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喝茶,聊天,會友 - 壹嘉出版網上會客廳

美國獨立中英文出版機構壹嘉出版網上會客廳,以發表壹嘉書摘、人文資訊為主
個人資料
博文

大躍進時期,溫象桓在包頭機校擔任教師。戴著右派帽子的他謹言慎行,夾著尾巴做人,卻不料因為懂冶金技術,在大煉鋼鐵運動中真的練出了鋼,成為一時紅人。而他自己則“一直糾結於煉鐵過程中巨大的浪費,也不知道自己煉出的鋼到底碳含量是多少,能用做什麽”……本文摘自壹嘉新書《滹沱河》。《滹沱河》溫雅娟著壹嘉2022年6月版點擊購買《滹沱河》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本文作者何丹蕾的父母何國柱、劉豫琪都在戰後留學美國中西部,歸國後任職南開大學。何國柱先生成為南開核物理學科的主要創建人。他們的南開同事中,還有很多有著相同經曆。為了追尋父輩的足跡,何丹蕾在今年夏天做了兩次中西部之旅,這是她記錄她的尋找之旅的第三部分,我們繼續與讀者分享。2022年4月29日周五1,二號堆雖說我早已料到,旅行中芝加哥這站的內容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創辦人和第一任所長,著名的黨內自由派知識分子,李慎之給後人留下了什麽精神遺產?他為什麽被稱為“中國世紀之交思想領域的領軍人物”?他有什麽樣的人格魅力,為什麽他的同事們一再地談論他,紀念他?讓我們來聽聽他的老同事們怎麽說。溫哥華公共圖書館、壹嘉出版共同舉辦”講述我們的故事“係列活動第二講:李慎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按:本文選自壹嘉新書《醫話隨筆——一位中醫師在美國的中醫實踐與思考》。作者王伊明醫師,畢業於原北京中醫學院(現北京中醫藥大學),並留校任教。1992年作為針灸師在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獨立開業至今。 王醫師醫術精湛,廣為病人所稱道,聲名遠播;更兼勤於思考,多有學術成果,並將中醫帶上了北德州大學(UNT)、德大達拉斯分校(UTD)的講壇。基於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本文作者何丹蕾的父母何國柱、劉豫琪都在戰後留學美國中西部,歸國後任職南開大學。何國柱先生成為南開理論物理學科的主要創建人。他們的南開同事中,還有很多有著相同經曆。為了追尋父輩的足跡,何丹蕾在今年夏天做了一次中西部之旅,這是她記錄這次尋找之旅的第三部分,繼續通過壹嘉與讀者分享。 點擊這裏複習《追尋父輩的足跡》之一 寫在前麵的話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特別通告:壹嘉出版將在今年秋冬分別與溫哥華公共圖書館、舊金山公共圖書館合作舉辦“壹嘉個人史”係列活動,德高望重的資中筠、茅於軾兩位先生不顧年事已高,都已同意參加《李慎之與美國所》一書的活動!我們對二位先生表示誠摯的感謝,也希望讀者朋友們珍惜這次與二位先生直接互動的機會,踴躍參加。 本文是茅於軾先生紀念李慎之的文章,原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本文由作者何丹蕾授權發布。 二戰前後,美國中西部的許多老牌學校名聲大起,人稱“新常春藤”學校。加上它們學費和生活費用相對較低,也就自然成了大量亞裔精英才子來美國深造的優先選擇。 本文作者何丹蕾的父母何國柱、劉豫琪都在戰後留學美國中西部,歸國後任職南開大學。他們的南開同事中,還有很多有著相同經曆。為了追尋父輩的足跡,何丹蕾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二戰前後,美國中西部的許多老牌學校名聲大起,人稱“新常春藤”學校。加上它們學費和生活費用相對較低,也就自然成了大量亞裔精英才子來美國深造的優先選擇。 本文作者何丹蕾的父母何國柱、劉豫琪都在戰後留學美國中西部,歸國後任職南開大學。他們的南開同事中,還有很多有著相同經曆。為了追尋父輩的足跡,何丹蕾在今年夏天做了一次中西部之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本文係“深圳龍越慈善基金會”創辦者、“老兵回家”公益發起人孫春龍為《尋找塵封的記憶:抗戰時期民國空軍赴美培訓歷史及空難探秘》一書所作的序。原題為:“那些犧牲者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隻有二十多嵗” 孫春龍 一 李安幫助犧牲在美國的中國空軍尋找親人的事情,我及供職的機構有較深度的參與。記得朋友介紹李安給我時,我第一個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作者:李安張恩福,1921年出生於北平官宦人家,抗戰爆發後,還是個初中學生的他,與同學結伴逃往大後方,在國家危難、急需空軍飛行員之際,一起加入空軍,赴美進行了一年的培訓,隨即回國參戰。曾兩次擊落日軍“零式”戰鬥機,並數次在飛機被地麵火炮擊中的情況下,靠過硬的技術駕駛著受傷的戰機返回。爲此多次受到上級的表彰,先後兩次獲得“傑出飛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