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經常提到的畫家多是意大利、西班牙、法國的畫家,英國的畫家不多,而那些出畫家多的國家多是天主教國家。這不奇怪,雖然英國那地方在中世紀時期的繪畫還和歐洲大陸有一拚,但是到了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後,英國從天主教分出來成了“新教”國家。新教反對偶像崇拜,認為宗教畫不是聖潔的,在英國,新教徒破壞了很多宗教繪畫和塑像。為了和新教對抗,羅馬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說起有精神病的畫家,首先被想起的是梵高,但是還有一位深受精神病折磨的,比梵高小十歲的挪威畫家“愛德華芒克”(EdvardMunch,1863-1944)。
SelfPortrait,1882and1895
中國“文化大革命”後在北京的中國美術館第一次來自外國的繪畫展覽就是他的作品。芒克最著名的畫就是那幅有著多個版本的“TheScream”(譯成“呐喊”,但呐喊有時有冒出來什麽字的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年4月上演的一部電影“WomanInGold",是根據真事拍的,故事圍繞一幅19世紀末畫家克裏姆勒(GustavKlimt,1862-1918)
的名畫“阿黛爾(Adele)夫人I”在20世紀的經曆。那幅畫被稱為“奧地利的蒙娜麗莎”,金燦燦的晃人眼。該畫2007年拍了135個million的美刀。
Klimt有意不畫自畫像,不過他的時代已經有照片了,沒自畫像倒也沒關係(Vermeer也沒有自畫像,但他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後印象派畫家的羅特列克(ToulouseLautrec,1864-1901)出身貴族,父親是伯爵。他是長子,在家族中的位置很重要。 Self-portraitinthecrowd,1892
隻是他父母親的結合也是父母之命,感情冷淡,他父親又愛在外麵掐花揪草,緋聞不斷,對他不甚關心。本到巴黎上小學,由於他生來體弱多病,母親就帶他回到娘家的莊園豪宅找先生教他,小羅特就在那長大。 他的玩具是應有盡有,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法國畫家雷諾阿(Pierre-AugusteRenoir,1841-1919)是最初的那撥印象派畫家之一。
雷諾阿被稱為“幸福的畫家”,不是說他本人生活如何幸福,他的名言是:“繪畫要讓看的人感到幸福”,意思是以讓他人幸福為自己幸福,先人後己。所以,雷諾阿“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雷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19世紀的畫家保羅塞尚(PaulCézanne,1839-1906)和巴黎那些早期印象派畫家,
自畫像,1875年和1895年
如雷諾阿和莫奈一同學畫,但他與他們合不來。雖然也和印象派一樣反對Salon,但塞尚對印象主義興趣不大,他要有自己的畫法(沒準部分原因是他與莫奈他們不和,要標新立異)。印象派在1874年第一次畫展有他一幅畫,還是經過另一位印象派畫家畢沙羅(印象派一班人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梵高(VincentWillemvanGogh,1853-1890)
的那幅“黃樓”(TheYellowHouse)畫的那座被梵高塗黃了的小樓是在法國南部接近地中海的Arles(阿爾勒),離巴黎開車700多公裏。
那裏隨處可見羅馬遺址,都是世界文化遺產,可以上網查。Arles隻有五萬人,但全世界的人都到那裏喝咖啡,那裏有一個全世界最貴的咖啡館,隻因梵高120多年前畫了它外麵的夜景:
這是咖啡館現在的晚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法國是一個浪漫的國家,繪畫是一件浪漫的事情,但19世紀的法國出了一個最不浪漫,還最愛較勁的畫家:庫爾貝(GustaveCourbet,1819-1877):
1848的自畫像和1860年的照片:
之前人們畫畫都是為了美,經常畫些裸體神話人物,加上小孩模樣的丘比特表示愛,省得有人胡思亂想,還有撲騰翅膀的小天使飛來飛去,多有意境,充滿浪漫情調。可是庫爾貝不高興,他說,”我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有一些畫家除了繪畫,也會介入政治,比如西班牙的宮廷畫家維拉斯奎茲(Velasquez)和比利時(當時的南尼德蘭)宮廷畫家魯本斯(Rubens)都客串過外交家,為宮廷服務,還很成功。也有的是客串了推翻政權的革命家,比如參加了“巴黎公社”的庫爾貝(Courbet)。還有就是參加了“法國大革命”的著名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大衛(Jacques-LouisDavid,1748-1825)。
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維梅爾(Vermeer)死後就被人忘了,他的畫被人說成“Delft的無名畫家”畫的。即便知道維梅爾名字的人也都以為他是與他同時的幾個當地畫家的學生。他那幅“窗前讀信的女孩”(GirlReadingaLetteratanOpenWindow)的畫在1742年作為倫勃朗的畫由波蘭國王AugustIII收藏。後來又被先後說成是另外三位畫家的畫,直到1862年才被正名。
這幅“窗前讀信的女孩”的畫中,女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