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廊五零七

畫廊是懸掛自己作品和介紹其他朋友藝術作品的場所.所有作品均為本人創作和選登藝術書刊.
博文
(2008-12-15 18:32:42)
閱讀 ()評論 (1)
(2008-12-15 16:58:55)
閱讀 ()評論 (1)
(2008-12-03 15:41:58)
閱讀 ()評論 (1)
(2008-12-03 01:18:55)
閱讀 ()評論 (1)
(2006-01-24 22:07:53)

(轉載自《當代美術家》雜誌)
  德國,一個多雪的冬天,我和一個朋友拜訪了德累斯頓的一個鄉村木匠。這個木匠和千萬個鞋匠、鐵匠和泥瓦匠一樣住在一個照中國人的標準,可以稱為“別墅”的獨立建築裏。一進門,溫暖的室內溫度就驅散了我們徹骨透心的寒冷,客廳壁爐跳躍的火焰立即撫平了我們在雪地上步行了兩小時後的勞頓和不安。坐下,主人為我們沏上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轉載自《美術觀察》雜誌)
  冬日鬧市,不必看路人長相,隻從衣飾顏色就能極易分辨出誰是國人,誰是“老外”。著裝色彩的選擇可以窺探出民族性格,這已是老生常談了。深入研究者能從中西比較領域找出種種答案,靦腆含蓄說、理學桎梏說、民間俗成說等等,都成了國人顏色態度曖昧而不明快的經典詮解。這些理論麵對著千年華夏,共同的潛台詞是人們仍在遭受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轉載自《美術觀察》雜誌)
  藝術市場的解憂藥
  (2004年10月18日)
  隨著火爆的弗利茲藝術節的結束,索斯比拍賣行也出現了引人矚目的結果。幾乎沒有一件作品看上去像是藝術品,——它們是戴門·赫斯特為失敗的藥房飯店所作的設計作品。這意味著,他的畫廊無法收購他的這批東西。內部人士斷言,索斯比對市場過於樂觀了。競拍現場一片狂歡氣氛,買家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1-24 21:30:46)

(轉載自《當代美術家》雜誌)
  這是一群遷徙者,一群背負著文化使命的遷徙者。
  這遷徙者的祖輩,是77年前開創國立藝術院的林風眠先生那一代先師。他們主張中西合璧,提出“整理中國藝術,介紹西洋藝術,調和中西藝術,創造時代藝術”的學術宗旨,他們引領著現代意義上的中國早期高等美術教育,高揚民族拯救的文化意識,充滿激情地在中西藝術高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