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人

描述中關村的人和事.
個人資料
博文
        2008年9月10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正式啟動,將第一束質子束流注入27公裏長隧道內的對撞機之際。我高興地得知思進參與十幾年的大型強子對撞機上CMS探測器的建設工作也取得了實質進展。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09/10/content_9899237.htm
        不久我就收到他發來的這第二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下麵是錢三強伯伯之子錢思進從瑞士日內瓦發給我緬懷他父親的第一篇文章,著名科學家錢三強也和其他中關村三座灰磚樓的老一輩科學家一樣,盡管他把全部身心貢獻給祖國原子能事業,但在五、六十年代也經曆過坎坷的人生,受到不公正的對待。這也就是為什麽溫總理在幾次看望他母親何澤慧時說“為國家做出貢獻的人是不能忘記的”。“三強和您,中國人都不應該忘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下麵是趙九章先生的大女兒趙燕曾緬懷父母親的第三篇文章:爸爸與詩文
趙燕曾很早爸爸就教我讀詩了。開始是斷斷續續,後來因為我無學可上,就係統地教唐詩三百首。那時我六歲。我對詩的領悟,不僅來自爸爸的講解,更來自他聲情並茂的誦讀,使我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感情的共鳴。我很體會什麽是“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在外婆家的山鄉,此情此境,我見過很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下麵是趙九章先生的大女兒趙燕曾緬懷父母親的第二篇文章:
我的父親和母親人們常問,有什麽故事可以用來描述你們父母的恩愛,家庭的溫暖呢。我和妹妹是在這恩愛和溫暖中長大的,我們的性格是在這幸福的家庭中塑造成的,當然深深知道這一切。可是小時候卻渾然不覺,似乎家本該如此,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等到長大,看到的事多了,才知道我們是何等的幸運和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中關村回顧從今天開始陸續轉載中關村後人提供的緬懷父母親的文章下麵先轉載趙九章先生的二位女兒趙燕曾,趙理曾提供的深情緬懷父母親的三篇文章中的第一篇:
緬懷我們的父親
—為紀念父親九十壽辰而作—
趙燕曾,趙理曾
時光飛逝,不能想象,我們親愛的爸爸如果在世,已經九十歲了。
壯誌未酬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父親說過,有人說他活不過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5年12月20日,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汪德昭先生百年華誕的日子。一個年輕人應中科院聲學所之邀,站在該所學術報告廳講壇上做了這樣的獨白開頭:“此時此刻,我站在這裏,心情異常激動,因為我剛剛代表爺爺,為獲得汪德昭獎金的青年才俊頒了獎,這是我的莫大榮幸!同時,我也特別羨慕爺爺,因為即使在過世以後,他仍然能為他所熱愛的科學、為他畢生奉獻的聲學事業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在五、六十年代,我曾讀過一本科普讀物的小冊子“無線電電子技術的新發展”,對我青少年時期的成長有很大影響。作者就是我的好友曉東的父親陳芳允。那時他們家就住在中關村北區10號灰磚樓,我常去他家。他們是從上海搬來的,都是江浙人,和我們應算同鄉。那時我父母50出頭,他父母近40歲正當年。那個年代的知識分子一心撲在工作上,為建設新中國出盡全力。我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李佩教授與作者攝於2008年5月2008年5月,一部分曾經在北京中關村北區灰磚樓居住過的第二代人進行了一次有意義的團聚,絕大多數人都已經兩鬢蒼白、年過花甲。我有幸見到了至今三位仍住在三座灰磚樓的第一代中關村人的李佩老師,他就是郭永懷的夫人。89歲高齡她,柔弱的身軀,卻是個堅強的女性。1968年12月5日,時年59歲的郭永懷從青海試驗基地赴北京匯報,因飛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在我國,有一位數學家是家喻戶曉的,這就是華羅庚,人們往往把這個名字和“數學家”、“自學成才”和“聰明”等聯係在一起。陳省身則是世界知名的數學大師。而他們的起步、成才離不開兩位中國數學界的前輩鄭桐蓀和熊慶來先生。有關熊慶來先生“慧眼識華羅庚”的故事國內有大量文章加以報道,華羅庚先生是1910年11月12日出生在江蘇省金壇縣,緊鄰溧陽,現都屬常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嚴濟慈先生1900年生,1996年去世,活了96歲,幾乎走過了整個20世紀。他和我父親是同時代的人,我見過他幾次,最後一次在家父的追悼會上,他是以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身份主祭。我對他沒有太多的親身感受,好在國內對他的介紹特別多,尤其是他的幼子現中科院院士嚴陸光先生對他父親有精采的回憶,他的做人做事做學問以及為人處世值得後人學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