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京戲園

祖宗留下的精粹,不好好地品味一番,也真的說不過去哈 ……
博文
(2009-10-18 22:27:52)

“西皮”旋律的明亮、高亢、歡快,是與它3、6定弦有關的;我們的民歌中,明亮、高亢、歡快主題的也都是3、6結尾的為多。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阿寶唱的“山丹丹開花紅豔豔,毛主席領導咱打江山。”;韓紅唱的天路:“清晨我站在青青的草場,看到山鷹披著那霞光,像一片祥雲飛過藍天,為臧家兒女帶來吉祥。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喂,把祖國的溫暖送到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9-10-17 23:37:41)

簡介京劇的樂器:
文三場:京胡、月琴、三弦;
武三場:單皮鼓檀板、小鑼、大鑼;京二胡、鐃鈸等是後加上去的;武場的作用:檀板音代表強拍,單皮鼓點代表弱拍或次強拍。這是最基本的,實際中會有各種變化。大鑼具有固定音高點的下滑音響特點,小鑼具有固定音高點的上滑音響特點,鐃鈸具有不同音高的平行音響特點,因此才使得它們的交響千變萬化,美妙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著名程派青年表演藝術家李佩紅唱紅津滬兩地的《文姬歸漢》,近日首度在京亮相。程派代表作《文姬歸漢》是程硯秋藝術造詣最高時期的作品,該劇的唱腔設計精美,演唱難度很高,被認為是考驗程派傳人功力的一道門檻。李佩紅的演唱嗓音堅實洪亮,程腔的變換表演激情飽滿,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全場氣氛始終很高漲。李佩紅先後師承於表演藝術家關肅霜和王吟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9-10-07 22:54:00)
歇一天吧,不聽戲了。想了很久了,想寫些文字,心裏裝著很多故事,而且自信每一個故事都很經典……在漫漫生活中(真的是漫長啊,橫跨兩個世紀呢),常常發生一些微不足道,卻過目不忘的事兒。閑暇時,每每想起來,總令人忍俊不禁……時光在忙與閑動與靜的交替中匆匆流過,歲月把沉澱在心底的往事幻化成活潑擁擠的文字。靜的時候,這些文字嗒嗒地在體內竄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沙家浜_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2%99%E5%AE%B6%E6%B5%9C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9-10-05 22:48:53)
閱讀 ()評論 (0)
(2009-10-05 22:31:33)
閱讀 ()評論 (1)


戲劇作為人類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與其他文化成分有著緊密的聯係。無論是歐洲的戲劇,還是東方某些國家的民族戲劇,起源都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性歌舞。
歐洲戲劇發端於古代希臘祭祀大典上的歌舞表演。古代希臘每年春冬兩季都要舉行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大典。在春季舉行祭典時,有人化裝成酒神的伴侶羊人薩提洛斯,眾人載歌載舞,頌讚酒神的功績,稱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譚元壽_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96649.htm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葉盛蘭——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85218.htm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