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近代意大利哲學家克羅齊另有一個看法,他把人類心靈活動分為知解(藝術的直覺與科學的思考)與實行(經濟的活動與道德的活動)兩大階段,以為實行必據知解,而知解卻可獨立自足。一個人可以終止於藝術家,實現美的價值;可以終止於思想家,實現真的價值;可以終止於經濟政治家,實現用的價值,也可以終止於道德家,實現善的價值。這四種人的活動在心靈進展次第上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就西方文藝來說,有三部名著可以代表西方人生觀的演變:在古代是柏拉圖的《會飲》,在中世紀是但丁的《神曲》,在近代是歌德的《浮士德》。《會飲》如上文已經說過的,是心靈的審美教育方案,這教育的曆程是由感覺經理智到慧解,由殊相到共相,由現象到本體,由時空限製到超時空限製;它的終結是在沉靜的觀照中得到豁然大悟,以及個體心靈與彌漫宇宙的整一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這種哲學或神學的基礎,加上中世紀的社會擾亂,釀成寺院的虔修製度。現世既然惡濁,要避免它的薰染,僧侶於是隱到與人世隔絕的寺院裏,苦行持戒,默想現世的罪孽,來世的希望和上帝的博大仁慈。他們的經驗恰和佛教徒的一樣,由於高度的自催眠作用,默想果然產生了許多“靈見”;地獄的厲鬼,淨界的烈焰,天堂的神仙的福境,都活靈活現地現在他們的凝神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宗教本重修行,理應把人生究竟擺在演而不擺在看,但是事實上世界幾個大宗教沒有一個不把觀照看成修行的不二法門。最顯著的當然是佛教。在佛教看,人生根本孽是貪嗔癡。癡又叫做“無明”。這三孽之中,無明是最根本的,因為無明,才執著法與我,把幻相看成真實,把根塵當作我有,於是有貪有嗔,陷於生死永劫。所以人生究竟解脫在破除無明以及它連帶的法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西方,古代及中世紀的哲學家大半以為人生最高目的在觀照,就是我們所說的以看戲人的態度體驗事物的真相與真理。頭一個人明白地作這個主張的是柏拉圖。在《會飲》那篇熔哲學與藝術於一爐的對話裏,他假托一位女哲人傳心靈修養遞進的秘訣。那全是一種分期曆程的審美教育,一種知解上的冒險長征。心靈開始玩索一朵花,一個美人,一種美德,一門學問,一種社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看戲與演戲——兩種人生理想 朱光潛 莎士比亞說過,世界隻是一個戲台。這話如果不錯,人生當然也隻是一部戲劇。戲要有人演,也要有人看:沒有人演,就沒有戲看;沒有人看,也就沒有人肯演。演戲人在台上走台步,作姿勢,拉嗓子,喜笑怒罵,悲歡離合,演得酣暢淋漓,盡態極妍;看戲人在台下呆目瞪視,得意忘形,拍案叫好,兩方皆大歡喜,歡喜的是人生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閱讀 ()評論 (0)
(2014-04-13 07:47:49)
閱讀 ()評論 (0)

基督教說:“信主的人進天堂。”七個字。
道家說:“道可道,非常道。”六個字。
儒家說:“仁義禮智信”。五個字。
佛家說:“苦、集、滅、道。”四個字。
李宏誌說:“真、善、忍。”
路文斯基說:“本性。”
我看路文大師不如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就一個字:“性”。
要修就修最高的道。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路文大師的理論貌似大家都看不懂,因為大師雖然說的是地球人話,但是每個字和我們普通人的意思用法不一樣,它采用的也不是邏輯推理,而是天外飛仙的方法,好在大師不嫌棄俺鄙陋,嘉許之以“你懂了”,所以我就不揣冒昧,把大師的係統用地球人話翻譯一下,作為大家入門的幫助。
路文大師的理論有兩個部分,世界觀和方法論,最終目的是幫助你達到無欲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