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美人

茗園,有可品、可閑、可醉之意。茗園雖小,亦名不見經傳,但其情其味,真意雋永,渴飲茗汁,悠閑小坐,也可稱作一段家園佳話。
博文
(2006-06-08 01:49:17)
詠茶宋.蘇軾
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後蔡相寵加。
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鬥品充貢茶。
吾君所乏豈此物,致養口體何陋耶?
洛陽相君忠孝家,可憐亦進姚黃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6-08 01:48:37)
茗飲金.元好問
宿醒來破厭觥船,紫筍分封入曉前。
槐火石泉寒食後,鬢絲禪榻落花前。
一甌春露香能永,萬裏清風意已便。
邂逅化胥猶可到,蓬萊未擬問群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6-08 01:48:01)
水調歌頭•詠茶宋.白玉蟾
二月一番雨,昨夜一聲雷。
槍旗爭展,建溪春色占先魁。
采取枝頭雀舌,帶露和煙搗碎,煉作紫金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6-08 01:47:22)
采茶詞明.高啟
雷過溪山碧雲曖,幽叢半吐槍旗短。
銀釵女兒相應歌:筐中摘得誰最多?
歸來清香猶在手,高品先將呈太守。
竹爐新焙未得嚐,籠盛販與湖南商。
山家水解種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6-08 01:46:31)
采茶歌清.陳章 
鳳凰嶺頭春露香,青裙女兒指爪長。
度澗穿雲采茶去,日午歸來不滿筐。
催貢文移下官府,那管山寒芽未吐。
焙成粒粒比蓮心,誰知儂比蓮心苦。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6-08 01:45:48)
嚐茶唐.劉禹錫
生怕芳叢鷹嘴芽,老郎封寄謫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滿碗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並序唐.李白
嚐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白如鴉,倒懸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灑芳津,采服潤肌骨。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
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
宗英乃禪伯,投贈有佳篇。
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
朝坐有餘興,長吟播諸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6-08 01:43:07)
寓言詩
  采用寓言形式寫詩,讀來引人聯想,發人深思。這首茶寓言詩,記載在一本清代的筆記小說上,寫的是茶、酒、水的“對陣”,詩一開頭,由茶對酒發話:“戰退睡魔功不少,助戰吟興更堪誇。亡國敗家皆因酒,待客如何隻飲茶?”酒針鋒相對答曰:“搖台紫府薦瓊漿,息訟和親意味長。祭禮筵席先用我,可曾說著談黃湯。”這裏說的黃湯,實則是貶指茶水。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6-08 01:38:32)
       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為後代留下的茶詩、茶詞,不下數千首。中國曆代詠茶詩詞具有數量豐富題材廣泛和體裁多樣的特征,是中國文學寶庫中的一支奇葩。        西晉左思的《嬌女》詩也許是中國最早的茶詩了“心為茶荈劇。吹噓對鼎”。寫的左思的兩位嬌女,因急著要品香茗,就用嘴對著燒水的“鼎”吹氣。與左思[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6-07 17:30:00)

有人說,中國人性格象茶,總是清醒、理智的看待世界,不卑不亢,執著持久,強調人與人相助相依,在友好、和睦的氣氛中共同進步。這話頗有些道理。  表麵看,中國儒、道、佛各家都有自己的茶道流派,其形式與價值取向不盡相同。佛教在茶宴中伴以青燈孤寂,要在明心見性;道家茗飲尋求空靈虛靜,避世超塵;儒家以茶勵誌,溝通人際關係,積極入世。無論意境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