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微博笑話:中國的問題(ZT)
老友L先生發來一則微型博客(Twitter)笑話,稍作改動,轉貼如下。中國是一個“毛”盾的社會,存在“林”林總總“朱”多的遺“劉”問題,即不能“周”全,又“華”解不了。“胡”搞了幾年,結果“趙”樣不行。“鄧”著眼睛,“江”就一下,再“胡”搞個幾年。捫心自“溫”:如再“李”不順,無法“薄”亂反正,“汪”費工夫,大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順口溜:由教授“親自”講課想起的洛山愚士
近來常看到國內的新聞報道,說某某博導某某院士親自講課,學生如何興奮不已,雲雲。北村感到有些困惑:教授的主要職責不就是教課嗎?難道還要請商人上台解析唐詩宋詞、講授微積分不成。不是說商人不可講課,時下確有儒商;如那樣,還要教授幹什麽?因為出國有些年頭了,北村自感落伍,也許教授的作用與時具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國內大學院係升級與京劇《智取威虎山》洛山愚士始於九十年代中期的國內大學合並之風潮方興未艾,院係升級又忽成時尚,各校領導莫不趨之若鶩。據說是為了培養人才、提高排名,然最關鍵的一點,還是爭取經費。有人雲:這次第,怎一個“錢”字了得!近來又有某些高校更上層樓,將剛升級的學院三兩組合為更大的單位,稱之為“學部”。於是學校儼儼然形成七品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09-12-12 14:06:33)


淺談指數基金投資
洛山愚士
拙作《我的三套退休計劃》發表之後,有朋友詢問各種指數基金的比例,北村為此撰文作答。網絡中藏龍臥虎,期望借此拋磚引玉。1.我的投資經曆當年移民美國,沒攢幾個鋼崩兒,便夢想著迅速成為“牛百萬”,將腦袋瓜掖到褲腰帶上,在股市中血葫蘆似地殺進殺出。那時炒股還真叫刺激:即見證了O公司六個月一分股、三年長八倍的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09-12-06 15:52:16)

我的三套退休計劃
洛山愚士
金融海嘯過後,許多人的退休基金都大幅縮水,北村的也不例外。然而麵對經濟危機帶來的狼藉不堪,北村卻是從容不迫,吃得香睡得著。這倒不是因為有鐵飯碗或小金庫什麽的。咱的“定力”來自三套退休計劃。請看下文。第一套退休計劃:投資指數基金從若幹年前起,咱所有的投資(房地產除外)就都通過指數基金來實施。方法很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7)
(2009-11-29 19:59:27)

水煮官場閑話反腐洛山愚士感恩節期間,哥幾個在多年好友L先生K女士夫婦的海邊度假屋小住了兩日。洛山地域廣闊,平時各忙各的很少見麵,聯絡靠電話網絡,這回難得大家湊齊了。於是眾兄弟早上觀潮落趕海,下午打網球泡湯,夜裏打麻將神侃,好不暢快。這一天,晚飯是海鮮羊肉鴛鴦火鍋加九糧液(沒錯,是那種比五糧液還多四糧的酒)。幾杯酒下肚後,朋友們的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2009-11-22 20:39:01)

海歸海不歸的換位思考洛山愚士隨著海歸與日俱增,“海帶”現象也日漸明顯,由此引發了對歸是不歸的熱烈討論。網友們在這方麵發表了不少有見地的文章,對歸留的利和弊作了詳盡的分析,其中以立青的文章《海歸的資本》為代表。綜合大家所述,一個成功的海歸至少應具備以下四個條件:(1)良好的人脈關係(大腕背書必不可少);(2)豐富的個人資源(名校學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兩個小故事:幸福生活的定義洛山愚士大家勤奮讀書工作,國內海外打拚,為的是過上好日子。那麽什麽才算是好日子?顯然,幸福生活的定義因人而異。請看下麵兩個小故事。[故事一]時間:一九七六年底。地點:中國西北農村某生產大隊。在批判四人幫的會上,一位滿臉滄桑的老農站起來義憤填膺地說:“四人幫壞透了!他們從不下地幹活,整天蹲在牆根曬太陽,還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2009-11-17 20:02:54)

笑話一則:什麽叫有錢洛山愚士大家都希望能有更多的錢,於是生活就過得好一些。這是人之常情。問題在於,什麽叫“有錢”。有一則笑話,說的是三個美國人在一起吹噓自己如何有錢。A說:“我想什麽時候去歐洲玩就什麽時候去。巴黎倫敦隨便兒飛,全坐頭等艙,還吃魚子醬喝法國白蘭地。”B接口道:“那有什麽。我出外旅遊從來都是坐自己的專機,上麵什麽好吃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9-11-11 00:52:38)

開博趣事拙作《從美國社會的三大特征說開去---也談海歸問題》是我開博的第一篇文章,內容比較沉重,寫得腦瓜兒生疼。所以這第二篇咱就來點輕鬆的,逗逗樂,大家在海外混都挺不容易的。成文後就放進[老牛說事]欄目裏。洛山愚士公元2009年10月23日是我人生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在這一天,咱這個小學三年級作文補考的半吊子居然在文學城網上開博發文了。說起來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
[1]
[2]
[3]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