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飛的笨鳥

講文明,講禮貌,愛藝術,談幽默
(個人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複製)
個人資料
越吃越蒙山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從多倫多往北開車一個多小時處,有一座小城叫柏瑞。這小城蜿蜒在一個叫西姆科的湖邊,安逸嫻靜。西姆科(Simcoe)湖命名源自英國派駐加拿大的第一任總督。從地圖上看,在大湖環繞的多倫多地區,她隻能算是一個小不點,但站在岸邊朝深遠處望去也是天水無際。柏瑞地區緯度較低,即便是在夏日,湖水也是涼涼的;由於湖床是灰石岩層,加上沒有工業生活汙染,西姆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2014-04-01 19:38:09)
清明節快到了。有同學曾轉發過一首英文小詩,特別樸素平白,但我覺得特別貼心,能表達我對過世母親的思念之情。它讓我覺得好像又聽到了親愛的媽媽的聲音,又在與她對話了。在此將這首無名氏寫的詩翻譯出來,獻給冥世中看護著我的母親。也希望幾十年後,女兒看到此詩,能懂她父母的一片心意。 致我愛的和愛我的人們。 作者:佚名翻譯:山人 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2014-03-28 16:30:30)
三四十年以前,中國大陸還無緣奧運會,當時老百姓聽說有外國人聚在一塊堆,玩遊戲搞比賽拿金牌,心裏也起急,於是就有侃爺出麵編排了一些冷笑話,寬慰大家。別說,在當時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提振民族自尊心的作用。 針對那時中國還沒見識過奧運金牌的酸楚糾結,有個笑話是這麽勸解大夥兒的:其實中國人早在大清國參加的第一界奧運會上就拿過很多第一了。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4-03-28 10:31:59)
前兩天在網上看到一組照片,有人在吃吃喝喝之際,打出橫幅紀念李進同誌誕辰100周年,更有人當場手書‘李進同誌永垂不朽’的由衷感言。這件事真的是嚇了我一跳,心底連呼,沒想到啊沒想到!常言道,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裏,難道這十幾個文革遺老遺少真的知道一些大家都不知道的曆史真象,明白許多他人不懂的人生真諦?聯想到去年李進同誌的導師加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2014-03-18 07:50:39)

前年底去紐約過聖誕節,剛好趕上MOMA舉辦蒙克的畫展,讓我有幸能近距離觀賞這位象征和表現主義大師的原作,感覺心靈為之振動,真是不虛此行。
蒙克的畫作《尖叫》是藝術史上最被認知的傑作之一。那雙嵌在蒼白頭顱上空靈失驚的眼睛,將心悸的震顫通過濃烈的色帶衍射開來,似乎讓畫前凝視它的人都感到餘音尚在。據蒙克自己的回憶,他少時體弱多病,眼見得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6)
(2014-03-06 08:05:37)
二十多年前,中國歌壇上有個當紅小生唱了首挺矯情的曲子《北京的橋》。這首歌聽起來讓人覺得有點四不沾:既不華美,也不樸實;既不高昂,也不深沉。但那種自我優越自我陶醉的風格,挺符合家境平微力爭出頭之人顯示自尊時的心態,因此在那個年代它也不疼不癢地流行了一陣子。其實那時國內的文藝作品大都還是格守愛黨愛國文藝方針的套路,在形式上一般就是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6)
(2014-03-02 06:08:05)

有一種理論說人的麵部美麗的最高級別是其左右的嚴格對稱。這可能是生物學意義上美的絕對標準,但在現實生活中,很難找到左右完全對稱的人臉楷模,這恐怕是和人類大腦左右分工的天生不同大有關係。我自己這大半輩子也可算作是閱人無數了,雖然搞不懂江湖術士是如何通過麵相推測人生因果未來禍福的,但通過幾十年不斷在實踐中摸索,也總結出了一套能讓我立辨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7)
(2014-02-26 10:39:52)

第一次見到劉彥的畫是在2004年春,他參加在國際藝苑美術館舉辦的三人聯展.當我走進展廳見到他的畫時,心中為之一動,有一種久違了的感覺. 我對後印象派風格的喜愛起自七八十年代交接之時,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2014-02-18 20:05:01)

一定是春節北京聚會的貼臉儀式驚醒了冬眠了些許日子的詩人,一首浸滿情色的《盜夢》象是通過網絡發放的煙花,打開郵件後升騰而現的是幽幽的情幻之美。為了進一步表白內心的狂野,子同按捺不住,緊跟著貼了張畢加索的傳奇之作《TheDream》的圖片,說是要借用畫中寓意來映射寫詩時的心境,可能就是詩中點到的,被人用手攥住了饑渴的那種急迫。因此,直到這時我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
(2014-02-09 18:26:58)
上世紀七十年代時,荷蘭的自行車運動非常普及發達,很多世界這項運動頂尖高手都來自這個低窪的彈丸國度,這事讓號稱是自行車王國的中國很是臉上掛不住,當時國內基本上實行的是鴕鳥政策,大家都在埋頭批林批孔,大搞路線鬥爭,所以領導上考慮就不用把世界上發生的事都告訴大家了,省得分散革命群眾的精力,轉移鬥爭大方向。後來,有荷蘭的自行車運動好手接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
[16]
[17]
[18]
[19]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