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08-03-29 18:57:44)
道德的相對論
對無神論而言,這世間根本沒有客觀的道德標準;進化式的人文主義和各種無神的理念、模式,多年來始終要嚐試建立某種道德規範,但卻失敗得很慘。聖經說︰「愚頑人心裏說︰『沒有神』。」並且說他們行了「可憎惡的事。」(詩14章1節)
這並不是說所有無神論者都是不道德的人。事實上,有許多很善良的人是無神論者,不過他們的良善是從基督教那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從2007年到目前為止,在國內地下熱播的兩部涉及到敏感政治問題的影片,一部是德國人拍的,榮獲2006年德國電影獎7項大獎,歐洲電影獎最高大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電影《竊聽風暴》(The LivesofOthers)。這部影片的另一個譯名是《他人的生活》。另一部就是英國電影《戰火屠城》(TheKillingFields)。
這兩部影片都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都是講了真話的影片,用事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湯奔陽
最近的熱門話題是台灣大選。中國大陸報紙的報道都是一樣的:馬英九蕭萬長當選台灣地區正副領導人。
“正副領導人”,這也算是中文的一個新用法。但我覺得語法上說不過去。“領導人”不是一個職稱,而是對一個群體的稱呼,應該沒有正副之分。比如,你不能說“正副中國人了”,“正副消費者”,“正副企業家”,等等。又比如,對中國的國家主席副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少見多怪·
在最近台灣總統競選中,由於雙方的民調比較接近,所以兩邊都有比較過激的演說,其中馬英九的六點聲明造成的反響較大,有一篇文章說,這六點聲明是徹底傷害了十三億大陸人民。看了這篇文章就感到好笑,這完全都是作者本人的個人看法,憑什麽理由去說這六點傷害了十三億大陸人民?類似這樣的文章比比皆是,讓人感覺是一種強奸民意的做法。
隨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華文化在國家主義之上沒有更高的價值標杆。
盡管自從有史以來,中國人所受的苦難,絕大部分是被以“國家”的名義施加的,但因為受“大一統”的毒害太深,中國人至今不能認清國家主義的危害,不能從家國情懷裏麵自拔。
統一優於分裂,不是任何條件下都成立的。這是很明顯的道理。
什麽時候大陸中國人能從“大一統”的迷幛中覺醒過來,在統一或獨立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中共控製下的所有大陸媒體,在報道台灣新聞時,一直以來有著“兩個凡是”的標準。
“凡是”一:凡是遇到台灣政府機構的名稱,不論職能如何、級別高低,一律打引號。表示它們是非法的偽政府,偽機構。如:“政府”、“行政院”、“立法院”、“縣議會”、“陸委會”.....
“凡是”二:凡是遇到台灣官員的官職,不論所屬部門什麽,職位怎樣,一律打引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在中國大陸,漢人占95%以上,身為漢人,我們幾乎感覺不到民族認同的問題,也因此而常常感覺不到其他少數民族的身份問題或曰認同問題。現在我們到了海外,到了美國,我們在這裏成了少數民族,於是我們才開始體會到這個問題。
  有不少人說,越是到了外國,越是感覺到自己是中國人。這還用說嗎?中國人生活在中國,當然不會感覺到自己的中國人的身份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轉貼按語:我含淚讀完此文,與大家分享。為了避免有的神經質的人亂扣帽子,先隱去作者名字】
在毛澤東時代生活過的中國人,多半早已忘記了什麽是自由的滋味。“吃飯”取代了“自由”,成為中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因為“沒有飯吃”是大部分人的常態,為了能夠有飯吃,寧願自由被剝奪。但最可悲的是,即便出讓了自由,大部分百姓仍然沒有飯吃。那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何 求·
最近一個朋友告訴我,東土近些年來盛產“憤青”,並給我解釋了一下“憤青”的定義,最後問我“憤青”的成因何在。這倒讓我想起了小時候的遊戲——鬥蛐蛐兒。蛐蛐兒又名蟋蟀,由《濟公鬥蟋蟀》的傳說可知,這個遊戲淵遠流長,不過現在大概已經被電子遊戲取代了。鬥蛐蛐兒要先到野外把蛐蛐兒抓回家來,養在泥罐裏,開鬥時便把對壘雙方的蛐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聖經·新約》的第一部書《馬太福音》,開篇便是耶穌的家譜。與《路加福音》3章中耶穌的家譜相比,《馬太福音》1章的家譜形象地表明了上帝藉其子耶穌基督拯救世人的廣闊性及因信稱義這一拯救渠道的超道德性。這兩個特征是由耶穌的四位女祖先及她們的傳宗方式具體表現出來的。
  與《路加福音》3章中耶穌的家譜不同,《馬太福音》的家譜特別列出四位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