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中國

一杯茶, 一台電腦, 時間悄悄從指間流逝;一句話, 一個玩笑,陽光偷偷沿簾縫偷視
個人資料
博文
就是家境好的學生,即使成績差很多,也可以與家境差但成績優異的學生一起上學。
這樣,本來資格不夠的基礎差的反而分享了本來應該屬於成績優異者的資源,而
在就業方麵,家境差的學生往往要不如家境好社會關係強的同學。造成第二次不公。
在中國的低層的人民,鄧初還有靠讀書有出頭之日。如今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民,
翻身的機會幾乎沒有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10-29 18:45:19)
看來有必要解釋什麽是教育大躍進(我以前叫知識大躍進,不是非常貼切)。
教育大躍進,就是拔苗助長,匆忙建立很多叫不上名字的新學校,院校紛紛改名。
舊校大大地擴張,大大地擴招。
本來是大專院校,現在授本科教育。本來隻有找兩千學生的師資,設施,現在
每年招四千,五千。本來是講師的水平,現在是教授,博導。
中國的博士為什麽過剩?
中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10-29 14:23:51)
我昨天發現一個新詞,就是中國的近十年的教育改革,以及伴隨著
中央的所謂科學發展觀,造成中國教育科技的大投入,大大的推動造就了
中國現今人才過剩,大學生不如民工,博士不如技工的局麵。這就是中國九十年

開始的知識人才大製造的“知識大躍進”。
如今,中國的博士學位已不神秘,看很多官員都有博士帽。中國的博導(大師)已
不稀奇,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國內的知識貶值在好幾年前已經開始
神州大地上又發生了一場造人才的大躍進
從大學生畢業即刻失業到與民工同酬掙食, 
到碩士過剩, 博士滿街跑, 甚至官員都帶博士帽,
官員出書, 專著在世界書展翻譯出版, 知識已經不是知識分子
所專有, 知識分子的身價在官員在社會眼裏已大大地跌價了。
 
但知識並不等於創造, 此知識並不是彼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10-24 03:18:39)
首先,對塗博士年青有為輕生表示同情和可惜.
第二,希望大家冷靜對待這件事.大家都是受到國內外高級教育的,看問題要全麵
,公允有些事件本來是好的發展,不要因為一個偶然事件而否定大的趨勢.國內大
的趨勢是對海龜以平常心看待,以能力以成果論職稱待遇,國內外博士一樣看齊.
這是好的發展.希望國內更多以章程辦事,少人治,不要以為海龜就該優惠.大不
了你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李 昶·
都說是: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叫中國。中華文化淵源流長,此話不假。單有文字書寫的,就有五六千年的記錄。翻開古典線裝書,嚇死你。連我這個在東西方讀了十八年大學的人,開卷古書或《康熙辭典》,恐怕有大部分的字不認識。汗顏不住。除了恭敬以外,還有遠之。
這一敬一遠,就漂洋過海,辛苦輾轉,學習居住遊曆歐美他國異鄉,最後定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受波教授啟發,也談談關係學在中美國中的輕重.
這個關係學,美國人叫networking,確實很重要.在美國象中國一樣重要.要不,美
國的高官一旦離職可以到私企做高職,憑什麽,network的存在.中國,這種network被發展到極至,連看病,上學,經商,開店等等,無一不要關係.改革開放前這關係
的運用更是無所不在此,甚至可以害得人家破人亡.所以隻有大力實行商品經濟,
以錢作為唯一的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波教授在他的雄文裏分析得很透徹。我加幾點自己的分析。
1。首先,這種年薪百萬,所謂與國外,主要指美國的工資待遇看齊,本身就
是急功近利,不可能持續的。首先,如果一個人的年薪160萬,他的工資相當於
雇80個剛畢業大學生的工資,首先他,她真的值這麽高工資嗎?其次,這種人
為拔高的工資顯然難以為繼,隻能是3-5年或隻是部分時間,比如summersupport[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對浙大海龜一事的一點看法:一個高等學府的誠信很重要
對這件事的真相不是很了解,也許真相在中國的現實體製下永遠不會出來.
有多少人真的是要找到真相,查找出事的原因所在,從而避免將來類似事件重演.
但浙大在這件事中顯然扮演了失信與人的角色,而其家裏人隻是對整個事件的自然
反應.
所以浙大最應該讓這件事的真相出來,而不是和稀泥.要不然,浙大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神秘嘉賓(男生二重唱)《媽呀!中國》(原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26]
[27]
[28]
[29]
[3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