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視角

通過文化的角度來看待世界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博文
五.中華民族再次麵臨自身文化的挑戰從改革開放到今天這三十多年裏,中國經濟飛速的發展,中產階級快速壯大,更多的人富裕起來,社會更加繁榮,人們盡情地追求享樂,生活方式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旅遊熱潮富裕的社會掀起了旅遊的熱潮。根據中國國家信息中心2014年7月的一篇報道,2013年,中國旅遊業增加值占全球GDP的9.5%,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達3.1%,創造了1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四.中華民族的再度崛起中華民族的衰退最終導致了近代的貧窮和落後。孫中山曾經哀歎道,中國“弄到今日,是世界上最貧弱的國家,處國際中最低下的地位。”多少仁人誌士,為了中國的富強而前赴後繼,寫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但是正如孫中山所說,“雖有四萬萬人結合成一個中國,實在是一盤散沙。”多少次的努力受到挫折,使得中國人民仍然在黑暗中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三.文藝複興時期的歐洲表現出的的激情,執著與癡迷 五百多年以前發生的文藝複興運動在歐洲曆史上有著重大的意義,其影響一直持續到今天。其間發生了很多重要的事件,使得歐洲發生了廣泛和深刻的變革,並由此超越了處於領先地位的中國,進而在世界上占有主導地位。這期間的幾位代表性人物的經曆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當時歐洲的文化及價值觀的演變。 和明朝處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中國社會價值觀的改變 明朝初期(1368-1450)的中國社會處於一種有序而又靜止的狀態。著名曆史學家卜正民(TimothyBrook)將其描述成是處於“冬眠”狀態[1]。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理想是要消滅社會中的貧窮。亦因此,他治下的理想社會是,家家耕有其田,經濟上自給自足。人人安居樂業,不需要為生計而到處奔波。如需要遷移則必須得到政府的許可。社會治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二.中國文化在曆史上的演變 中國文化的演變表現在(1)知識分子在讀書目的上的改變以及(2)中國社會價值觀的改變。 (1)讀書的目的 曆史上對中國文化產生深遠影響的是曾經持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製度(~606–1904)。這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製度,目的在於打破血緣世襲關係和世族的壟斷。它起源於隋唐,發展於宋代,明清時期達到高峰。在明清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一.前言 中國的崛起被國際社會視為是二十一世紀最重大的事件之一[1]。隨著中國在經濟,軍事,外交等各個領域實力的不斷增強,已習慣於在國際事務中處於支配地位的西方深深感受到這一來自東方的挑戰。伴隨著對世界現有秩序及國際社會未來發展方向的憂慮,西方在不斷地自問,“西方已經失去了它的優勢了嗎?”,“西方是否已從頂點開始衰落?”[2]。[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多莉出生在加納南部的鄉下,是家裏三個孩子中的老大。她家在村中心附近的一個院子裏,家境還算殷實。剛剛高中畢業的她,內心充滿著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她很快就要與一位一直愛慕著她的年輕的基督徒結婚了。一天她正在院子裏洗衣服時,忽然聽到汽車發動機的轟鳴聲。一輛車停在了門口,接著就響起了震耳的拍門聲。當她剛把門栓卸下來的同時,門就被撞開了。兩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法官生涯的最後一年,我主審了一個大規模舞弊和欺詐案件中的上百個案子,其中涉及到聖荷西移民局裏的一位高階移民官。他夥同韓裔“顧問”為韓裔申請者發出了275例不合規定的綠卡,同時也牽涉到來自48個家庭的親屬移民。他因此受到起訴,並被裁定犯有合謀欺詐罪。隨後,所有經他而得到綠卡的韓國人都被置於遞解出境的程序之中。有意思的是,這位被定有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997年保羅被任命為費城地區移民法庭的法官。以下是他的自傳中這段經曆的摘譯)移民法官的權力–移民法官應監督宣誓過程,接收證據,以及詢問,檢查和仔細盤問非公民當事人及相關證人。(美國移民與國籍法)聽證會的管理與實施–移民法官應接收和斟酌呈上的資料,相關證據及反對意見,並同時掌控聽證過程。(美國聯邦法規第八款)我被任命為費城地區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我擔心我已無法掌控自己的作證過程,恐怕要讓童先生失望了。不過,我們也還是有一些亮點的。例如,我指出,一份看上去足以證明童先生指導客戶做假的致命證據實際上是移民局分發的材料。同時我也有機會說明,在我看來,任何一位有經驗的律師都會指導他的客戶準備移民局的麵談,就像我自己也會和我的學生和客戶在麵談前進行演練一樣。“比如說,麵談過程中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