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cool夏

這裏一年四季溫暖如春,沒有酷暑沒有嚴寒......
個人資料
暖冬cool夏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16-09-05 12:56:06)

童年和少年時候,暑假或寒假常常和弟弟去鄉下娘姨(媽媽的姐姐,我們那兒稱娘姨)舅舅家住上幾天。那地方現在看來真是個好地方,山清水秀的,2008年回去看望娘姨,順便開車盤山而上。滿目青翠的竹林鬱鬱蔥蔥地生長在山坳間,纖細挺拔,靜靜地。風吹起,又像一片綠海搖曳起舞。江南的美不過如此。 七十年代時,娘姨家住在離街口不遠處。每到集市,山上的農民下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8)
(2016-08-31 21:38:06)
首先要說的是,我並不喜歡喝雞湯,覺得自己活了大半輩子了,自己熬出來的雞湯夠自己喝的。昨日有網友提到一個哲學家Epictetus,awesternphilosopher,anexponentofStocisim,whowasbornaslaveinTurkey,andspentmostofhistimeinGreece.今日得空上網搜了搜,發現這個生活在公元55-135間的哲學家傳道的話,今日聽來依然受益匪淺(theystillringsotruetoday)。特此抄錄自己喜歡的和特別適合送給女兒的句子,也借此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2016-08-30 19:09:05)
八月九日,因為文學城的服務器出問題了,我有感而發寫了一篇短文“文學城,不能沒有你”。文章是到公司上班後敲下的,很短,也沒花多少時間。很快,文章被置頂放在城頭,開始時城頭的標題是一樣的。記不清是什麽時候,大概是一個多小時後,我上首頁,突然發現找不到自己的那篇了。心裏納悶,明明看到上架了,怎麽這麽快就被下架,出什麽問題?後來在那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斷斷續續地看著,記著,現在整理在此,有時間接著看,接著補充。有些是很常用的,或許我們不習慣說,或想不起來說,或已經會說的,我們一起加強一下。 Roger的母親90多歲去世了。在追憶會上有個老太太的發言(No.1).Itisaverytouchingtribute: 1.Thisiswhereshelived,andthisiswhereshedied.Thiswomanspent90yearsontheearth,ofnoblebirthandofsomeadvantage,devotingherselftooneman,butlovinganother.ThatmanwasRoger.That...[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前幾天,國內老家有個朋友的孩子準備申請美國大學,我說我可以幫忙看申請大學的essays。昨夜收到送來的一篇文章,看後很感慨。一個高中生,一個普通中學的高中生,寫出來的英文能這麽好,詞匯量這麽大,使我驚訝。當然小孩雖然就讀當地的高中,但在省裏和全國都是拿過獎的。這樣的小孩,來美國再讀四年,努力,出來後,競爭的對象可能就是在這兒生這兒長的同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7)
(2016-08-17 01:29:56)
快十二點了,這才忙停頓。一個人坐在院子裏。月光如水,晚風陣陣,四周靜悄悄。 女兒晚上的飛機比預計的要早好幾分鍾到。接到女兒時,她的第一句話是,“我感覺這三個月像是三年沒回家了”。她還是老樣子,走之前說自己要減十磅的,今日看來一兩肉都沒減下來。為娘的,不好意思一見麵就潑冷水,硬是把話咽了下去。 一路上,她興奮地唧唧呱呱講不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5)
(2016-08-16 12:12:08)
剛剛收到女兒的微信:“今天我回家了(Incaseyouforgot)。”然後加上她的航班號。 女兒整個夏天都在外地做intern。實習是上個星期五結束的,她原本說要去附近玩玩。為了給她充分自由,我很少打電話給她,也不太過問她的日常生活。隻有這個周日晚上,她發短信,問我可不可以將那個水壺扔掉時,我才知道她在打包,周末沒有出去玩。 女兒,媽媽怎麽會忘記你回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2016-08-13 13:35:30)

徒步爬山隊人員越來越少,有事的有事,請假的請假,或許是因為天熱,或許是疲倦了日複一日的重複,這幾個星期都是三三兩兩的。堅持不容易的,也貴在堅持。今日隻有四人。不過人少,也不存在協調問題,所以隨心所欲的走了一段新路,見到了遠處的海麵(見下圖),近處的豪宅。走了近四小時,九個多英裏。 今日的太陽早早地就與我們形影相隨。空曠的山穀有時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下麵這段英文是一篇演講稿,摘自美國70年代拍攝的電視連續劇TheWalton。演講的主人是一個名叫John-boy(JohnJr.)的男孩,在他高中畢業時的發言。記得很多年前從圖書館借的光盤,看這部劇的時候,有點被震撼到。電視劇描述的是1933-1946年大蕭條和二戰時期,弗吉尼亞沃爾頓山上一個大家庭的故事,充滿鄉土人情味。電視中John-boy演講,當時看的時候印象就很深,今天特地從網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
(2016-08-09 09:08:28)
今早六點多醒來,習慣性地拿起手機,發現文學城的服務器出狀況了,進不了城了,自然也進不了自己的“後花園”(博客)。那一刻就在想,假如哪一天沒有了文學城? 雖然我是今年三月才開始寫博客的,但潛水很久了,文學城早已成是我生活的一部分,likeornot。我就像一個鄉下人,時不時的得進城買點“別家種的有機菜”,去看看人家城裏人吃啥,穿啥,平時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1)
[<<]
[36]
[37]
[38]
[39]
[4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