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23-06-21 17:34:33)
第二十八章”你過去一直在城裏嗎?“遲雲州打破沉默問。“沒有,我在農村老家度過了十多年。“他們相互看看,宇君婷頓了頓,迷茫的眼睛凝視著遠方,在腦海裏浮出那段悲傷的往事:”文革開始,醫學院的紅衛兵,排著隊,打著旗,喊著“革命無罪,造反有理,破四舊,立四新”的口號,唱著革命歌曲,手裏舉著紅寶書,邁著雄赳赳氣昂昂的步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6-21 17:33:17)
第二十七章“那你是從那麽一個蒙童無知的牧童,怎麽想起來自學英語的呢?“她又好奇地問。“後來我跟村裏秦伯伯學中醫,他和祖輩是世交。我曾經跟他學過武術。他沒有兒子,又不願傳授給自己的侄子們,見我好學,便主動表示要將自己的中醫知識傳授給我。當時我正為母親的病著急,想著學些醫學也許可以為母親治病。他讓我先背中藥三字經。學了一陣,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6-21 17:32:06)
第二十六章”為什麽你平時總是沉默寡言,鬱鬱不樂呢?“宇君婷打破沉默。遲雲州凝視著遠方,滿臉迷茫地歎道:“少年無愁強說愁,而今有愁難說愁啊。““你在申請表上說你隻有四年級的學曆,這是真的嗎?”“是啊。準確來講,是四年半的小學。”“是什麽原因?””唉——說來話長啊。“他仍然凝視著遠方,頓了頓又說:&rd[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6-21 17:29:51)
第二十五章“你看這榆樹,它的樹皮可以吃,它的葉子春天時也可以吃。”遲雲州指著前麵不遠處那顆榆樹說。“那怎麽能吃?從未聽說過。“君婷不解。“我吃過。當然不好吃了。那是1959年至1961年大饑荒時,我很小,全村人都拿著饃票到食堂領黑饅頭,我每次領到一個,一天兩次,是地瓜秧曬幹用鍘刀鍘成約一寸長後再磨成粉做的。“”地瓜秧不是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6-21 17:28:51)
第二十四章幾天後的星期六下午下班時刻,宇君婷從辦公室裏走出來,然後牽著自行車要回家。當她看到前麵不遠處遲雲州的背影,便忙叫道:“嗨,遲雲州。“遲雲州停下轉過頭來,看見笑眯眯的宇君婷,便問:“下班了?””嗯。你星期天有打算嗎?“”我想找個同學一起到山上去玩。“”我和你一起去。我對山上比較熟悉。“”那你可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6-21 17:27:31)
第二十三章在英語班裏,大約有一半同學是應屆高中畢業生考進來的,其餘則是年齡稍大些的曆屆高中畢業生考進來的,雲州和史哲便屬於年齡稍大些的學員,思想上相對更加成熟。史哲更是一個很有哲理思維的同學,工作學習之餘,雲州經常與之交談。晚飯後,太陽還有樹梢高,雲州和史哲來到小山頂。他們坐在一個大磐石上,可以俯瞰全城。雲州望著眼下萬千樓房說:&rdqu[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6-21 17:26:10)
第二十二章9月中的一天黃昏時分,遲雲州在公園荷花湖邊拉琴。他拉了一曲剛停下,突然聽到旁邊有人喊:“遲雲州。”他轉頭一看,原來是宇君婷和孫芳從公園曲徑上走來。”你們怎麽也來這兒?“遲雲州問.”感覺天氣好,就出來玩玩啦。”宇君婷笑著答道。”遲雲州,你還會拉小琴啊?“孫芳笑著問。“你拉得真好聽,是德國威爾海姆的《聖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6-21 17:23:48)
第二十一章午餐後,雲州從食堂出來,遇到藍教授牽著自行車正要回家,便問:“藍老師,我有個英文地址,不確定該怎麽翻譯,等您有時間,想請您幫我翻譯一下。”
藍教授很友善地說:”好。你帶著,跟我到家去,我幫你看看。“藍教授約六十歲上下,中高身材,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博學、睿智、健談和熱情是給人的第一印象,典型的學者風範。雲州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6-21 17:22:54)
第二十章一天下午,遲雲州去看望姨媽,姨媽讓他和表妹到附近街市上買些雞蛋和菜。他們走到街市,見前麵圍著很多人,人群裏有老人的哭求聲和年輕人的喝斥聲。他擠到人群往裏看,見四個帶著紅袖章的年輕城管所人員,正在搶奪一位鄉下老人的雞蛋籃子,同時連連厲聲喝斥著老人,這老人大約七十多歲,衣衫襤褸,滿臉皺紋,正跪在地上,兩手死死抓住籃子不放,一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6-21 17:22:06)
第十九章星期天,離家近的同學星期六下班後都回了家。雲州和幾個呆在單位裏的同學一起到山上遊玩,楚建群帶著照相機,在山上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給大家拍了合影。下山時,付成不小心把右腳給扭啦,疼痛難忍。有人關心地建議說:“那我們輪流背你回去。”付成坐在石階上,兩手捂著腳踝,哎吆直叫。雲州來到付成麵前蹲下,說:“我來看看。”付成把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