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1943年10月,蘇、美、英三國在莫斯科通過了由美國政府起草,經美、蘇、英、中四國簽字的《四國關於普遍安全的宣言》。宣言明確宣布,四國政府“承認有必要在盡速可行的日期,根據一切愛好和平國家主權平等的原則,建立一個普遍性的國際組織。所有國家無論大小,均得加入,以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這是二戰期間,四國政府第一次共同宣布,一致讚同要在戰後建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伊拉克國民兵獵殺美軍
美軍最新遇襲視頻
專門獵殺美軍坦克裝甲車
美軍裝甲車遇襲
美軍裝甲車遇襲2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一)現代戰爭中的大兵團作戰以戰養戰的奇跡
以戰養戰作為戰爭中的最高境界,在冷兵器時代,已經不多見,在現在戰爭武器裝備對後勤要求非常之高的條件下,是很難辦到的.但粟裕卻做到了,蘇中、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崮等一係列戰役最具典型意義.華東野軍以繳獲補充武器以俘虜補充兵員.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並且完全靠繳獲成立了一支炮兵縱隊.國軍在華東從以旅為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當殘疾人田徑運動員侯斌以自拉繩索一次一次往上攀高的震撼人心的方式,堅毅地點燃了北京殘奧會主火炬時,全世界記住了他:三屆殘奧會跳高冠軍,全球殘奧會形象大使。
在殘奧會主新聞中心,侯斌向記者講述了點火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點點滴滴。
距離開幕式已經過去兩天,從40米高空回到地麵,侯斌感覺到踏實了許多,“點燃聖火的那一刻,我心情達到了沸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赤子之心——懷念彭德懷同誌
浦安修
彭德懷同誌蒙冤含恨,離開人世已經六年多了,他給人們、給我留下了什麽呢?
  在那是非顛倒的年月裏,他的名字被潑汙,他的功績被抹殺,記載他形象和思想的照片、文字材料,有的被封禁,有的被銷毀,甚至他的骨灰也被改名換姓。關於他的一切,我隻能珍藏在心的最底層,獨自回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德懷平了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彭德懷與蒲安修夫婦的經曆,很具有傳奇色彩,特別感人肺腑、摧人淚下、……。但由於彭德懷與蒲安修夫婦受林彪、四人幫及其追隨者的殘酷迫害,致彭德懷生前的最後十年,沒有得到妻子蒲安修女士的照顧,引起外界有很多批評蒲安修女士的傳言,的確是一個迷。為此,近月來讓我很感興趣地搜索關於蒲安修女士的資料。終於發現了《蒲氏三姐妹》,從中知道了相關事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彭德懷和浦安修是二十多年的患難夫妻,從來都是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如今卻因為廬山會議的問題,出現了感情上的裂痕
  彭德懷為民請命,犯顏直諫,使他犧牲了自己的一切,其中包括他與妻子的愛情。這還要從廬山會議說起。
  浦安修和彭德懷結婚後,嚴格遵守黨的紀律,從來不幹預丈夫的工作。戰爭年代,兩個人聚少離多,朝鮮戰爭結束後,他們才有了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彭德懷的愛情萌芽,是在家鄉土地孕育的。
  
  許是苦難與幸福有了輪回,許是天堂和地獄有了接納善惡之分彭德懷在討飯、砍柴、放牛、車水……心靈永遠被苦痛蹂躪著,在生活無從可尋時,十八歲起到長沙投軍,在湘軍度過了六個春秋又回家務農。八十二歲高齡的祖母要他成親。彭德懷應允了,隻提出一條:人要自己選。
  
  ——離彭家圍子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侵略者麵前低頭,就不配做中國人”
楊靖宇,原名馬尚德,共產黨員,1905年生於河南確山。1934年任南滿抗日聯軍總指揮、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等職。1937年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指揮兼政委。1940年1月,所部被日偽軍重兵圍困。他組織部隊分散突圍,自己隻身同敵人周旋五晝夜,日軍討伐隊認為生擒困難,遂猛烈向他開火。將軍陣亡後,日酋岸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圖為從上世紀60年代至今五代扮演江姐的演員首次相聚在一起,她們是鄭惠榮、孫少蘭、萬山紅、鐵金、王莉。當五代江姐同唱《紅梅讚》時,那跨越時空的歌聲,感動了現場的每一個人。
“紅岩上紅梅開,千裏冰霜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
前不久,曾經影響了幾代人的民族歌劇《江姐》,在經過空軍政治部文工團全新複排後,重新亮相國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