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雲

個人隨感,評論,筆記,回憶,思緒,點滴。
個人資料
飛雲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博文
(2009-01-30 12:37:59)
雖然戰亂頻仍,但由於那時沒有戶口的限製,祖父早已對遷徙習以為常,固然常常是不得已的。傅作義起義後,祖父及全家正在北平。新政府要祖父留下工作,“工資”是每月170斤小米。祖父哈哈一笑:“那還不夠我坐車的……。”於是離開北平又在西部和成都轉了好幾個月。最後不得不又回到北京。同時,父親也在北京工作了。1950年代中,祖父遷回太原。父親繼續留在北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郝家大院占地約一萬平方米,大小相當於當時整個村莊的一半,略大於著名的祁縣喬家大院。大院分為新舊院或南北院。舊院建於清代(具體年代不詳),新院由曾伯祖父乾泰主持建於民國一年(1912年)。院落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北院即舊院,是郝家最早的建築。北院有三個小院套通相連,又叫三進院。前院石鋪地麵,為長工住處;前院東偏院是轎車、馬車存放的地方及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郝氏族人尚讀書,重傳統,性淡泊。榆次郝家大院"書房院"的一副楹聯道出了族人的淡泊與通達:三椽屋四季花課雨占晴便是桃園佳境一樽酒萬卷書怡顏寄傲應通栗裏高風郝家傳統曆來商、文並重,以商為主。清代郝家讀書人中曾出過舉人,因此有人又把大院的"書房院"稱作"舉人院"。郝家子弟不以功名為意但都要習文讀書,他們往往都受過較好的教育。近代以來,不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郝氏先人守信義,重承諾,好施舍。著名的漢口山(西)陝(西)會館為晉陝兩省士商辦公的地方。鹹豐四年(1852年),太平軍入漢口,洪秀全以宏偉的漢口山陝會館為其“天王府”。兩年後會館在戰火中焚毀。同治九年(1870年)太平之亂平息,會館重建。鑒於重建會館開銷巨大,晉陝及當地的數百家商號紛紛捐資。據山陝會館館誌記載,捐資千兩白銀以上的二十餘戶大部為晉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郝家商號從明末清初到20世紀中葉的三百餘年期間曆經了無數戰亂。對商號經營影響比較大的戰爭和動亂有、撚亂、俄日戰爭、拳亂,特別是俄國十月革命和抗日戰爭。例如,郝家僅在商業重鎮漢口就經曆了太平天國、武昌起義、抗日戰爭等大規模戰爭。京津的拳亂,東北的日俄戰爭和918事變等都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隨著“九一八”事變日本侵占東北,東北的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一、信息靈  為保證售貨後順利收回款項和對購進貨物確有銷路。公興順多方捕捉信息,促進資金流動轉與貨暢其流,采取的辦法是:1,擴大友誼。公興順抱有“朋友一萬不夠,對立一個嫌多”以及和氣生財的生意經,多方交結內外地銀行號、商業界的權威名流與各行業一般人員,因為這些人交遊廣眾,各行業中那一家殷實、空虛、信譽優劣、市場行情動態,銀根鬆緊趨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公興順及郝家其他雜貨莊經營項目大約有十大類,各類中又有繁多的品目,來源於國內外。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上個世紀20-40年代,國人日常吃什麽、用什麽;什麽地方有什麽名特產。1、糖類:有來自廣東省潮、汕甘蔗製紅白糖。蘇聯產毛厘士紅糖。日本產機製白砂糖、綿白糖、方糖。天津產(砂糖改製品)紅白冰糖、老茂生加工水果糖等。2、蜜餞類:青梅、櫻桃、佛手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郝家“公興順”也是在當時的國民政府注冊備案的,本部注冊資本為銀洋十六萬元。公興順在商業交往中使用的戳記(印章)是公興順和記,而掛牌(黃銅質)則是聚興順和記分店。當時榆次的雜貨批發莊有四大家,四家中有一家是頻臨倒閉的"翠珍長"。公興順、聚興順是最大的兩家,駐地都在城內南街的富戶街西口以南,南寺街東口以北。聚興順坐東朝西,公興順坐西朝[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聚興順”商號從清道光初年創辦到1920年的近一個世紀期間,一直以磚茶出口俄國和行銷我國北疆為主。商號經營管理沿用傳統方式:郝家聘用掌櫃(經理)並派發資本,掌櫃(經理)在財東的指導下經營,掌櫃向財東負責。十月革命巨變導致郝家商號大調整,有的撤莊(如徐溝“萬”字連號等),有的合並。組織管理也出現了變化,最終形成了以“聚興順”為主的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徐珂(1869~1928),浙江杭縣人,其著作《清稗類鈔》(1917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是關於清代掌故遺聞的匯編,記載之事,上起順治、康熙,下迄光緒、宣統。從清人、近人的文集、筆記、劄記、報章、說部中廣搜博采而成。《清稗類鈔》中記載的清末郝家資產為白銀30萬兩。《清稗類鈔》關於晉商家族資產的數據從何而來已經不得而知。由於晉商家族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31]
[32]
[33]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