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萬卷書 行萬裏路

與同好朋友分享旅行的酸甜苦辣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中澳關係與在澳華人簡史(十二)民國政府與澳大利亞(4)七.中華民國駐澳第七任總領事陳維屏(一九三一年九月—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期間陳維屏於一八七六年出生於北京,其父陳大鏞為衛斯理宗(Wesleyans)美以美會(TheMethodistEpiscopalChurch)在華北地區的著名牧師,一九00年六月在布道時為義和團所殺,陳維屏的母親、十七歲的弟弟和十一歲的妹妹同時遇害。一九一一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澳關係與在澳華人簡史(十一)民國政府與澳大利亞(3)四.中華民國駐澳第四任總領事吳勤訓(代)(一九二八年八月—一九二九年四月)期間吳勤訓一八七七年出生於江蘇泰興。他是法國留學生,在巴黎期間曾幫助法國漢學家、東方學泰鬥愛德華·沙畹(édouardChavannes)整理和考釋匈牙利裔英國考古學家馬爾克·斯坦因(MarcStein)第二次中亞考察期間在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澳關係與在澳華人簡史(十)民國政府與澳大利亞(2)三.中華民國駐澳第三任總領事魏子京(一九一七年十二月—一九二八年八月)期間魏子京是中華民國在澳任職時間最長的總領事。一八八二年出生於福建閩侯,魏子京是曾宗鑒的同鄉,其父魏瀚是中國近代著名的軍艦製造專家,曾任海軍部造船總監和福州船政局局長等職。十五歲時,魏子京作為滿清船政大臣沈葆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澳關係與在澳華人簡史(九)民國政府與澳大利亞(1)一.中華民國駐澳首任總領事麥錫祥(代)(一九一三年十一月—一九一四年六月)期間黃榮良是民國從滿清繼承的留用人員,麥錫祥才是民國任命的首任駐澳領事,盡管是臨時代理。一九一三年黃榮良因病兩次向北京外交部告假,至六月初獲批。由於領事館官員中無人能夠勝任領事之職,外派一時又太倉促,於是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澳關係與在澳華人簡史(八)保皇會、革命黨、清末民初在澳華人的鬩牆之爭以及餘堯壽醜聞一.澳大利亞保皇會一八九八年八月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和梁啟超在日本人和英國人等(滿清保守派的)境外敵對勢力的幫助下,逃亡海外。康、梁以康有為所攜的光緒皇帝“密詔”為號召,以保皇、保國、保家、自強禦侮等為宗旨,以讓光緒“正位”為奮鬥目標,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澳關係與在澳華人簡史(七)滿清與澳大利亞政府(2)五.清廷第二任駐澳總領事唐恩桐(一九一0年十月—一九一一年五月)期間清廷第二任駐澳總領事為唐恩桐。他在一九一0年九月底偕翻譯和書記等接任視事。唐恩桐是廣東香山人,多年擔任駐朝鮮的外交官。不知為何,不懂英語的他卻被派到了澳大利亞。不足半年後的一九一一年五月,唐恩桐即以水土不服、諸病交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澳關係與在澳華人簡史(六)滿清與澳大利亞政府(1)一.清廷早期爭取在澳大利亞建立外交使團的努力清廷於一八五七年分別派出郭嵩燾和陳蘭彬出使英美(後者兼管西班牙及秘魯),一八六一年設立了由洋務派領軍人物、鹹豐皇帝之弟、恭親王奕?(即“鐵帽子王”)主持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一八七七年何如璋出使日本。同時清廷還希望在東南亞和大洋洲也設立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澳關係與在澳華人簡史(五)淘金熱消退後華人的去向以及城市裏華洋之間的關係一.淘金熱消退後華人的去向帕爾馬河流域的淘金熱也隻持續了幾年,到一八八二年後,砂金已經基本淘罄,隻剩下一些岩層中的金礦脈還可以開采,大批礦工因無以為繼而陸續離開。在繁榮高峰時期人口一度超過二萬的淘金中心區的梅頓(Maytown)剛剛審查通過的市鎮建設藍圖,因人口驟降至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澳關係與在澳華人簡史(四)昆士蘭的淘金熱以及白澳政策的逐步實施一.昆士蘭的淘金熱淘金熱來得快,去得也快。新南威爾士西部的金礦很快就被開采得差不多了。到一八六八年,維多利亞的淘金熱也漸漸進入尾聲。那時在淺層地表就能找到金子的機會已經很少,必須集資購買機械向深層挖掘了。華人中略有資本的不敢冒這類風險,集資方式也不符合大多數人的“過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澳關係與在澳華人簡史(三)華洋礦工在淘金熱期間的衝突一.淘金華人的陋習在澳淘金的華人中至少有一半以上吸食鴉片。據統計,當時在維多利亞的華人聚居區,一度共有八十四家鴉片煙館(OpiumShop),平均二百二十五人一家,其中巴拉瑞特生意最為興旺,多達平均五十四人一家。為了滿足華人礦工的需求,當地除了大米以外,鴉片是最大宗的進口貨。在一八七一—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