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說到間諜,大家第一反應可能是被BBC稱為ultimatespyhero的詹邦和一些列詹邦電影,動不動就美女豪宅名車玄幻新式明器暗器,必要情況下各路人馬還得會嗖嗖飛——其實詹邦隻是IANFLEMING因為有一段在英國情報機關做事的經曆然後跟朋友聊天在隨意的情況下寫出來的,倒是他在第一部裏提到的CasinoRoyale不假,在葡萄牙,叫HotelPalacioEstoril 不是特別不可攀哦。現代人隻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往回翻翻發現已經寫到(9),不過一直在借題說蘇格拉底,自己心裏都慚愧,Stoicismteachesthedevelopmentofself-controlandfortitudeasameansofovercomingdestructiveemotions;thephilosophyholdsthatbecomingaclearandunbiasedthinkerallowsonetounderstandtheuniversalreason(logos)。理論上來說,這種哲學觀最多算是蘇格拉底學派的傳承而已,直接的影響更多可能來自於Plato的AcademyandtheMegarianSchool。 話題嘛,又不是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我原來在大學上班的時候,吃煩了學校食堂的同事會在中午招呼,我們出去吃Suppe(soup)吧——然後我們就走10分鍾到市中心,坐在小店裏“吃湯”。 按照中文的習慣,應該不叫湯,但是我覺得也不算是飯。我常吃的,是這個 配小麵包。以小豆子打底,加各種時令蔬菜,叫Minestra。意大利和希臘也有類似的做法,不過意大利的多是Minestraone,算是純素,Minestra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對於不同政見者,普京的方法很直接,收監,驅逐出境,或者直接殺掉——殺掉的手段也很直接,大部分是比冷兵器和熱兵器更毒一點的化學武器,即放射性元素。原因很簡單,第一,不死也要你活得很慘,第二,化學武器一直是俄羅斯國家安全部分的strategy,從斯大林時代起,俄羅斯對化學武器的研製就沒有中斷過。 2006年11月1號,流亡於英國的前俄羅斯國家安全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普京在克裏姆林宮舉辦俄羅斯國家英雄的慶功宴,官方電視台錄好節目後,以VIDEO形式寄給各大媒體。鏡頭晃過,DimitryUtkin赫然在座。之後曝光在網路的一張普京同四名身佩俄羅斯戰鬥勳章的“英雄”照片裏,Utkin的臉再次被確認。 有參加過瓦格納組織活動的退役人員,拿出自己的珍藏給記者看,是俄羅斯國家榮譽勳章。 2022年9月,被俄羅斯監獄的犯人偷拍的錄像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瓦格納組織,是典型的雇傭兵,“雇傭兵”這個單詞的英語是mercenary,德語叫Sölder,再直接翻譯一下是,為了錢替外國政府打仗的人。好萊塢的英雄片有時候會貼這樣的background給主角作為其大膽藝高的憑證——一而實際上,這份工作經曆不能算是很光榮的曆史,暴力血腥是有的,生存環境惡劣也不假,最主要的,是一腳入泥潭,全身而退的可能性?有。陷進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MartinHeidegger的哲學主題是Ontologie,後綴-logie的意思是“正確的看法,合理的解釋,通過人類思考獲得的對事物精神層麵的理解”。我又想了一下,應該和中文的“學”字對應,比如動物學(Zoologie),Biologie(生物學),或者心理學(Psychiologie)。 Google給我的對Ontologie翻譯是“本體論”。本體論?——所以我經常慶幸沒有先看到這些的中文,不然大概率不會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話說沒文化最近迷上了他自己炮製出來的AI美女,給我看的,哎呀呀呀呀呀。 念在大家小學同學又一直因為彼此鮮明的政治立場互相攻擊的份上,我不好見死不救——其實不救是我的天性,不過這次算是逆天行事,反正五月份假期多閑著也是閑著。 他一連貼了好幾張,越貼越得意,企圖表達他對美女又美又妖的(不正常,正常?)審美。 我看下來的評價是,美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為了追電影,訂了YouTube的Premium——還真沒虧,基本推薦給我的都是比較新比較有名點擊量比較大的。我覺得這樣很公平很好,你上傳的的有質量保證點擊率高,自己有的賺讓人家YouTube也有的賺,是真正的win-win。 昨天推給我的,是一個荷蘭電影,說法語,德文字幕(!) 本來沒想著能看完,隻是為了等轟孩子們睡覺檢查都關燈了才好上床——我一向是早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們辦公室,有同事輪流買酒的習慣,有時候快下班了,剩下3,4個人,大家會(站)坐在中間的桌子邊一起喝一杯。我因為不做全職和急著回家接送孩子,一般趕不上。這兩年孩子大一點事兒沒那麽多了,一星期裏也許會有一天不用早走——那就一起了。這三年下來,分明大家都對能在一起facetoface的機會珍惜了很多。 這種改變,是被迫的?當然,從(無)意識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