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縈徽州

徽州文化全麵崛起於北宋後期,明清時期達到鼎盛。作為一種極富特色的區域文化,它與
博文
(2006-07-26 15:36:37)
  清同治八年(1869年)秋,正值府院考期臨近,文武考生雲集安慶,湖南反教揭帖流傳至安慶,引起強烈反響,再則傳教士在安慶城裏的所作所為更使安慶群眾憤恨不平。11月3日,兩名英國傳教士到道署,要求查辦寫揭貼之人。當教士出道署時,眾考生蜂擁而上,將轎子掀翻,後經府縣趕來解圍。但府縣走後,眾人又擁入教士寓所,砸毀家俱、什物。反教事態的擴大迫使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作者:常建華
中文提要:本文主要依據明代族譜以及元、明人文集中的宗族文獻,研究宋元時期徽州祠廟祭祖問題。認為:宋元時期徽州宗族祭祖形式有三個特點,具體表現為:一是祭祖依附或與社祭結合,二是祭祖依附或與寺觀結合,三是墓祠祭祖是祠祭的主要形式。就祭祖總體特征的變化趨勢而言,是祭祖從依附或與地緣性社祭、宗教性寺觀祭祖結合而逐漸分離並走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6-07-14 15:07:42)


周學熙(1865~1947)東至人。光緒舉人。袁世凱親戚和幕僚。袁任直隸總督時,竭力為袁練兵籌餉,先後為其開辦直隸銀元局、官銀號及啟新洋灰公司,建灤州煤礦、開平煤礦(由英國歸還)等。民國元年和4年,兩度出任財政總長。民國2年4月代表袁世凱政府,以中國鹽稅為擔保與五國銀行團簽訂善後大借款合同。繼又創立煙酒公賣局和清理官產局,將貪汙所得,先後在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6-07-14 15:06:06)
吳汝綸(1840~1903) 字摯甫,桐城人。清同治進士,授內閣中書。曾師事曾國藩,又與李鴻章關係密切。曾、李奏議,多出其手。舉辦洋務,多有政績。主張開發民智,經世致用,曾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國後創辦桐城中學堂,除延請國內知名學者任教外,還聘國外學者教授數理化新學課程。又精通文辭,有《易說》、《討說》、《東遊叢錄》、《深州風土記》傳後,他為嚴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6-07-14 15:04:57)


孫家鼐(1827~1909)字燮臣,號蜇生,別號澹靜老人,壽縣人。清鹹豐九年狀元。曾任過湖北學政,與翁同和授讀光緒皇帝,任內閣學士,工部侍郎。光緒十六年授都察院右都禦史、工部尚書,兼順天府尹。甲午海戰失敗,他提出了變法自強的主張,參加康有為創立的“強學會”,向光緒帝推薦維新派鄭觀應等的《盛世危言》等書。後光緒帝變法,孫受命主辦京師大學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7-14 15:03:33)
  萬佛湖即龍河口水庫,位於舒城縣中西部、杭埠河上遊,距縣城26公裏。龍河口水庫興建於1959年1月,1960年2月一期工程竣工,攔洪蓄水,設計總庫容8.2億立方米,常年蓄水量7.87億立方米,庫區總麵積約50平方公裏。1971年6月,龍河口水庫與淠史杭水利綜合利用工程聯為一體,灌溉著舒城、廬江、六安(現金安區)三縣近150萬畝農田。
萬佛湖為高山湖泊型水庫,人工土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7-14 15:02:57)
  桃花潭又名玉鏡潭,位於涇縣城西南40公裏青弋江邊水東鎮的萬村、翟村之間。潭在懸崖峭壁之下,潭中水深數丈,水色清澈見底。潭的周圍,怪石嶙峋,老樹蒼翠,藤蘿綴拂,雀鳥喧鳴,且有細石白沙灘傍依東岸,一派天然的絕紗佳境。
相傳唐天寶十四年(755年),涇縣豪士汪倫邀請李白遊涇,信中詭稱當地有“十裏桃花”、“萬家酒店”。李白應邀欣然而至,汪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省級風景名勝區蓬萊洞位於石台縣貢溪鄉,距縣城9公裏。該洞全長3000餘米,總麵積2萬多平方米,分天洞、中洞、地洞、地下河四層結構,造型奇特,曲折回環,氣勢恢宏,佳景遍布。“王母瑤池”是全洞的最佳景點,與洞內的立體國畫“山水浮雕”和如銀似玉的“天絲”一起被稱為“蓬萊三絕”。
省級風景名勝區慈雲洞位於石台縣七裏鎮境內,距縣城5.5公裏。該洞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7-14 15:00:51)
  清同治元年(1862年),清朝湘軍首領曾國藩在安慶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這是洋務派創辦近代軍事工業的最初嚐試,也是安徽近代工業開端的標誌。安慶內軍械所依靠徐壽、華蘅芳等人,相繼造成了中國第一台蒸汽機、第一艘以蒸汽機為動力的小輪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鹹豐元年(1851年)十月,戶部右侍郎、歙縣人王茂蔭向鹹豐皇帝上《條議鈔法折》,要求發行紙幣,以“通商情、利轉運”,被鹹豐否決。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曾提及此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