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樹

漂泊隻是生活方式,尋找才是目的。
博文
感謝OBAMA的總統當選,否則我不會去買並閱讀這本書,如果碰巧閱讀到,我也一定不會想到這是一個現代的美國黑人的手筆和心聲,而是會想到大文豪馬克.吐溫,實在有點馬克.吐溫故事風格,但卻是真正的當下美國總統的自傳.
有朋友講我是反對美國的,我覺得這太那個,美國離我很遙遠,我也沒有受過美國人的鳥氣,我有必要為它浪費我的感情嗎?我隻是看不慣那些把美國當作天堂的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9-01-25 11:30:21)
心情很淡薄,常憶起往昔,那曾經的苦澀,可記憶中苦澀似乎隱匿,雖然不可能消失,清晰的是那連自己都感動的朝氣,純真,浪漫...友誼親情愛情,信守而且執著...
時常夢到去世已十年的慈父,常冥想中搜尋童年那個有春花秋月的村莊,老宅上那些粉白的杏花,村頭的蘆芽,隨風飄舞的柳枝,飛揚的柳絮,還有那座永遠消失的小院落.....為什麽常想念到淚流滿麵?曾經,以為身心漂離就能忘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8-12-25 02:34:01)
昨天是平安夜,夜幕降臨前,兒子和我就出動啦.這是兒子近一個月來的期盼,他要請俺吃大餐,看電影.到了CITYHALL,看見個壽司店,兒子建議吃壽司,俺趁機進行愛國教育:你怎麽老愛日本餐?其實是俺真不喜歡那鹹濃濃的米飯團.又往前走,看到'亞洲小廚',覺得有家鄉味,兒子看俺眼睛發亮,甚是同意,進去坐定,兒子開點:鴨片一盤,雞扒麵一碗(給他自己),酸辣麵一碗(給老媽),檸檬涼茶(給他自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8-07-26 08:50:01)
又讀張賢亮,對比二十年前囫圇吞棗的閱讀,今天的閱讀才是仔細品位和欣賞:就象一首淳樸人性緩緩流過草原的詩歌,讓人心酸流淚,但相信未來希望生活;喜歡勝過喜歡,因為感到後者的最後部分有點空洞,理想化,簡單化,要急著找個結尾一樣.但不管怎樣,還是喜歡張賢亮語言:敘述,哲理性強,寫女人時的語言無形中透著靈巧優美,寫男人時自然帶有北方的豪邁和粗獷,故事語言人物性格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8-07-19 10:13:21)
有信仰是幸福的,有追求是充實的,我也曾信仰過,也有過追求中的充實,什麽時候,我失落了她們,所剩唯有淡淡的一個微笑,
偶爾,也還有渴望,渴望一份一生一世的友情,渴望一份經典不能複製的愛情,那種絕對的純粹!
也許不該用數學的縝密來要求情感的絕對,但如果可有可無,那又何必,雖有誓言"任憑弱水三千,我隻取一瓢飲",而林妹妹終是含怨離去;
無論什麽情感,都應是緣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8-07-11 06:19:09)
閱讀到戴望舒的兩首詩,心有所感,摘記如下:
偶成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舊的凝冰都嘩嘩地解凍,
那時我會再看見燦爛的微笑,
再聽見明朗的呼喚——這些迢遙的夢。
這些好東西都決不會消失,
因為一切好東西都永遠存在,
它們隻是像冰一樣凝結,
而有一天會像花一樣重開。
我思想
我思想,故我是蝴蝶……
萬年後小花的輕呼,
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8-07-05 06:51:52)
忍了好久,還是翻閱了據說是轟動一時的這部小說,結果是比我預想的還失望.這是在寫什麽?作者要表達什麽?據作者自己說,他在文學方麵受卡夫卡和川端康弘的影響,我的天哪,拜托,我要是卡夫卡和川端康弘,我一定以受他的'吹捧'而為羞.也許餘華想學昆得拉的,但他沒有那個幽默和調侃資才.
他是在寫那場文革浩劫嗎?如果是,那他的故事連最起碼的邏輯都沒有.我是六十年代的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8-06-14 03:10:19)
這次休假,去了印尼距新加坡最近的BINTAN島,去看了保持得很原始的紅樹林,他們的環保意識還是很強的.穿梭在那些小溪河岔時,會時時想起自己的家鄉,有著那麽久遠的文化,可環境實在有點讓人自卑.那份樸實中包含著厚重文化的優美,已無處可尋,站在街角,你'享受'的盡是機動車的排泄味,更別說樹蔭草地等綠化.
最讓我感的是有一天晚上去看螢火蟲.那是個上玄月的晚上,導遊又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08-05-01 04:08:09)
靜靜地坐在窗前,沒有音樂也沒有詩篇,心情如白水一杯;想或哭或笑把自己縱放,卻發現激情無處尋覓,從何時,心如此枯竭蒼老,隻努力避免苦澀的回味?好似是前生幾世一般,春天複蘇原野上的飛奔,秋月如水之夜中的寧思,還有----冬晚鄰家奶奶的古老故事,
或讀過私熟爺爺的談古論今;家鄉的棗兒又是滿樹脆甜了吧?蟬兒還在夏日午後鳴唱一片嗎?縣城裏的那條古舊的青石板街道是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不知道怎麽養成的習慣,我看書喜歡幾本書一起交叉著看,有時是同一個作者的書,而大多數時候是觀點風格不同的作者的.這不,這兩天看了洪晃的和陳丹燕的.
前者是那痞女出於性情的對生活的調侃,玩世中透著對人情世故的解剖,對司空見慣的人們麻木了的身邊現象的提醒,沒有令人討厭的嬌情和浮誇,真的有點喜歡她,不是她的文字而是她這個人,雖然很討厭她那個媽媽章含之.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