政工出身的黨委書記章德掌理,此人不懂愛護知識分子和辦教育,很多事辦得不得師生人心.南大學生發起"驅章邉?,要求請回匡亞明,請進溫元凱作校長.有誰還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6-01-21 07:28:39)

*兩樣南京街頭小食也從記憶裏浮現出來.在南京讀書詩,晨起去校園後門口去買糯米粢飯夾油條再加一碗豆腐腦,夜晚遛到街上從餫飩擔子上買碗餛飩作宵夜.平素逛街偶爾嘗嘗這類街頭小食,包括鴨血腸湯.不過有樣東西始終不敢嘗,那就是旺雞蛋.毛茸茸的雞胚剛剛破殼,要吃這玩意要有餤毛茹血的勇氣.印象中的南京小食倒有幾樣,但不知那些是南京正菜?感覺上南京菜屬淮揚菜係.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1-21 07:26:37)
*有過同樣感受.我兒子七歲時,我把他送進社區娃娃隊踢SOCCER.我兒子模樣挺健壯,上場才發現他缺乏爆發力和速度.一場賽季下來,球沒有吻過他腳尖幾次.兒子沒了自信,作啦啦隊的我們也十分沮喪.為了保護兒子的運動熱情和自信心,我們避免了對抗性強的集體項目,更多選擇技巧性強的個人項目,如遊泳,KARATE,網球等.孩子的信心隨著個人運動技巧提高而增強,不過放棄了集體運動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6-01-21 07:14:39)
*有一位作家朋友旅英回來後告訴我,英國的自然氣候和人文氣氛特別讓人有衝動寫作。我發現寫英倫三島的文字總是顯得精致文雅,就像英國人紳士淑女一樣。謝謝欣欣寫下這些令人享受的文字。 *可麗,我覺得你帶著眼鏡仍不掩直率個性,因為你的文字會“翻個白眼珠給人家看”。很抱歉,昨天太忙沒有回答你的問題(也不想在別人的情史線上多嘴)。其實理由很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1-21 07:12:35)
*其實網絡上真正的靈魂人物是才華橫溢的寫手。網絡的開放,即時和互動特質使文學創作成為文學卡拉ok。有了引吭高歌走在前麵的寫手,才有應運而生追逐之後的評手。不知為什麽菊子在文章題目隱去寫手,獨顯網大爺。菊子是cnd上最有靈氣才情的寫手之一。而且她的教育,學養和足跡,使她的寫作有一定的人文高度。同是出自北大,都有寫作天分,菊子和枯荷的心靈感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1-21 07:10:07)
*過去一年兩岸政治情勢的變化讓人目不暇接,盡管大陸強勢,但主導變化的一方是民主台灣。齋主這篇小說借候家母子家庭背景文化語境把兩岸政治的曆史,現狀和將來風趣地道來,小人物身後見大人物,小場景折射大時代,功力不淺! *我也記得小時候迷過林漢達先生編的《春秋故事》和《戰國故事》,許多曆史知識和經典成語就是在津津有味地讀故事中啟蒙的。讀大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6-01-21 07:07:24)
*始讀於梨華的"又見棕櫚,又見棕櫚"還是剛念大學時.八十年代中期赴美不久即讀到"考驗".於梨華作品開留學生文學先河,紀錄一代留美學人生涯,至今無人出之其右.有趣的是你總能在她的作品裏看到自己的影子,你似乎重滔她二十年前的生活,重演她筆下的故事. *漂泊不僅有鄉思鄉愁,更有海闊天空.漂泊是一種美,人生的地平線由此拓展,人生的故事演繹得更豐富.在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1-21 07:04:55)
*如果你是走過文革風雨的亂世兒女,你注定學會堅強;如果你是浪跡海角天涯的寂寞旅人,你注定選擇獨立;因為生活不相信眼淚.但是智慧的女人在堅強中不失溫婉,在獨立時不失柔情,在矜持中不忘微笑,在艱難時月不放棄愛.我相信具備善德和智慧的女人,會保守一個可愛溫暖的家. *一直很喜歡簡楊的文字,細膩,有女人的獨特視角.如果說她的小說"倒敘哀情"描寫了一個不懂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06-01-21 07:01:55)
*跟著路過進線才發現自己也差點兒誤了好文章。都是被馬甲給蒙蔽的。鯊魚寫得真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我LG和你一樣長自江蘇農村家庭,也有一個同樣善良仁厚的大姐。很多農村家庭的女兒為了支持兄弟讀書走向城市和世界做出了無私的犧牲。她們是如此善良,無怨無悔地留守鄉下,辛勤耕織,孝敬父母,從容地看著兄弟們走向成功,臉上洋溢著從心底湧上的微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26]
[27]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