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weston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博文
阿斯多爾·皮亞左拉(ÁstorPiazzolla1921–1992),當代著名作曲家,阿根廷手風琴(bandoneón)演奏家。他的創作給現代音樂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開創了新探戈(nuevotango)風格,在傳統探戈音樂中灌入了爵士和古典的因素及室內音樂的特征。他的音樂具有豐富的層次感,通過探戈節奏,旋律及和聲來表現現代人的精神世界。
這裏節目都是由他作曲的:
1.馬友友等演奏《自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柯崗在西方知名度遠不如奧伊斯特拉赫,雖比後者小十四歲,他們是好友。當年蘇聯政府推崇奧氏,讓他頻頻出訪。對為人低調的柯崗很是忽視。因此他在西方留下極少的錄音。但很多樂迷的對他倆懷有同樣的尊重。
他的太太Elizaveta本人是個出色的小提琴家,她是鋼琴大師Gilels的妹子。不過這哥倆合作過一次就沒第二次了。

[ZT]列奧尼德·柯崗是繼大衛·奧伊斯特拉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1957年,正是冷戰高峰時期,他才24歲,古爾德成為第一個訪問蘇聯的西方音樂家。他在莫斯科,列寧格勒德的演出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在這紀錄片裏,有很多前蘇聯音樂家對他感人的回憶。
過去聽說裏赫特聽了古爾德錄的戈德堡變奏曲後,拒絕了DG的錄音要求。裏赫特的老友Rostropovich在這裏間際證實了此事。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2-06 19:26:40)
這裏載個關於裏赫特的俄國音樂紀錄片,懾於1968年。可惜沒有英文(有日文)字幕。另外還有個更長的名為《Engima》的紀錄片。
從這裏可得到一個他演奏水平和特色的大體印象,他的演奏充滿了內張力,在推向高潮時,讓人有趨向山崩地裂臨界點時那種緊張感,令人難以喘息。同始在彈pianissimo時,他借“內力”可發出最輕柔的音聲。
以下的演奏都是片段:
1.J.S.BachFa[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這是阿格裏奇在1977年和加拿大廣播交響樂團電視實況演出時的錄像,她在彈奏水平高峰期裏錄像為數很少。盡管按那時的錄音水準來看這並不上乘,樂團也不是很頂尖,這表演非常有價值。她的彈奏充滿了機敏,激情和精確性。當代偉大的大提琴家和指揮MstislavRostropovich稱她是"apianistwithnolimitsatall,nonewhatsoever."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EricCarmen在1976年推出兩首勁歌《AllbyMyself》,《NeverGonnaFallinLoveAgain》。前者後來分別由CelineDion(No.1hitsongin1996)和其他歌星翻唱.大家一定很熟悉。EricCarmen從小接受嚴格的鋼琴彈奏訓練,一心想成為獨奏家。但他聽了Beatles後,決定改變方向。古典音樂在他的創作裏印記很深。上麵兩首歌的旋律都是來自拉赫馬尼納夫的音樂,《AllbyMyself》翻了拉赫馬尼納夫第二鋼琴協奏曲,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以前介紹了朱裏安•布裏姆(JulianBream1933-),和他與約翰•威廉斯合作的二重奏。
這裏是他非常精彩的經典樂曲獨奏集錦。這十一個曲子橫跨了他三十多年的演奏。
除了劃時代的大師塞歌維亞,布裏姆可說是二十世紀最具代表性的宗師。
他對吉他音色完美的追求,演奏時豐富的音樂性傳遞,使得他的彈奏百聽百看不厭。
1.維拉•羅勃斯 (Villa-Lobos1[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NelsonFreire(1944-)出生於巴西的鋼琴家。早在70年代便與阿格裏季搭檔演出雙鋼琴奏鳴曲。這裏他彈奏的是由拉赫馬尼納夫改編的格魯克感人的小提琴曲《旋律》。
海飛茲的提琴演奏從這裏可看到。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這裏除了梅紐因外,隻有一個單章節.
目錄:
1-2:第一樂章,穆特Anne-SophieMutter(1963-) 
3:第三樂章,格魯米奧ArthurGrumiaux (1921-1986)簡介:出生於比利時的頂尖小提琴家。曾從師埃奈斯庫(也是梅紐因的老師)。演奏時音色純淨,柔中帶骨,激越中不失典雅,當代演奏家中很少有這種氣質。音樂會上常用一1744年製的瓜納裏。
4:第三樂章,奧伊斯特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Thecartoonmatchesthemusicperfectly.
下麵的是wma格式的版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106]
[107]
[108]
[109]
[1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