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2018-04-10 10:16:46)
四月十號是另一半的生日,每到為此準備之時,常有為難之感,不是沒有慶祝的熱情,而是為做什麽抓耳撓腮,既不想落入俗套,但又缺乏好主意,那種高不成低不就的感受。況且,今年更特別,是結婚三十周年,壓力山大呀。 並不是她的要求高,老夫老妻三十載了,到了一個眼神一句哼哈即清楚對方心思意念的階段,但生日是表達心意的時機,想要的是一種氣氛。 花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嶽父母二零零一年到新西蘭與我們小住一年,那是他們第一次出國,也是我們第一次在國外接待親人。 在海外與親人團聚其樂融融,滿足了我們對老人家的思念之情,也有機會對他們盡些許孝道,老人也發揮餘熱幫助我們照看孩子。 兩位老人不懂英文,也不會開車,他們的活動範圍和內容就受到限製。那是約二十年前,媒體遠沒有如今這麽發達普及,可供老人消遣的選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標題有點文字遊戲但並不離譜,從澳大利亞轉移到新西蘭,跨過海峽之後所踏之地當然全是“新”的。若按台灣譯名紐西蘭,則另當別論。說“新”也有暫時的意思,九九年離開澳洲時,心裏定意是要回去的,澳新一水相連,自古親如一家兄弟不分彼此,兩國人民自由往來,到對方家裏住一段時間就自動成為那家的一員,你的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多年如此。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墨爾本,有幸結識了Stan和他的女友Emma,成為要好朋友。Stan學習法律,滿肚子的故事,既在建築工地打過工,也在州政府做過事,見多識廣,熱情好友。Emma的專業是遺傳學,家庭條件優越,大學期間沒有分文貸款,空餘時間潛心寫作,對文字的愛好得於她母親的遺傳。一次長周末,Emma盛情邀請我們一家三口到她父母家小住,難得有次機會深入了解當地人生活,感謝不盡欣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聽說Martin被南加州大學委以重任,馬上寫信祝賀。Martin是我的導師,我們因天時結下了友誼,他如今是行業內炙手可熱的科學家,我仍在為五鬥米折腰,但這並不影響我們的交往,或許是人格方麵的互相尊重吧。 Martin比我稍早加入研究所,大老板慧眼識千裏馬,從英國牛津挖到Martin這個初露頭角但還沒被行業認可的新星,其實這一直是他的個性,擅長研究但不善於推銷自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父母在追逐留學夢的時候,也改寫了下一代的成長軌跡,搬出小小安樂窩,隨父母一起漂泊。九十年代後期,改革已見成效,物質供應開始豐富,政府的獨生子女政策造就了一代所謂的“小皇帝”,獨苗的孩子得到了每家前所未有的關照和享受。我們兒子出生後,住家保姆二十四小時照顧他,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輪番看望小住,加以指點。學校的自由上班製度也給我們提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隻要開車出門,難免會有磕磕碰碰,遇上追尾撞車人命關天的大事故,要由警察及保險公司妥當處理,但這裏我所發感慨是為我家遇到的小事故,甚至稱不上事故,但經曆並不算尋常,正像我們向一位車主致謝時,她說,‘我這樣做,也是希望別人會向我這樣做’,不經意的一句話,很有哲理。 複活節放假,帶孩子去遊泳,玩的盡興,鍛煉了身體,消磨了時光。接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九七年春節剛過,一架機尾塗有巨型袋鼠標誌的澳航(Qantas)飛機在北京國際機場騰空升起,隨之飛出的是我出國的夢想,首次國際旅行的激動,對異國他鄉的好奇和對親人的依依惜別。身上穿的是妻子盡心盡力為我選購的行頭,棕色皮鞋,淺褐色的褲子,鱷魚牌套頭衫,外麵罩有半大的毛領棉衣,口袋內裝有大塊頭的《英漢大詞典》,以此緩解托運行李重量,在限定的範圍內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這幾天是複活節假期,不少學校放假,也是初春的季節,旅遊旺季的開始。 複活節的緣由在這裏,周五是GoodFriday,中文意譯為耶穌受難日,是紀念兩千多年前耶穌在以色列的耶路撒冷被釘在十字架上而死,耶穌被猶大出賣,猶太人痛恨,羅馬兵釘死,根據猶太人的習俗,此事發生在周五,因為周六是猶太人的聖日,不做任何工作,包括審理犯人。 十字架是羅馬的酷刑,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每至春節,從圖片中看到國內火車站攢動的人頭,焦急的麵孔與期盼的眼神,我的心就會穿越時空的隧道,想起出國前的最後一次老家過年,那是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團圓,刻骨銘心今生難忘。 記得爺爺在世時常提到兩件事,一個是我們家四世同堂之福,祖宗的觀念就是要人丁興旺兒孫滿堂,他和奶奶有兩兒兩女,到第四代已是大家庭。爺爺晚年見到了曾孫女,是我哥嫂的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