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如水的博客

鐵山﹐洞庭,長江, 三水有情;太平洋,地中海,長江河,三水有緣。
博文
(2013-05-22 00:03:56)
紀伯倫語錄:
------信仰是心中的綠洲,思想的駱駝隊是永遠走不到的。
------天堂就在那邊,在那扇門後,在隔壁的房裏;但是我把鑰匙丟了。也許我隻是把它放錯了地方
------世上有兩種人,一種在黑暗中醒來,另一種則在黑暗中沉睡。
------一個人有兩個我,一個在黑暗裏醒著,一個在光明中睡著。我是烈火,我也是枯枝,一部分的我消耗了另一部分的我。
OnReli[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ZT)看80年代已在灣區的前輩-亂侃灣區的房產[轉自搜美房]作者:海藻先給一點上次89年房崩的經驗,當時我已在灣區。好學區如Cupertino,PaloAlto幾乎沒跌,最低點與最高點持平。LosAltos,Saratoga跌了最多20%左右,Saratoga當時學區一般好,華人不多,很白。半島Woodside,Hillsborough跌了不少,MenloPark也幾乎沒跌。大跌的是東灣Oakland到Pleasanton,最多跌了35-40%,SFChronicle曾報道Oakland幾個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姑姑在1973年17歲時高中畢業後回鄉,由於母親已在學校裏任教,姑姑除偶爾有代課的機會外,全職任教是不可能的,因為隊領導們無論如何也不會讓一家人有兩個人同時在隊裏教書。姑姑專心務農,苦幹﹑實幹和能幹讓她在1976年二十歲時成了本村首位女隊長,負責全村老小近150人口的生計,安排勞力的分工﹑統籌農產的分配和計劃來年的耕作,農閑時組織政治學習和帶領挖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奶奶看管我們的生活;母親就看管我們的學習。我們都被母親早早的帶進她的課堂;母親既是我們的啟蒙老師又是我們的校長。老大最早入學,4歲多隨班。男孩子們坐不住,晚一點5-6歲入學。老二是母親在他6歲多強押進教室的,因為他貪戀於跟在鄰家大爺後麵去山田間放牛。這樣老二入學時和五歲多的老三同班同年級,為此老二常常有老三好學帶來的小小壓力,但老二有課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們都是約1至2歲來到奶奶身邊。那時的奶奶五十不到,身體好,愛幹淨,能幹麻利,盡心地照顧我們。父親的工資除去生活費幾乎全部用於家裏的開銷;全家的糧食由母親上班換來的工分供給,因為母親那時是民辦老師,沒工資。爺爺愛抽煙喝酒,人稱酒嗲(老家話酒爺的意思),還特愛招待鄉鄰朋友,喝酒需好菜,所以每月所剩無幾不說,奶奶還得把家裏省下來的臘肉臘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到1972年時,家裏由原來奶奶父親兩個人成了九口之家,爺爺﹑奶奶﹑姑姑﹑父母和我們姐弟四人。雖有不快﹑矛盾和衝突,但堅持同一屋簷下生活在一起,一家人一起歡樂一起愁。我們為我們這一大家人的緣﹑關愛和凝聚而感到溫暖和幸運。有緣就有愛,有愛就有緣,心存愛緣在續。解放後奶奶因為是為數不多的識字女性,很快被動員加入解放婦女工作隊伍中,從事掃盲和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我們的成長中父親因為在離家約20裏的地方從事教育工作,隻有周末和節假日回家,和我們幾個小孩相處不多。兒時我們眼中的父親是陌生和嚴肅的,在父親前不敢嬉笑打鬧。和父親打撲克牌﹑相互取笑那都是我們成年後的事。母親常聊侃剛為人父不久的父親和稚嫩的我們互動時常令父親不知所措。母親說有一次她帶著一歲多的老大去參加區集體學習,正好那次父親也參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八十多歲的奶奶身體硬朗,喜歡操持家務,很不情願地從廚房被退了休的父親替了下來。父母分工明確,母親由於身體原因不能用涼水,負責采購;父親就負責把買回的菜變成可口的飯菜端上餐桌。其實在這之前家裏的年飯和重要的客宴也都由父親掌勺。父母熱愛生活,喜歡高朋滿座,退休後的父母尤其享受宴請,圖得是親情和友情中的那份熱鬧。父親做菜一般不需要幫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2-11-22 02:47:23)

我們在以色列生活學習了四年半;以色列是我們的第二故鄉。
猶太人驕傲的是地中海的太陽和他們的智慧。猶太人的智慧像陽光一樣發光發熱,那裏發源的宗教-猶太教﹑穆斯林教﹑基督教以及馬克思主義(馬克思是猶太後裔)至今深深地影響著東西兩方無數無數人的生活,誇張地說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類社會的發展。世界上沒有哪個文化文明具有這樣的深度廣度和長度的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2-11-20 22:30:51)

前門亭的康乃馨,Carnation:溫馨!
前門亭的仙客來,Claymen:歡迎仙客翩翩來!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