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蒂勃朗特是基督教家庭出身,受教育於教會學校,父親與後來的夫婿都是牧師,可以說基督教是她的肉和骨,她是吃著聖經長大的,她的思想和行為自然而然的深受其影響。而另一方麵,夏洛蒂三姐妹所生活的時代正是工業革命興起,土地資本與工業資本急劇衝突的節點;她們生活的地區,恰好是土地與工業的摩擦最為激烈的地區,這種身處曆史和社會衝突的集結點的特[
閱讀全文]
簡愛的情節設置十分巧妙,最大的伏筆或者暗線就是簡愛的那個未曾現身的叔叔。這一根線安排巧妙,起了多個作用:簡愛還寄養在裏德太太家的時候,就通過傭人貝茜之口,埋下了簡愛有個去海外經商的叔叔的伏筆,然後裏德太太臨死前給了簡愛叔叔的信,簡愛寫信告訴了叔叔自己要結婚的消息,叔叔從朋友處打聽到羅徹斯特已婚的消息,巧合的破壞了簡的婚事,最後叔叔[
閱讀全文]
夏洛蒂·勃朗特與簡·奧斯汀都是著名的英國女性小說家,簡逝於1817年,享年42歲,而夏洛蒂生於1816年,逝於1855年,年僅39歲。因為《簡愛》而讀了夏洛蒂的傳記,其中有夏洛蒂評論簡·奧斯汀的一段話,“在讀到您那句話之前,我尚未讀過《傲慢與偏見》,於是,我找來那本書。可我發現了什麽呢?一幅精準如照片的肖像畫,上麵有一張普普通通的臉;一座打[
閱讀全文]
《簡愛》裏的羅徹斯特的形象,據說有夏洛蒂的法文老師的影子,而法文老師是夏洛蒂的暗戀對象。夏洛蒂與老師有曖昧關係的說法有多個版本,一是說她暗戀與她同時代的湖畔詩人騷塞,他也算是夏洛蒂的文學上的師友,在她尚未出版《簡愛》之前就與她有書信往來。另一版本是說她暗戀甚至表白了她在布魯塞爾求學時的法語老師埃熱先生,並因此與師母埃熱夫人產生齟齬[
閱讀全文]
《簡愛》,1847年出版,甫一麵世便成為當年英國最受歡迎的小說之一。她有著媲美當今暢銷小說的傳奇故事情節,令你手不釋卷的懸念設置,優美細膩的文字和回味無窮的結局,將近兩百年間被用各種語言出版無數次,並翻拍成七,八個版本的影視作品。如果把《簡愛》和當今暢銷小說做個對比,《簡愛》在情節上與其類似:神秘離奇,充滿懸念;在布局謀篇,人物描寫,心[
閱讀全文]
![](/upload/album/d6/72/db/342f4c7d0525epn5E4dE.jpeg)
六年前,爸爸走了,沒來得及見最後一麵。爸爸身體一直不錯,除了年輕時有胃病,沒什麽別的毛病。之前早有不適,以為是胃痛,自己吃點藥,一直忍著。後來覺出不妥,去醫院檢查,已然肝癌晚期,在醫院裏住了十天就走了。爸爸年輕時,每次胃病發作都會麵色蒼白,冷汗涔涔,娘說是因為爸爸被打成右派後,發配到市政公司修路,勞動強度大,中午都是冷飯,心裏又積[
閱讀全文]
![](/upload/album/60/ad/d6/81524e2f5904ThRZSP38.jpeg)
(京劇:蘇三起解)
中學到大學一直是日本學生頭,很適合我又粗又厚的發質,一直留到出國。來美後卻一直沒有找到合意的理發師,每兩個月去修剪一次頭發,每次都有開獎的感覺,時喜時悲,雖然可再生資源豐富,長得又快,總是覺得麻煩,於是留起了長發,一留就是將近二十年。
長發好打理,一年差不多修剪兩三次就好了。可是疫情期間發廊關門,將近一年沒[
閱讀全文]
![](/upload/album/c1/de/48/71ed03f43944mu7rUiLJ.png)
覺得大家對凡爾賽體理解還是稍有不足,我覺得此文體最大的特點是矯情,她一說完,你就想拍死這個賤人,哈哈哈,下麵是我的凡體習作:
這幾天跟老公生氣。
結婚紀念日,他偷偷定了輛最新款勞斯萊斯的SilverGhost,我跟他說過我不喜歡那種午夜藍的顏色,所謂英國貴族的端莊大方,在我看來就是古板無趣。
往年都是去我們附近的五星米其林隨便吃個燭光晚[
閱讀全文]
深秋的陰沉的午後去海邊走路,風吹在臉上手上,竟有一點冬日的料峭。
小路上空無一人,雲低草黃,小路盡頭的城堡式的RitzCarlton酒店在灰色的天幕下,讓人想到簡愛裏的桑德菲爾莊園,想到哈代筆下的愛敦荒原。我總覺得,他們之所以把店址選在這裏,應該是覺得這裏的氣候神似英國約克郡的陰寒濕冷吧?陰寒濕冷,是從霧都孤兒就開始的,英國給我的感[
閱讀全文]
![](/upload/album/03/33/61/c87a8dd72289o9YPNC1w.jpeg)
樓下小八講吃烏雞,想起很多年前,貧血,氣色不好,公司的司機是廣東人,說我應該吃烏雞補血。我說好,你出去送貨就幫我買一隻吧。烏雞買回來,凍的,看著還好,等化了以後,怎麽看怎麽烏突突的不新鮮。
廣東司機傳授了補血做法,具體的忘記了,反正是不放鹽,不放醬油。這隻雞也不知凍了幾個春秋了,燉的時候就沒有雞肉的香味兒,反而一股子腥氣。雞燉好[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