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15-07-10 20:09:00)
到加拿大後第二天,時差還沒有倒過來,就迫不及待地出來看看將要落腳的地方。從朋友住的公寓出來,滿眼都是樹,朝著最密的地方走去,下到一條河邊。第一個反應就是看看河裏有沒有魚:河水真清呀,連河裏腐爛的樹葉的葉脈都看得清清楚楚。從前,在美麗的府南河邊,安順橋旁,隻有夜晚的水光還看得,斑駁陸離的映著五彩的燈光,分外地妖嬈。白天就不要朝裏頭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故事來源:
這是一件真事,是那個少年的孩子講給我聽的。文中的少年後來當了一所大學的教授。當這個故事講給我的時候,他已經八十多歲了。
父親用他的小馬換來了媽媽
在大蕭條的年代,在堪薩斯一個荒僻的小鎮上,一個九歲的少年漫無目的地在鎮上的集市裏閑逛。他經過賣農具的地方,停下來看了看:“嗯,這個家裏可不需要!”大地已經幹旱了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故事來源:
小時候村上一個人講了這個故事——我一直以為故事是他從書上看來的。文革時期的讀物很少,因此對這個故事的印象特別深刻。將近三十多年後,無意中,我對他談到了這個故事。他說他知道對聯:“一點兩點冰冷酒,白頭千頭萬頭丁香花”很久了,在看了希區柯克的懸疑小說後,自己編了下麵的這個故事。
我沒有想到這個故事是他編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6-28 11:50:56)
小鄭老師
鄭老師是鄰村的一個青年,好像突然從地裏冒出來的,沒有任何故事,就做了我們的班主任。這,多麽不妙!尚若我們犯了錯誤,沒有什麽可以拿得出來與他相抗衡的---不好。鄭老師剛剛高中畢業,長的很白淨,穿得很齊整,頭上戴了一頂黃軍帽,用硬紙殼撐得高高的,看上去帥帥的,就走上了我們的講台。他的“文憑”在我們學校的老師中算是比較高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6-28 11:49:49)
四年級

每年開學的第一天,一下課,一年級教室邊上都擠滿了高年級的學生,因為他們知道這是他們的小弟弟小妹妹出醜的時候。當那些一年級豆點大的小孩們急急奔向那個著名的廁所時,就聽見一片嬉笑喧鬧之聲,這大多是因為小孩們剛上學,還不太會使用合襠的褲子,而小男孩們又跑進了女廁所。姐姐們趕緊去把他們提溜出來,送給站在外圍的哥哥們,由哥哥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6-28 11:20:46)
我們的學校
我們的學校建在一座古廟的原址上。那座廟是什麽樣子的,我們不知道。但它一定非常漂亮。我們學校的前門就是那座古廟的前門。它是用巨大的青石修建的。青石上刻著精美的浮雕,有人物故事,有花鳥魚蟲。這些石雕有十幾米長,從門樓兩側延伸出去,接到後來補修的土牆上。門樓進去是兩廂瓦房,瓦房門前有大紅木柱子支起的長廊。廊前有花木修竹,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6-20 08:01:28)
閱讀 ()評論 (0)
(2015-06-01 14:15:21)
艱難裏
現在,孩子想要衣服就可以給他買一件;想要換點口味,就可以帶他下館子嚐一嚐。雖說東西有好壞優劣之分,但差別再大也比不上有和沒有的差別,也比不上擁有與想象的區別。小時候,在那個“艱難”的年代裏,為了得到一塊烤得焦焦的紅薯,小孩子可以拉一上午的風箱;為了摘到一個丹柿子,可以爬上最細的樹梢;為了一件新衣服,可以“乖”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5-28 06:39:59)
瀏陽河
那個年代電影沒有幾部,歌也沒有幾個,可我們的文藝匯演,遊行卻很多。兩歲多的小孩就能上陣——抬在木板上,一男一女,裝扮起來,充當“福娃”,展現社會的成就。遊行中,青年民兵,學生是主力。公社一級的大型匯演每年至少有三四回,縣級的有,地區級別的也不少。這些活動往往是遊行的隊伍先穿過附近的各個村莊,然後在我們村的麥場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5-27 19:23:56)
商店
文革中是不允許有私人交易的,村民們手裏可以換錢的東西也非常少,因此家家都缺錢,沒有錢就沒法買東西,使得買賣非常少。私養的家禽家畜是村民們現金收入的主要來源,但每家隻允許養幾隻。羊奶,雞蛋,每天都有公家的人到村上來收購,價錢是沒有商量的。雞,鴨,豬,羊,好幾個公社才有一個交易的市場,一年就隻能交易一兩回,能夠換得的錢非常有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