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浪一羽

園藝 旅遊 收藏 雜敘
個人資料
博文

多倫多有個阿迦汗博物館(AgaKhanMuseum),所反映的是西亞地區伊斯蘭教和穆斯林文化。 西亞與中東和歐洲相連,館中藏品雖然不算多,但對於從未去過那兒的我來說,足以令人眼界大開。藏品大致是從土耳其到伊朗這樣一個範圍內的伊斯蘭曆史文化留存,當年在此處占領過的幾個縱橫歐亞大陸的古帝國有波斯帝國、奧斯曼帝國、拜占庭帝國和阿拉伯帝國,還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多倫多的安大略皇家博物館(RoyalOntarioMuseum)裏,陳列有一座來自中國的明末清初的著名官員祖大壽的陵墓。這是一座完整的中國古墓:石供桌、石牌坊、石人和一個高高拱起的墳丘,一應俱全,讓人仿佛置身於中國野外的某處。
資料上說:祖大壽是明朝袁崇煥手下的得力大將,抵禦清兵入侵時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降清。恢複元氣後又率原部抗清;可惜明朝氣數已盡,清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安省美術館(ArtGalleryofOntario),還藏有各式鼻煙壺,與安省博物館(RoyalOntarioMuseum)藏有的鼻煙壺有的一拚。 安省美術館(AGO)所藏的鼻煙壺,主要陳列在一個櫥窗中,記得還散見在有的展館中。材質有紅珊瑚、綠鬆石、蜜蠟、翡翠、白玉和瑪瑙等等,五彩繽紛。工藝精巧。因為是數百年前的捐贈物品,估計也沒有贗品,可以放心欣賞。 也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我還收藏了一件銅製的類似牛角壺的物件,自認為可列入''古董"行列?就是不算,掛在牆上也可以借此回顧曆史。 從網上查閱資料得知,這是十九世紀中東地區戰爭中士兵所用來裝火藥的銅壺。紫銅壺身,白銅裝飾,包漿厚重。當年的中東地區,也和現在一樣'',國際關係錯綜複雜.戰爭不斷。那一段時間,奧斯曼帝國唱了數百年主角,後來又有英、法.俄的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02-21 05:00:20)

我收藏一把尼泊爾的銅壺。手工打造,紫銅壺身,白銅壺嘴壺把和壺蓋。從裝飾來看,是佛廟的法器。網上資料顯示,名叫'藏式貢巴壺',估計是用來給佛燈添酥油的。有趣的是,壺身上鑲焊的龍無爪無角,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龍不同。請各位欣賞,謝謝![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有資料說,安省美術館(ArtGalleryofOntario),是北美洲八大藝術博物館之一,館區麵積達45,000平方米,也是加拿大三個最著名美術館中的一個,另外兩個分別在渥太華市和蒙特利爾市。藏品超過八萬件,時間跨度從公元一百年至今。 幾年前的一次參觀,正好展出古代非洲木雕,我拍了不少照片。對純樸厚重的非洲木雕藝術的欣賞,我隻能是管中窺豹、略見一斑,現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02-16 06:20:48)

今天是年初五,補發一個我製作的牛年清供,請網友欣賞: 中間是我在安大略湖邊檢來的-一小段柏樹樹皮'',紋路美觀且蒼老,樹齡估計要上百年,放鍋中沸水煮了約一二十分鍾,有鬆香溢出。成為案頭清供佳品。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從城郊灣頭鎮一帶,河水汩汩東流而來,向南繞城幾經曲曲彎彎、古運河又在城南的文峰寶塔下麵成九十度角折向西去,繞城的這一長段,應該是護城河吧?幾十年前,小學裏功課少、放學後遊玩多,到河邊去玩成了保留節目。 寬寬的護城河裏水清清,淺水灘上的碎磚瓦礫,向人訴說著城池無數次被焚毀後的淒涼。河中船隻來往頻繁,人們在河邊淘米洗菜,也時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那時,暑假中的邗江中學校園,空空蕩蕩。盛夏清晨,由於放假而沒有學生打理,草叢瘋長,茂盛而布滿露珠,其中隱伏著綠色的螞蚱和螳螂等昆蟲;霞光中的知了,已開始了樹間吟唱。 早餐後,我們幾個住校教職工的小孩,在大而寂靜的校園中就開始了一天的遊戲,內容大多與樹上和草叢中的昆蟲有關。 一、沾知了。每人找根長竹竿,再采下一截柳枝條剝去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的老家是揚州,在那兒生活了二十多年;蘇州則是第二故鄉,有時也要寫一寫。現在,恰逢中國新年將至,就從揚州幾十年前的春節寫起。 那時的蘇北平原,冬天氣溫比現在低得多,春節前後很冷。古城窄窄街道兩邊,分布有長長短短的小巷,排著高高低低的舊瓦房。年前如下過幾天雪,就會有冰鈴鐺在小巷中的家家屋簷下掛著。到了臘月,年味越來越濃,母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