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川登陸
仁川登陸
說起朝鮮戰爭中的仁川登陸,很多人都知道,而且都能說上一兩句,但是到底
仁川登陸是如何開始,又是如何進行,對朝鮮戰爭的進程有什麽意義,說得清楚的
人卻並不多。本文就希望能對仁川登陸做一番最詳盡的詮釋,讓我們重新認識真實
的仁川登陸。
第一章 聯合國軍介入朝鮮戰爭
1950年6 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
6 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命令美國遠東海、空軍攻擊越過北緯三八度線(為
朝鮮與韓國的分界線,本文簡稱為三八線,下同)南下的朝鮮人民軍。——6 月28
日,美國遠東空軍就大舉出動,在兩天裏共出擊172 架次,重創了原本就實力不濟
的朝鮮空軍,奪取了朝鮮南部地區的製空權;6 月29日,美國海軍的巡洋艦和驅逐
艦駛抵朝鮮近海,向岸上目標進行了炮擊。
美國參眾兩院的大多數議員都支持總統介入朝鮮的立場,並立即通過了將服役
期延長一年以及總統有權征召各軍種預備役軍人的議案。(眾議院以315 :4 ,參
議院以70:0 通過)當天晚上,聯合國安理會就美國提出的“為擊退北朝鮮的進攻,
恢複和平與安全,建議聯合國各成員國向韓國提供必要的軍事援助”決議進行表決,
以7 票讚成,蘇聯代表缺席,印度和埃及棄權,南斯拉夫投反對票,通過該決議。
6 月30日,遠東美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五星上將要求向朝鮮派出地麵部隊(最初
為1 個團級戰鬥群,後加派2 個師),隨即獲得杜魯門總統的批準。杜魯門總統隨
即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向麥克阿瑟授予全權,由他根據需要自由支配所統帥的所
有部隊,同時宣布對朝鮮實行全麵海上封鎖。
7 月2 日,以駐日美軍第24步兵師第21團第1 營為基礎組建的先遣支隊抵達韓
國大田,成為第一支進入朝鮮的美軍地麵部隊。
7 月7 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美國提出的設立聯合司令部以統一指揮各國軍
隊的提案,並委托美國提供候選人。次日,美國總統杜魯門任命麥克阿瑟為聯合國
軍總司令,統一指揮由美、英、加、澳等十六國陸海空軍組成的聯合國軍。鑒於韓
國此時尚未加入聯合國,從法律上講,麥克阿瑟還無權指揮韓國軍隊,因此韓國總
統李承晚於7 月14日將韓國軍隊指揮權也正式交給麥克阿瑟。
就這樣,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逐步卷入了朝鮮戰爭。
第二章 釜山防禦圈
然而戰局並未因聯合國軍的加入而向有利於韓國的方麵發展,6 月28日即開戰
後的第四天,朝鮮人民軍就攻占了韓國首都漢城,而且人民軍主力還在繼續向南推
進。
7 月,人民軍接連突破聯合國軍(主要是美第8 集團軍)在烏山、大田、錦江
等地的阻滯防禦線,迫使聯合國軍於8 月1 日退守洛東江一線,形成了以釜山為核
心南北長約135 公裏,東西寬約90公裏的洛東江環形防線,也稱釜山防禦圈。
此時,韓國軍隊開戰前總兵力約9.8 萬人,戰爭初期損失很大,最低穀時僅有
2萬多人,傷亡及失蹤人數超過7萬!但是在美國的援助下邊打邊恢複,到8 月初總
兵力已恢複到8 萬多人,但絕大多數是新兵,戰鬥力很弱。
美軍在朝鮮投入的地麵兵力共計5.5 萬人,其中第25步兵師16928 人,第24步
兵師9685人,第1 騎兵師10276 人,作為後備的第2 步兵師4922人(隻有師部和第
9團),暫編陸戰第1旅4713人(隻有旅部和陸戰第5 團),此外還有基地後勤人員
5171人,第8 集團軍總部及直屬部隊2933人。但這些部隊不是一次到位,特別是最
早參戰的第24步兵師,傷亡達3610人,超過三分之一。美軍參戰一個月的兵力損失
情況為死1884人,傷2695人,失蹤523 人,共6003人。因此8 月初,美軍在釜山的
總兵力還不到5 萬,其中戰鬥部隊約4 萬左右。
從8 月5 日開始,人民軍向洛東江環形防線發起了連續進攻,史稱八月攻勢。
此時的人民軍,從戰爭初期總兵力約10萬左右,經過連續作戰的消耗,技術裝備和
富有戰鬥經驗的骨幹兵員損失較大,戰鬥力與開戰初期相比,已有明顯的下降,兵
員損失5.8 萬人,經過補充後,總兵力維持在約6.9 萬人(補充兵員中有三分之一
是在南朝鮮招募的),火炮損失了三分之二,作為突擊骨幹力量的150 輛T —34坦
克也隻剩下40輛可用。加之隨著戰線的拉長,補給困難的致命缺陷也逐漸顯露出來,
很多部隊的彈藥和糧食都得不到及時補充,已經成為典型的“強弩之末”!
相比之下,聯合國軍方麵在兵力數量上已處於優勢,不過韓國軍隊多為新兵,
單就戰鬥力估算,雙方是半斤八兩,相差不多。但是聯合國軍高估了人民軍的實力,
認為人民軍損失總數隻有3 萬左右,所已並沒有采取主動的行動,而是采取戰略防
禦。聯合國軍依托有利的地形,戰線相對縮小,可以集中兵力和火力,還能利用釜
山及其周圍地區發達的交通網迅捷調動部隊和補給,同時通過釜山港還可以得到源
源不斷的物資和人員補充,7 月下旬每天到達釜山的運輸船平均達到16艘,卸下的
物資日平均達一萬噸!(以至於朝鮮曾要求蘇聯海軍出動潛艇封鎖釜山,但蘇聯擔
心會引發與美國的全麵直接對抗而未答應)就這樣聯合國軍憑借地形、兵力、火力、
機動和補給諸方麵的優勢,終於頂住了人民軍的八月攻勢。
9 月1 日,人民軍經過重新組織後繼續向洛東江環形防線發起猛攻,史稱九月
攻勢。此時在洛東江環形防線的美第8 集團軍,經過不斷的人員補充,實力已達到
約9 萬人,而韓國軍隊經過整頓與重新編組,已恢複到約9 萬人的規模,聯合國軍
總計約18萬人,火炮400 門,坦克600 輛。而人民軍則隻有9.8 萬人,其中還有不
少剛征召入伍的新兵,火炮300 門,坦克100 輛。兩相對比,人民軍無論是在人數
還是在裝備上,都處於劣勢,更不用說聯合國軍還擁有強大的海空軍支援。因此,
盡管人民軍士氣高昂,作戰英勇頑強,但是付出巨大代價後依然無法突破洛東江環
形防線。
雙方就在朝鮮半島最南端的釜山地區呈現膠著狀態,但是對於人民軍而言,滅
頂之災正在步步逼近!
第三章 兩棲登陸的醞釀
1950年9 月,朝鮮戰局從表麵上看,人民軍方麵已經取得了巨大勝利,不僅占
領了朝鮮半島90%的土地,而且正向敵最後防線發起一輪又一輪的猛烈攻勢,似乎
勝券在握,距離最終的勝利隻有一步之遙!但是仔細分析,人民軍幾乎已經傾注了
全力,連戰略預備隊都用上了,仍難以突破敵方最後的防線。聯合國軍因為在兵力
火力各方麵都數倍於人民軍,並且這一優勢還在不斷加大,不僅守住最後防線不成
問題,而且可以實施反攻。但是如果僅是單純的反攻,即使反攻得手,人民軍也能
逐次抵抗邊打邊退,最多打成擊饋戰,不能全殲人民軍。跳出戰火正酣的洛東江防
線,綜觀全局,聯合國軍掌握著絕對海空優勢,充裕的預備隊(美軍於8 月中旬開
始組建第10軍),加上其在二戰期間積累的豐富的兩棲登陸作戰經驗,朝鮮半島三
麵臨海又是南北狹長的地理特點,正是其實施側後兩棲登陸的絕佳條件!一旦美軍
在人民軍側後的兩棲登陸成功,完全可能發生戰局大逆轉的情況。
作為兩棲作戰專家的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6 月29日,
也就是漢城失守的次日,麥克阿瑟就親臨漢江南岸進行實地視察。當他目睹了大批
韓國軍隊的潰散士兵和難民蜂擁而逃的時候,就在心裏萌發了在朝鮮人民軍側後實
施兩棲登陸的打算。
6 月30日,當麥克阿瑟受領擊退北朝鮮軍隊的任務後,他首先提出的作戰計劃
就是在阻擊人民軍南進的同時,在仁川登陸,切斷其補給線,然後南北夾擊,一舉
將人民軍擊破。7 月4 日麥克阿瑟正式命令駐日本的美第1 騎兵師開始進行在仁川
登陸的準備。這一登陸計劃代號為“蘭心行動”,預定7 月22日開始實施。然而人
民軍在戰場上的迅猛推進,打亂了麥克阿瑟的如意打算,光靠已經到達朝鮮的地麵
部隊已難以阻止人民軍的推進,因此麥克阿瑟於7 月10日決定取消“蘭心行動”,
命令整裝待發的第1 騎兵師改在釜山東北的近日灣登陸,投入洛東江防線的防禦作
戰。盡管“蘭心行動”已經取消,但是麥克阿瑟仍對仁川登陸念念不忘,指示在作
戰部長萊特準將領導下由陸、海、空三軍登陸作戰專家組成的聯合作戰計劃與作戰
小組,繼續研究在朝鮮實施登陸作戰的有關問題。
7 月23日,聯合作戰計劃與作戰小組向麥克阿瑟提交了代號為“烙鐵行動”的
登陸作戰方案,計劃以從美國本土調來的暫編海軍陸戰隊第1 旅和第2 步兵師在9
月中旬發起登陸作戰。
根據不同的登陸地點,分別擬定了三個方案:在仁川登陸的代號100 —B 計劃
;在群山登陸的代號100 —C 計劃和在汪文津登陸的代號100 —D 計劃。
可是,7 月下旬人民軍的淩厲攻勢,連下河東、鹹陽、安義、居昌、晉州,釜
山岌岌可危!麥克阿瑟深知如果釜山不保,仁川登陸也就無從談起,因此為了確保
釜山,麥克阿瑟於7 月29日命令已經起航的暫編海軍陸戰第1 旅和第2 步兵師改變
原定計劃,直接在釜山登陸,加強洛東江防線的防禦力量。
第四章 1:5000的豪賭
正當人民軍八月攻勢如火如荼之際,麥克阿瑟定下了最後的決心——第10軍在
仁川登陸,乘勢占領漢城和水原地區,與第8 集團軍南北夾擊!
8 月12日,美國陸軍部同意麥克阿瑟組建預備隊的要求,由美海軍陸戰隊第1
師、第7 步兵師以及韓國第17團和陸戰團組成第10軍,為補足美軍編製中的人員缺
額,從韓國征召了8600名新兵補入美軍第7 師,這樣才勉強湊起全軍約7 萬人的規
模,軍長由麥克阿瑟的心腹親信愛德華。阿爾蒙德少將擔任,而阿爾蒙德美國遠東
軍隊兼聯合國軍參謀長的職務在麥克阿瑟的堅持下依然保留。
同日,在麥克阿瑟的一手策劃下,仁川登陸計劃正式完成,該計劃確定登陸時
間為9 月15日,地點是仁川,登陸部隊為新組建的第10軍。計劃規定登陸部隊在奪
取仁川之後應迅速攻占漢城,切斷人民軍的主要補給線,同時釜山防禦圈內的第8
集團軍發起反擊,沿大邱——大田——水原向北推進,與登陸部隊南北夾擊,圍殲
洛東江前線的人民軍主力。
美國最高軍事領導當局,最初對麥克阿瑟的側後登陸方案是全力支持的,但當
得知登陸地點是仁川時,就突然來個180 度的大轉彎!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
萊德利上將、陸軍參謀長柯林斯上將和海軍作戰部長謝爾曼上將等軍方最高首腦不
約而同表示了強烈的反對,他們提出了一係列的反對理由:首先仁川的地理、地形
和潮汐情況是非常不適合進行登陸作戰的(仁川的平均潮汐落差為6.9 米,高潮時
則達到10米,是世界上潮汐落差第二大的地點);其次仁川距離釜山有240 公裏,
將數量本來就不多的聯合國軍再分散在相距如此遙遠的兩個地方,容易遭到各個擊
破的危險;再次根據麥克阿瑟的計劃,登陸部隊中包括正在釜山防禦作戰中擔當重
任的陸戰旅,將會嚴重影響釜山防禦的穩定性;最後擔心船隻不足,必須要抽調為
第8 集團軍運送補給的船隻,才能滿足登陸作戰的需要,如果登陸失敗,第8 集團
軍又因為缺乏船隻而導致的補給中斷,局勢那就無法挽回了。
布萊德利五星上將認為仁川登陸簡直就是一場孤注一擲的賭博,所以特地派陸
軍參謀長柯林斯上將、海軍作戰部長謝爾曼上將和愛德華空軍中將專程前往東京,
企圖說服麥克阿瑟修改登陸地點。
8 月23日,柯林斯上將一行來到東京的聯合國司令部與麥克阿瑟進行磋商。柯
林斯和謝爾曼提議將登陸地點改為群山。針對這些反對意見,麥克阿瑟立即以他獨
特的魅力和語調開始講話,首先他舉出戰爭曆史上曆次從被認為是不可能的地方發
動的奇襲而取得的巨大勝利,來證明出其不意才是保證勝利的最關鍵因素。正因為
人民軍已同樣知道仁川是極不適宜登陸的地點,所以目前,根據各項偵察報告,人
民軍在漢城地區隻有5000人,在仁川隻有1000人,而且防禦設施還很不完善,可見
仁川正是人民軍認為美軍不可能登陸的地點。接著他提出了群山登陸的不利之處,
雖然群山在地理和潮汐方麵沒有仁川那樣的困難,但是即使順利占領群山,既不能
切斷人民軍的補給線,也不能形成戰略上的包圍,充其量隻不過是一次並不徹底的
戰術包圍,對於整個戰爭進程幾乎沒有多大意義。而仁川距離漢城隻有20公裏,隻
要能控製住漢城及其周圍的交通線(朝鮮半島上南北方向的主要交通線幾乎都經過
漢城),就能徹底切斷洛東江前線人民軍的補給。然後,他表示如果在仁川登陸遭
到頑強抵抗,他將在現場立即指揮撤退,不會造成重大的人員損失,損失的隻是他
的個人聲譽。最後麥克阿瑟極富激情地說到:“現在是能否保住西方國家威信的緊
要關頭,全世界的目光正盯著朝鮮半島。共產黨方麵第一步選擇了亞洲,而不是柏
林,也不是維也納,更不是倫敦和華盛頓,就是這裏,朝鮮的洛東江!如果在亞洲,
我們的戰鬥失敗,下一步就會在歐洲出現重大危機。如果在這裏取得勝利,歐洲也
許就不會發生戰爭,歐洲就能得到渴望已久的和平和自由。但是,萬一我們在這裏
犯下了閉門造車的錯誤,做出了錯誤的決策,那一切就完了!我在說這話的時候,
好象能聽到命運的秒鍾在滴答!我認為現在是應該果斷采取行動的時候了,不然的
話,等待我們的就隻有死亡!”
但是,這麽激情的演講還是沒能說服柯林斯一行,當然柯林斯也說服不了麥克
阿瑟,毫無收獲地返回華盛頓。
麥克阿瑟認為仁川登陸就是一場1 :5000的豪賭,他押寶的關鍵就是正因為仁
川極不適宜登陸的地理特點使人民軍判斷美軍不可能在此登陸,所以人民軍在這一
地區的防禦異常薄弱!杜魯門總統對這一計劃也表示讚同,加之麥克阿瑟如日中天
的威望和資曆(他的軍銜甚至比他的上級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利都高),使
參謀長聯席會議盡管對登陸計劃還持有保留意見,但還是於8 月28日批準了該計劃。
8 月30日,麥克阿瑟下達登陸作戰部署命令:美第10軍在仁川登陸,並奪取漢
城和金浦機場,海軍第7 艦隊負責輸送登陸部隊並給予必要支援,美國遠東空軍擔
負登陸作戰的空中支援和直接空中火力支援,並同時以主力支援美第8 集團軍在釜
山地區的作戰。
參戰地麵部隊美第10軍由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 師、陸軍步兵第7 師、工兵第2
旅、空降兵第187 團和韓國第17步兵團、陸戰團等部組成,總兵力約7.5 萬人,軍
長愛德華。阿爾蒙德少將。
海上兵力主要來自美國海軍第7 艦隊,還有少量的英國、加拿大、荷蘭、澳大
利亞和新西蘭的海軍艦艇,共有包括1 艘航母、4 艘護航航母、7 艘巡洋艦、31艘
驅逐艦、41艘掃雷艦和炮艦、83艘登陸艦艇、74艘運輸船和10餘艘後勤支援船在內
的約250 艘艦船,其中有英國海軍的2 艘巡洋艦、1 艘驅逐艦和2 艘護衛艦,加拿
大和澳大利亞各有2 艘驅逐艦、荷蘭有1 艘驅逐艦、新西蘭有2 艘護衛艦,由美國
遠東海軍司令喬埃海軍中將統一指揮。
9 月初,人民軍又向洛東江防線發動攻勢,釜山局勢一度相當危急,以至於布
萊德利特意征詢麥克阿瑟,是否因為戰況的變化而變更登陸計劃?麥克阿瑟對此表
示了不改變登陸計劃的堅定信心。由於人民軍在攻勢中所顯示的攻擊力量相當強大,
甚至使美國最高軍事當局擔心第8 集團軍還有沒有足夠的力量來配合登陸部隊實施
夾擊,如果隻靠兩個師多一點的登陸部隊能否順利攻占漢城並頂住人民軍隨之而來
的反擊?使華盛頓的眾多高級將領憂心忡忡,因此布萊德利再次詢問麥克阿瑟,
“我們對朝鮮最近戰況的變化感到非常不安。登陸時,當然要使用能從第8 集團軍
抽出的全部預備兵力。但是,象預定那樣開始進行的作戰是否妥當?有多大把握在
仁川登陸?”而此時,作戰計劃的具體細節已全部製定完成,從各處調集來的參戰
部隊也都集結完畢,並已分別受領了作戰任務,第一批登陸部隊甚至已經開始在朝
鮮西海岸待機或完成了航渡!因此,麥克阿瑟向華盛頓發出了一封長長的電報,詳
細闡明了自己的觀點。
9 月8 日,焦慮不安的麥克阿瑟終於收到了回電:“同意你的計劃,作戰計劃
的主要精神已向總統報告。”圍繞仁川登陸的決策爭論終於塵埃落定。
第五章 仁川
仁川位於朝鮮西海岸中部,距離漢城隻有32公裏,最大特點是潮汐落差很大,
平均落差為6.9 米,最大落差達10米,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二。而且仁川港的潮汐也
很奇特,每個月隻有一天的滿潮,每個滿潮日的高潮時間也隻有早晚各三小時,而
美軍的登陸艦艇由於吃水所限(直接搶灘的小型登陸艇吃水為7 米,登陸艦吃水為
8.8 米),隻有在滿潮時才能進入港灣。9 月之後的滿潮日依次是9 月15日、10月
11日和11月2 日,這也是登陸之所以選擇9 月15日的根本原因(隻要稍有軍事地理
知識,仁川登陸日是完全可以準確預測出的),即使是9 月15日的滿潮,滿潮的具
體時間隻有早上6 時59分和晚上19時19分兩次,中間整整相距13個小時!也就是說,
如果不能在早上滿潮的短短三小時裏將第一登陸波的人員、裝備、器材卸下,那麽
已經登陸的部隊就會暴露在仁川另一大特點的泥潭之中,成為任人宰割的刀俎之下
的魚肉,說起仁川的泥潭,那是幾個世紀來潮汐所帶來的泥沙淤積而成的,在港灣
裏形成了長達3.2 公裏的泥潭,不僅車輛無法通行,連人員行走都相當困難,因此
仁川港是沒有通常臨海港口所擁有的沙質或石質的海灘地帶。——而且第一波還要
孤立無援地堅持13個小時之後,才能得到第二波的支援!
此外,仁川登陸還有一大阻礙,那就是月尾島。進出仁川港隻有一條必經航道,
長約90公裏,寬約1.8 到2 公裏,水深10.8米到18米,潮水流速卻是高達每小時5
海裏(約合9.5 公裏)的飛魚航道,航道入口處就是海拔105 米的月尾島,如果不
能有效壓製月尾島上的守軍,登陸部隊就無法安全進出飛魚航道,而隻要有一艘船
在航道內被擊沉,那就將徹底堵塞整個航道!
潮汐落差、泥潭、狹窄航道以及4 、5 米高的防波堤,都構成了登陸的重重阻
礙,以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登陸作戰教範來看,登陸地點必須具備的十大條件,仁川
沒有一條符合,簡直可以列為最不適合登陸的地點了!??庖艙?敲攔?罡呔?鋁
斕疾闈苛曳炊栽諶蝕ǖ鍬降腦?潁?
人民軍雖然很早就關注仁川至漢城的防禦,並成立了京畿道地區防禦委員會和
西海岸防禦司令部,負責群山以北,仁川、漢城為核心地區的防禦,但是在9 月上
旬人民軍主力全部投入了對洛東江防線的攻擊,在該地區隻有少量部隊,而且絕大
多數還是沒有什麽戰鬥力的新組建部隊,具體配置是:仁川地區隻有第9 師的第87
步兵團、第849 獨立反坦克炮團以及若幹海岸炮連和海岸守備隊,漢城地區是新組
建的第18師(該師也正在準備南下參戰對洛東江防線攻擊),金浦機場有第31旅步
兵旅的一個營,整個仁川漢城地區的人民軍總兵力不超過6000人,此外在鐵原(距
離漢城以北80公裏)駐紮著正在整編訓練中的獨立第25步兵旅。人民軍唯一有效的
防禦措施是從8 月30日晚,開始在仁川附近海域布設水雷。
據朝鮮公開史料稱:“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部識別了敵人的企圖,采取一係列
的措施,加強仁川至漢城的防禦,粉碎敵人的進攻,阻止敵人的登陸。最高司令部
指示洛東江基本戰線的人民軍各聯合部隊(即師級部隊)要占據有利地形,互相保
障側翼,組織頑強防禦,以對付敵人的反攻意圖。並且對仁川至漢城的防禦也傾注
了很大注意。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元帥,自從我軍反攻初期就為了加強西海岸特別是
仁川至漢城地區,組織了京畿道防禦軍事委員會,並在這一地區部署了人民軍部隊
和內務省警備部隊。但是,當時混進該軍事委員會領導地位的李承燁間諜集團,不
顧黨的指示,沒有采取加強仁川至漢城的防禦措施,並且濫用職權千方百計阻撓動
員構築防禦工事所需的物資和勞力。”文中提及的李承燁是南朝鮮共產黨火曜會成
員,戰爭爆發前逃亡到北朝鮮,被任命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司法部部長,隨
人民軍進入漢城,兼任漢城臨時委員會委員長,1953年被以間諜罪和叛亂顛覆罪清
洗。但是,李承燁並非軍事指揮,對於有關軍事方麵的防禦是沒有多大發言權的,
他之所以成為京畿道防禦軍事委員會成員,完全是因為他此時擔任著漢城臨時委員
會委員長的職務。更重要的是,單從軍事角度看,此時的人民軍在仁川至漢城一線
的部署,完全不是適宜於抗登陸部署的,雖然采取了諸如在月尾島上設立海岸炮和
敷設水雷等措施,但這是在美軍掌握絕對製空權和製海權情況下加強海岸防禦的理
所當然的常規而必須的舉措。這一地區人民軍部署重心還是準備南下參加對洛東江
防線的攻擊!如果人民軍真的察覺美國仁川登陸企圖,隻要在仁川9 月15日這天部
署重兵,因為整個9 月份隻有這天的高潮才能實施登陸,挺過了這天就可以將部隊
從容而放心地調往洛東江。更簡單的辦法是在飛魚航道上沉下一條船,就可將航道
堵塞住,從而將美軍的一切登陸企圖化為泡影!可是,人民軍什麽也沒做,從其部
署和各種行動來看,洛東江才是其關注的重點,仁川確實是防禦的薄弱之處。
第六章 海軍陸戰隊第1師
麥克阿瑟在仁川登陸這場豪賭中最重要的本錢就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 師(簡
稱陸戰第1 師),該師最早的前身是組建於1775年的海軍陸戰隊第1 連,是美軍部
隊中曆史最為悠久的老牌勁旅之一。其所屬第1 陸戰團成立於1846年,是海軍陸戰
隊中第一個陸戰團,曾參加過侵略中國的八國聯軍以及美國曆次的海外戰爭:19世
紀80年代入侵墨西哥、1898年美西戰爭、1906年侵略古巴、1914年入侵墨西哥和1915
年入侵海地等。陸戰第1 師的其餘兩個團第5 陸戰團和第7 陸戰團分別成立於1914
年和1917年,其中第5 陸戰團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曾因戰功顯赫而獲得法國政府嘉
獎。1941年2 月,就是以第1 、第5 、第7 陸戰團為基礎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勒
熱那基地組建了陸戰第1 師,該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場上表現尤其出色,
1942年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中,陸戰1 師因其輝煌戰績與頑強鬥誌在美軍中第一
個榮獲以總統名義頒發的“優異部隊”獎,並因此在師徽上永遠留下了“GUADALCANAL”
(瓜達爾卡納爾)的字樣。隨後又先後參加新不列顛島、帛硫群島和衝繩島登陸作
戰,成為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王牌之師。
朝鮮戰爭爆發後陸戰1 師經過戰後的大裁軍,經過二戰實戰考驗的骨幹幾乎隻
剩下一半,隻好臨時以老兵較多的陸戰第5 團為主成立陸戰隊暫編第1 旅開赴遠東,
原計劃參加仁川登陸,後因釜山地區戰況緊張而於8 月2 日在釜山登陸,作為第8
集團軍的預備隊,充當了救火隊的重任,四處奔忙堵“管湧”,為洛東江防線的穩
定立下汗馬功勞。
而此時的陸戰第1 師雖然距離二戰結束隻有四五年的光陰,卻已經是今非昔比,
下屬的三個團中陸戰第1 團剛剛重建,陸戰第7 團更是還在編組之中其第3 營還是
從地中海艦隊陸戰隊中抽調的,正從地中海穿越印度洋趕赴遠東途中,隻有陸戰第
5團還勉強算得上是精銳,因此陸戰第1師師長史密斯少將堅決要求將陸戰第5 團作
為第一波登陸部隊,並於8 月30日正式提出報告,要求將陸戰第5 團歸還陸戰第1
師建製。
但是人民軍9 月初發動的九月攻勢,使洛東江防線全線告急,在第8 集團軍裏
戰鬥力首屈一指的陸戰第5 團作為機動使用的預備隊,不斷被派到最緊急的地段,
根本無法抽調出來。因此在東京的美國遠東司令部裏為陸戰第5 團的使用展開了激
烈的爭論,負責仁川登陸的眾多高級將領:遠東海軍總司令特納。喬埃海軍中將、
海軍第7 艦隊司令阿瑟。斯特魯布爾海軍中將、海軍兩棲特遣部隊司令杜伊爾海軍
少將一致認為沒有陸戰第5 團,仁川登陸簡直不可想象!史密斯師長更是強烈要求
陸戰第5 團歸建,他不但依照正常程序向上司第10軍軍長阿爾蒙德少將再次提出要
求,還向第8 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直接發電要求歸還陸戰第5 團。沃克中將在巨大
壓力隻好向阿爾蒙德訴苦,如果從洛東江前線抽出陸戰第5 團,釜山防禦圈的穩定
就無法保障了。
阿爾蒙德還有些全局觀念,深知釜山防禦圈不保,仁川登陸也就失去了意義,
便提出折中方案,以陸戰第1 團為第一登陸波部隊,以陸軍第7 步兵師的第32團為
第二登陸波。但是史密斯堅持認為,仁川登陸的困難是在曆次登陸作戰中前所未有
的,潮水、地形之複雜特殊,決定了登陸作戰的艱險,隻有久經沙場的百戰雄兵陸
戰第5 團才能勝任第一登陸波的千鈞重擔!甚至史密斯明確表示,沒有陸戰第5 團,
陸戰第1 師就不去仁川。
9 月3 日,阿爾蒙德將有關陸戰第5 團使用方向之爭向麥克阿瑟作了詳細匯報,
麥克阿瑟權衡再三之後決定將陸戰第5 團歸還陸戰第1 師建製,投入仁川登陸作戰。
9 月4 日,聯合國軍司令部作戰部部長萊特準將飛赴釜山,向沃克中將當麵傳
達麥克阿瑟的命令,並作相關的解釋工作。沃克見麥克阿瑟下達正式命令,隻好將
美軍第24步兵師替換下暫編陸戰第1 旅(就是以陸戰第5 團為主編成的部隊),但
是沃克將陸戰第5 團最後一點油水也榨出來——他硬是將陸戰第5 團扣了兩天,並
就在這兩天裏使用陸戰第5 團對最危急的靈山地區發動了反擊,擊退了該地區的人
民軍,穩定該地區的防禦,陸戰第5 團在這兩天裏共付出了陣亡約70人,傷約250
人的損失。直到10月6 日零時,陸戰第5 團才將陣地移交給第24步兵師,從前線趕
到釜山登船.
第七章 偵察與佯動
計劃一定,自然也就立即付諸實施了。
盡管美軍曾在1945年至1949年間駐紮韓國期間,仁川是主要補給港口之一,但
等到此時第10軍開始需要搜集有關資料時卻發現竟然沒有一絲一毫的有用資料,實
在是一大失策。
為了精確掌握陡峭海岸的確切高度,美軍派出了偵察機在特定時間進行航空拍
攝,然後由航空圖片分析專家參照其他途徑獲取的資料進行計算,得出了海岸高度
約為5.3 米的結論——登陸後實地測量的數據與之相差僅有10厘米!
對於月尾島和飛魚航道,航空偵察是遠遠不夠的,美軍派出了克拉克海軍上尉
前去進行實地偵察,克拉克是經曆整個太平洋戰爭的老兵,從普通士兵一直晉升到
船長,對於登陸地點判斷和航海要素的分析都非常有經驗,更難得他還會點日本話
(朝鮮經曆了幾十年的日本殖民統治,很多人都會日語)。8 月26日他先到大邱,
從第8 集團軍司令部借調了2 名韓國人作為助手,隨後立即飛到日本佐世保,向海
軍司令部報到。接下來的五天時間裏,克拉克完成了所有準備工作,準備了武器、
便攜式無線電台、30箱C 口糧、2 箱威士忌、藥品和大量現金,臨出發前,經驗豐
富的克拉克認為在此時的朝鮮,糧食可能比現金還要寶貴,又連夜準備了90公斤大
米和30公斤朝鮮特產魚幹。
克拉克一行先乘英國海軍博愛號驅逐艦到達仁川西南海域,再換乘韓國海軍巡
邏艇進入仁川港外唯一沒有人民軍駐紮的小島——靈興島。克拉克發動組織島上漁
民,用帶來的武器組建了一支小規模的武裝力量,指導他們開始對仁川海域進行偵
察,這支倉促建立的小部隊不僅詳細報告了月尾島的防禦、仁川的潮汐以及泥潭情
況,還擊退了9 月7 日人民軍的進攻,最後奉命於9 月14日午夜24時點燃了飛魚航
道上的八尾島燈塔。正因為他出色完成了這項艱巨的偵察任務而獲得了海軍優異服
役十字勳章。
美軍在積極開展偵察的同時,也進行了一係列的戰略欺騙和佯動:從9 月5 日
開始,美軍戰術空軍第五航空隊對群山周圍50公裏以內的公路、橋梁和鐵路進行了
猛烈轟炸;9 月12日,由美軍上校路易斯指揮的美、英軍特別襲擊部隊在軍艦炮火
掩護下於群山登陸,但很快撤回;9 月13日,美軍飛機又向群山散發了大量傳單,
聲稱美國軍隊將要在群山登陸,要求居民迅速轉移到安全地區;從釜山防禦圈裏抽
調出準備參加仁川登陸的第5 陸戰團在集結期間故意向部隊介紹群山地區地形特點,
並有意給南朝鮮軍民看到(聯合國軍認為在這些南朝鮮人中肯定有北朝鮮的間諜)
;這些措施的牽製作用非常明顯——人民軍向群山增派了部隊,並加固了防禦設施。
9 月13日,美軍密蘇裏號戰列艦、1 艘巡洋艦和3 艘驅逐艦對東海岸的三涉地
區進行了猛烈炮擊,並實施了無線電佯動。
同日,美軍的航母和巡洋艦也對平壤外港進行了轟擊。
華盛頓的新聞媒體也成為聯合國軍戰略欺騙的工具,軍方故意向媒體透露消息,
使各大主要媒體如報紙、雜誌和廣播對朝鮮戰局進行了一係列的報導,這些報導表
明聯合國軍將在10月以後進行戰略反攻,反攻將是由在北朝鮮後方的仁川登陸開始。
——美軍在製造散布這些假消息時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時間上刻意突出10月而隱瞞
了真正的進攻時間,地點上故意提及仁川反而給人以不會是仁川的印象,這些真真
假假的消息,也匯集成信息戰的雛形。
上述活動嚴重分散了人民軍的注意,有效掩護了聯合國軍對仁川地區的預先火
力準備行動。
第八章 火力準備
聯合國軍在仁川登陸中的航空兵主力是美國海軍第77特混艦隊的艦載機,共有
各型作戰飛機318 架。9 月4 日聯合國軍開始進行仁川登陸的預先航空火力準備,
從停泊在朝鮮海域的美軍航母上起飛的艦載機對以仁川為中心半徑50公裏以內的公
路、橋梁、隧道和火車調車場等交通要隘進行了猛烈轟炸。
9 月9 日美軍開始對仁川附近的鐵路線進行係統轟炸,每天出動一個B —29轟
炸機聯隊對元山至漢城和平壤至漢城兩條主要鐵路線上的車站進行轟炸,同時以兩
個轟炸機聯隊的兵力規模對鐵路線進行轟炸,至9 月13日,已成功炸毀了46處規定
目標。
9 月13日,麥克阿瑟和海軍陸戰隊司令謝費爾德海軍中將一起從東京飛往佐世
保,準備登上“麥金萊山”號巡洋艦隨同登陸艦隊出征。就在機場上,一場小雨剛
停,太陽從烏雲中噴薄而出,空中赫然出現一道美麗彩虹!麥克阿瑟興奮地對謝費
爾德說:“那是我的彩虹!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指揮過著名的彩虹師,這是我的
吉兆,仁川登陸一定會成功!”
9 月14日,美軍又以60架次轟炸機對安州至興南鐵路線的調車場進行了猛烈轟
炸。——至此,到登陸發起前一天,北朝鮮通往漢城仁川地區的鐵路線已被全部切
斷。
位於飛魚航道中的月尾島麵積隻有0.6 平方公裏,不僅有600 米長的海堤與仁
川港直接相連,而且地勢高(最高點海拔105 米)能俯瞰整個飛魚航道和仁川港灣,
是登陸成敗的關鍵,美軍在登陸前對該島進行了艦炮火力預先準備。炮擊月尾島有
不小困難,尤其是飛魚航道非常狹窄,戰列艦和巡洋艦這樣的大型軍艦無法進行抵
近射擊,所以隻能由火炮威力並不很強的驅逐艦來承擔,而且要想取得理想的炮擊
效果,驅逐艦的炮擊陣位必須在敵海岸炮的有效射程內。因此為了軍艦的安全考慮,
曾有參謀建議進行夜間炮擊,但是艦炮支援部隊司令希金斯少將認為白晝炮擊能取
得更好的效果,而且白晝炮擊還能有效防止軍艦在狹窄海域可能發生的碰撞,更重
要的是白晝炮擊會使人民軍誤認為炮擊行動僅僅是為了消滅海岸炮火,而不是登陸
的前奏!
從9 月10日起,從航母起飛的第212 和323 戰鬥機中隊的F4U 艦載機連續三天
對月尾島進行凝固汽油彈轟炸,以便燒去人民軍防禦陣地的偽裝,結果大火在島上
整整燃燒了三天,將島上90%的建築都燒毀了。
9 月13日7 時,美軍第9 驅逐艦隊的6 艘驅逐艦、2 艘重巡洋艦和英軍2 艘輕
巡洋艦組成的艦炮支援艦隊以各艦距離630 米的單縱列隊形駛入飛魚航道,空中由
4架F4U艦載機進行空中掩護。——軍艦上的無線電監聽聽到了人民軍的無線電通訊
:“敵人艦隊正在向仁川前進,海岸炮人員就位!”幾乎同時,東京的聯合國軍司
令部情報機關截獲並破譯了人民軍前線司令部發給平壤最高司令部的密電:“10艘
敵艦正向仁川接近,連日來多架飛機對月尾島進行轟炸,敵人的登陸企圖已極其明
顯。已命令所有部隊準備戰鬥,各部隊要死守陣地,阻止和粉碎敵人的登陸企圖!”
11時45分,航行在最前麵的曼斯菲爾德號驅逐艦發現航道前方有水雷,美軍真
是幸運,炮擊艦隊在退潮時進入飛魚航道,12枚黑乎乎的水雷就躺在航道的泥潭上,
位置就在8 月2 日英國軍艦對仁川進行牽製性炮擊的地方,如果炮擊艦隊在滿潮時
進入航道必將遭到水雷的暗算。可惜由於潮水上漲很快,隻來得及爆破4 枚,潮水
就淹沒了其他還未處理的水雷,希金斯少將留下1 艘驅逐艦監視和處理剩下的水雷,
其餘艦艇繼續向月尾島前進。
12時20分,2 艘重巡洋艦和2 艘輕巡洋艦由於吃水所限,無法繼續深入,隻能
在仁川以南約1.5 萬米處拋錨。
12時45分,6 艘驅逐艦相繼到達預定炮擊陣位,最近的加爾凱號驅逐艦距離月
尾島隻有720 米!
12時55分,比預定計劃提前五分鍾,戴哈本號驅逐艦突然擅自開始射擊——原
來該艦發現人民軍一門大炮正在進入炮位,便果斷開始射擊。接著,各艦分別開始
射擊。此時正是低潮,之所以選擇低潮時進行炮擊是因為高潮時軍艦主炮由於俯仰
角度關係無法對水際目標進行有效炮擊。
幾分鍾後,人民軍的75毫米海岸炮開始還擊,科利特號驅逐艦首當其衝,呼嘯
而至的炮彈第一發偏遠,第二發偏近,第三發就準確落在左舷前部的水兵寢室艙,
第四發正中水線,由於是大口徑炮的緣故,造成了一個直徑達66厘米的大破口,軍
艦開始進水。第五發打到了士官住艙,但是沒有爆炸,彈頭滾落在沙發上。第六發
擊中發動機艙,炸毀了蒸汽管道和射擊控製儀……短短幾分鍾裏,科利特號驅逐艦
已經連中九發,被迫撤出戰鬥。
13時47分,鑒於人民軍炮火相當猛烈,其他5 艘驅逐艦也相繼撤出射擊位置,
總共發射了約1100發127 毫米炮彈。
13時52分,停泊在遠處的4 艘巡洋艦開火,整整進行了一個半小時的炮火轟擊。
接著艦載機又對島上目標進行了轟炸。最後巡洋艦再進行半小時炮擊,直到16時40
分,才結束了第一天的火力準備。
在第一天的預先火力準備中,美軍有多艘驅逐艦被人民軍海岸炮擊傷,1 人陣
亡,8 人受傷。人民軍發表戰報稱擊沉敵軍驅逐艦3 艘、登陸艇4 艘、舢板3 隻,
擊傷敵艦艇3 艘。
9 月14日,炮擊艦隊再度駛入飛魚航道,剩餘的水雷交由昨天受傷的科利特號
驅逐艦處理,其餘艦艇則繼續前進,直到昨天相同的位置。
11時,艦載機開始對月尾島進行轟炸;11時16分,巡洋艦開始炮擊;12時55分,
驅逐艦開始炮擊。此次艦炮轟擊采取的是平均每分鍾20發的急促射擊,加上艦載機
投下的大量凝固汽油彈,整個小島上烈焰翻騰,幾乎再也看不到任何綠色的植被。
14時10分,驅逐艦結束為時76分鍾的炮擊,撤出飛魚航道,總共發射1732發127 毫
米炮彈,而人民軍的海岸炮卻沒有像昨天那樣猛烈還擊,隻有零星的射擊,因此參
加第二天炮擊的軍艦沒有遭到損傷.
第九章 月尾島
9 月15日,期待中的仁川登陸終於開始了!
0 時正,克拉克上尉按時點亮了飛魚航道八尾島上的燈塔,為登陸艦隊指明了
方向。
2 時,由19艘艦艇組成的登陸艦隊排成單縱隊以3.5 海裏的時速緩緩駛入飛魚
航道,登陸艦隊的航行隊形依次是:曼斯菲爾德號驅逐艦、戴哈本號驅逐艦、斯溫
鬆號驅逐艦、戴爾琴克號快速運輸艦(APD132)、馬利恩普號船塢登陸艦(LSP22 )、
方達克號快速運輸艦(APD125)、巴斯號快速運輸艦(APD124)、LSMR401 號火箭
炮艇、LSMR403 號火箭炮艇、LSMR404 號火箭炮艇、納紮朗德號驅逐艦、加爾凱號
驅逐艦、亨德森號驅逐艦、托列多號重巡洋艦、羅徹斯特號重巡洋艦、肯尼亞號輕
巡洋艦(英軍)、牙買加號輕巡洋艦(英軍)、科利特號驅逐艦和拖船馬特科號,
運輸船和登陸艦上運載著計劃在月尾島登陸的海軍陸戰隊第1 師第5 團第3 營(就
是爭論不下的精銳部隊陸戰第5 團!)和第1 陸戰坦克營A 連的兩個排(9 輛M —
26坦克)。
5 時,艦隊到達指定位置,月尾島因昨天的轟炸和炮擊而造成的大火還在燃燒,
難聞的焦臭味彌漫在空中。同一時間,8 架F4U 艦載機準時飛到月尾島上空,對島
上目標進行轟炸。人民軍意識到登陸即將開始,此前從未開過炮的仁川地區縱深海
岸炮突然開火,聯合國軍的艦載機和艦炮立即對其進行壓製轟擊,登陸艦隊為了避
免縱深海岸炮的轟擊,駛到月尾島以北800 米。
5 時15分,以托列多號重巡洋艦203 毫米主炮齊射為信號,全艦隊開始了登陸
前的直接火力準備,同時又有10架F4U 艦載機飛來,對預定登陸海灘進行轟炸和低
空掃射。
5 時40分,登陸部隊開始換乘,17艘人員登陸艇(LCVP)和3 艘登陸支援艇
(LSU ,各運載3 輛坦克)開始向月尾島進發。
6 時15分,3 艘火箭炮艇駛向月尾島,開始火箭炮的彈幕射擊,這些火箭炮艇
上各裝有10門火箭炮,火力非常猛烈,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向月尾島傾瀉了4400發火
箭彈!??詵苫?⒔⑴凇⒒鵂?詰男酌突鵒ο攏?攣駁罕謊兔輝諞黃?ㄑ討小?
6 時27分,運載著第一波登陸部隊的8 艘人員登陸艇駛過距離月尾島海岸1600
米的出發線,駛向代號綠灘的登陸地點。
6 時28分,第一波人員登陸艇距離海岸50米,艦炮停止射擊,而艦載機則低空
掠過海灘,用機槍對灘頭上的目標進行掃射。
6 時31分,H 連連長伯恩中尉乘座的登陸艇第一個衝上海灘,比預定時間隻晚
了一分鍾!
6 時45分,第二波登陸部隊登陸,9 輛坦克開上海灘(其中3 輛是噴火坦克,
另有3 輛裝有推土鏟)。
月尾島上的人民軍是一個裝備5 門75毫米海岸炮的海岸炮中隊和1 個岸防步兵
中隊,在兩天猛烈炮火轟擊下已經失去了有組織的指揮,但是孤立分布在各個陣地
上的人民軍依然依托殘破的工事和島上天然的洞穴進行著頑強的抵抗,美軍步兵難
以肅清,隻好將坦克開上去,或者用推土鏟堵塞洞口,或者用噴火坦克對洞內噴射
烈焰。
7 時零1 分,美軍攻占島上的製高點105 高地,7 時50分基本占領全島。
7 時30分,進行航空火力支援的艦載機擊中了人民軍囤積在仁川至水原公路邊
的彈藥(竟然將大量彈藥囤積在公路兩邊,可見人民軍根本沒有料到聯合國軍會在
仁川登陸!),引起了劇烈爆炸,騰空而起的蘑菇狀煙雲高達1000米,以至於停泊
在外海的艦隊上的人甚至以為遭到了核攻擊!
8 時,美軍一個班在3 輛坦克和8 架艦載機的支援下向小月尾島推進,經過短
暫戰鬥後便占領了該島。
8 時零7 分,陸戰第5 團第3 營營長塔普雷德中校向麥克阿瑟報告:“完全占
領月尾島!”——麥克阿瑟立即下令將此報告通報全艦隊,並特別要求在通報的最
後加上“這是海軍和陸戰隊無上光榮的一天!”——當然這也是麥克阿瑟五星上將
無上光榮的一天!
美軍確實控製月尾島後,美軍工兵第2 旅就立即開始在島上用浮筒建造臨時碼
頭,以便能向島上運送重武器和裝備,使第3 營和後續部隊能通過600 米海堤突入
仁川港。
人民軍在月尾島上的守軍是獨立第22團陸戰團第3 營的一個連和第918 野戰炮
兵團的一個炮連,總共約400 人,在戰鬥中有200 多人陣亡,其中100 多人是被坦
克活埋或燒死在洞穴中,另有136 人被俘。美軍登陸部隊傷亡17人。
月尾島上的戰鬥結束後不久,仁川港獨特的潮水開始退潮了,受吃水限製,登
陸艦隊隻好退到外海,隻有陸戰第5 團第3 營被孤零零地留在月尾島上——一股不
安、擔憂與焦慮的情緒開始在聯合國軍中蔓延,因為現在人民軍已經再清楚不過的
知道了聯合國軍仁川登陸的企圖,而在黃昏漲潮之前,聯合國軍除了空中的轟炸外,
能做的隻有等待,誰也不知道這漫長的十小時中人民軍會有什麽反應。
每時每刻,聯合國軍始終在仁川上空保持了20架飛機的密度,其中8 架用於對
登陸灘頭的直接空中支援,另有8 架甚至更多的飛機負責對仁川周圍交通線進行阻
滯轟炸,以孤立仁川地區。當天總共出動飛機超過300 架次,對以仁川為中心半徑
40公裏範圍內的任何可疑目標進行攻擊,並隨時召喚後備航空兵力和艦炮火力。而
登陸艦隊中的戰列艦、巡洋艦幾乎不間斷地以大口徑主炮對通往仁川的所有道路進
行轟擊。——當聯合國軍在月尾島登陸後,人民軍立即將在漢城的第18師第22團迅
速調往仁川增援,但是22團的增援被聯合國軍猛烈的空中阻滯所徹底阻止,部隊白
天根本無法在道路上運動!聯合國軍正是依靠著強大的海空優勢,斷絕了仁川一切
支援,平安地度過了早晨與黃昏兩次高潮之間的最危險時間!
第十章 登陸
15時30分,從船塢登陸艦裏駛出24艘登陸艇靠向運輸船,登陸部隊開始換乘,
登陸艇載上部隊後,先在距離海岸1380米的集合地區編隊,然後駛向海岸。
16時45分,登陸前的直接火力準備開始了,考慮到仁川是個有著25萬人口的大
城市,而且聯合國軍將使用仁川港的設施,所以盡量避免傷及無辜平民和港口設施,
因此聯合國軍特意將仁川分為危險區和非危險區,在非危險區,即使發現了目標,
也必須在觀測飛機的指引下進行精確射擊與精確轟炸。
炮火準備一直持續了45分鍾,直到17時29分45秒才停止——聯合國軍的火力協
同是如此精確,15秒鍾後,第一登陸波就靠岸了!
在第5 陸戰團登陸的紅灘,位於整個登陸區域最左翼的第1 營A 連,士兵們利
用梯子、繩索甚至人梯攀登上一米多高的陡峭海岸,剛衝上海岸,隱蔽在工事裏的
人民軍就衝了出來,與第3 排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3 排長洛佩茲少尉身先士卒衝
在最前麵,他跳進人民軍的塹壕,先向左麵扔出手榴彈,正要向右麵扔出手榴彈,
一梭子機槍子彈射穿了他的肩部和右胸,已經拔去了保險栓的手榴彈落到地上,嘶
嘶地冒著白煙,他大聲叫到:“快閃開!手榴彈!”但是狹窄的塹壕裏擠滿了士兵,
身邊又有橫飛的子彈,哪裏躲得開?洛佩茲少尉一下子撲在手榴彈上用自己的身軀
掩護了周圍的戰友。第3 排在排長的壯舉感召下,奮勇苦戰終於突破了人民軍的防
禦,但是卻因傷亡慘重已無力向連最重要的主攻目標墓地高地突擊了。
而第2 排就幸運得多,他們是從海堤上被炮彈炸開的缺口裏衝上海岸的,因此
能從人民軍意想不到的地方發起攻擊,隱蔽在工事裏的人民軍來不及進入陣地就被
解決了,接著從墓地高地的死角幾乎沒有遭到任何抵抗就輕而易舉地占領了排的目
標——朝日啤酒廠。
A 連連長史蒂文森上尉見狀,立即命令第2 排轉向攻擊墓地高地,2 排掉頭從
東南方向發起攻擊,高地上的人民軍正在應付3 排的攻擊,不曾想到2 排會從側後
殺來,沒有任何應急措施,在兩麵夾擊下隻有投降。——17時52分,第一波登陸最
重要的目標,墓地高地被聯合國軍占領,A 連以8 人陣亡,28人負傷的代價完成了
規定任務。
第1 營的C 連也以5 人負傷的輕微代價突破人民軍當麵防禦,推進到遊覽山的
北側。1 營營長牛頓中校隨即投入B 連超越C 連,向遊覽山北側高地索敵前進,B
連於16日零時前後肅清了遊覽山北側高地,至此,1 營以8 人陣亡,39人負傷的代
價完成了登陸日的預定任務。
紅灘右翼的第2 營E 連突破人民軍海岸防禦後,迅速向縱深推進,於18時11分
奪取了遊覽山西側高地,但是連長傑斯基爾卡中尉派出的聯絡組卻未能與左翼的D
連取得聯係,傑斯基爾卡中尉擔心D 連行動遲緩延誤戰機,果斷命令預備隊排攻擊
遊覽中部高地,經過25分鍾的戰鬥奪取中部高地。
D 連在登陸時遭到己方軍艦的誤擊,1 人死亡23人受傷,整個連隊隊形被徹底
打亂,因此沒能組織有效進攻,好在E 連的主動精神,才保障了營任務的完成。營
長羅伊斯中校迅速投入第二梯隊F 連,終於搶在人民軍破壞碼頭之前,比較完整地
奪取了碼頭。而且第2 營在戰鬥中損失相當微小,隻有1 死2 傷(未包括誤傷)。
至22時,在紅灘登陸第5 陸戰團已順利到達團的登陸日目標線,奪取了全部預
定目標,傷亡也比預計的小得多。
在藍灘登陸的是第1 陸戰團,於17時32分順利到達預定登陸點,比紅灘還早了
一分鍾,登陸點最大的敵人不是人民軍而是5 米高的護岸石堤和黑夜,第一登陸波
裏的工兵排迅速采取措施或是進行爆破或是布置梯子,開辟攀登通道。
盡管人民軍在藍灘的防禦非常薄弱,抵抗也很微弱,但是攀登陡峭的石堤太費
時間,等到部隊通過石堤,夜已深了,而且當晚夜色特別黑,幾乎是伸手不見五指,
美軍隻好派出驅逐艦用直徑600 毫米的巨大探照燈照射登陸地點為部隊照明。
不久發現人民軍的一支小型坦克分隊正向藍灘疾駛,鑒於登陸部隊隻攜帶89毫
米反坦克火箭筒,其反坦克能力比較脆弱的,因此第1 陸戰團立即召喚艦炮火力,
加爾凱號驅逐艦迅速抵近海灘,以127 毫米主炮進行急射,其射擊速度是該艦從未
有過的,射擊產生的火光將整艘軍艦都染成橘紅色,以至於遠遠看去就像軍艦起火
那樣。——人民軍坦克被急促猛烈的炮火之下完全覆蓋!
第1 陸戰團克服了人民軍零星抵抗後,於次日淩晨1 時許推進到漢城至仁川公
路,順利達成團登陸日的目標,傷亡還不到50人。
第十一章 突入補給
第一登陸波登陸並控製灘頭後,根據計劃必須立即在紅灘卸下3000噸補給物資,
以保證當日夜間和次日淩晨作戰所需,由於仁川港獨特的潮水,根本無法在退潮前
實現這一目標,因此聯合國軍決定采取非常手段,將滿載補給品的坦克登陸艦強行
靠上紅灘海岸,並一直停留到次日造成的高潮。坦克登陸艦簡直就如同擱淺那樣停
在海灘上,雖然陸戰隊保證登陸艦不會被人民軍奪去,但是就在仁川港的鼻子底下,
人民軍炮火是無論如何也躲不過去的,登陸艦遭到損失的情況是在意料之中,甚至
很可能全部被擊毀。所以美軍特意選擇了8 艘最老最舊的登陸艦來執行這一艱巨任
務。
18時30分,坦克登陸艦開始靠岸,第一艘、第二艘都很順利,第三艘972 號登
陸艦剛開始靠岸,人民軍的迫擊炮就呼嘯而至,一發炮彈正中堆積在登陸艦首部的
汽油桶,燃燒的汽油從破損的油桶裏流出,四下蔓延,附近就是堆積如山的彈藥,
情況異常緊急,好在損管人員表現出色迅速撲滅了大火。緊接著的第四艘也被炮火
擊中,萬幸的是損失很校而最後一艘799 號駛近海灘時,天色已經黑了,突然遭到
人民軍猛烈的迫擊炮和機槍掃射,2 死2 傷,登陸艦上昏頭轉向的士兵竟把岸上正
在登陸的部隊當作是來襲的敵人,炮手操起20毫米、40毫米機關炮就是一通猛掃,
等到停止射擊,已經給第5 陸戰團1 營D 連造成了1 人死亡23人受傷的重大殺傷,
並徹底瓦解了該連登陸後作戰行動。一番混亂後,799 號終於沒能在高潮退去前靠
上岸,結果擱淺在海灘上,好在799 號上的推土機開上岸,不僅給其他登陸艦建起
了臨時靠岸卸載點,還填埋了岸上人民軍的不少戰壕,倒是起了不小作用。
至此,海軍陸戰隊第1 師完成了登陸日的所有任務,全部代價是陣亡20人,1
人失蹤,179 人負傷,遠遠小於預先估計。
截止9 月16日淩晨,聯合國軍共上陸1.8 萬人,建立起牢固的灘頭陣地。
第十二章 擴大灘頭
9 月16日一早,陸戰第5 團團長默裏中校就命第2 營E 連向南推進,與藍灘登
陸的陸戰第1 團打通聯係,E 連進入一直進入仁川北郊,發現市區已沒有人民軍—
—原來昨夜人民軍已經撤離仁川。默裏中校隨即將肅清仁川市區零星抵抗的任務交
給作為第二梯隊登陸的韓國陸戰團,集中美軍部隊向縱深推進。
從航母上起飛的美軍8 架F4U 艦載機6 時過後發現仁川以東5 公裏的漢城至仁
川公路上,人民軍一支包括6 輛T —34坦克在內的縱隊正在向仁川進發,艦載機立
即俯衝攻擊,炸毀了其中的3 輛,人民軍也用各種輕重武器還擊,擊落1 架艦載機。
得到情況報告後,美軍又派出第二批8 架艦載機前來增援,對人民軍行軍縱隊進行
了反複的攻擊,將其餘3 輛坦克全部擊毀,並給予隨行的步兵重大殺傷。
就在空中攻擊的同時,陸戰第1 團也以M —26坦克為先導向仁川以東挺進。9
時許陸戰第1 團接近人民軍隊列所在地區,人民軍一輛被飛機炸毀但是坦克炮完好
的T —34突然開火,炮彈準確命中美軍第一輛M —26坦克,由於距離太遠,炮彈動
能消耗將盡,炮彈無力擊穿M —26坦克的裝甲反而被裝甲彈開,M —26坦克立即開
炮還擊,並對其他正在起火燃燒的坦克逐一進行射擊,以免再有受傷坦克突然開火
的情況發生。——如果人民軍坦克手再多點耐心,等M —26坦克再靠近些開火,必
可將其擊毀。
人民軍雖然主動撤出了仁川市區,但是在郊外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陸戰第1
團和第5 團都經過激烈的戰鬥,至日落前才推進了約10公裏,並將兩個團的登陸灘
頭連成一片。
第10軍軍長阿爾蒙德命令陸戰第1 師繼續向縱深推進,陸戰第5 團應迅速攻占
灘頭陣地以北10公裏的金浦機場,然後渡漢江從西麵進攻漢城;陸戰第1 團沿漢城
至仁川公裏向東,占領鐵路公路樞紐永登浦,再從南麵進攻漢城。陸戰第1 師師長
史密斯少將認為目前陸戰第1 師登陸的部隊隻有兩個團,陸戰第7 團還未上陸,師
已經沒有掌握預備兵力,再分兵兩路,每路兵力過於單薄有被各個擊破的危險,建
議集中兩個團先攻占金浦機場再從西麵進攻漢城。但是阿爾蒙德根據麥克阿瑟的指
示,表示隻有在寬大正麵全線推進,向人民軍不斷施加壓力,才能擴大奇襲仁川的
成果,而且永登浦是人民軍洛東江部隊補給的大動脈——漢城至釜山鐵路公路的樞
紐,必須盡快占領,因此駁回了史密斯的建議。
9 月17日淩晨5 時50分,人民軍2 架蘇製雅克戰鬥機突然向仁川港外的聯合國
軍艦隊發起空襲,一號機向美軍羅徹斯特號重巡洋艦俯衝,投下了4 枚炸彈,其中
1枚擊中軍艦後部的艦載機吊車,但是沒有爆炸。二號機投下的炸彈,就落在左舷附
近,幾乎緊貼著軍艦的近失彈造成了一些人員傷亡和艦體損傷。聯合國軍從上到下
根本沒有想到人民軍竟然敢於挑戰美國的絕對製空權,派出飛機進行空襲,所以心
理上和物質上都沒有任何準備,麵對人民軍飛機的突然攻擊,都隻有瞠目結舌,而
沒有任何的反擊!當這2 架飛機完成攻擊拉起飛機,再向英軍牙買加號巡洋艦俯衝
時,終於醒悟過來的高射炮開火了,才將其擊落。雖然這隻是整個仁川登陸中人民
軍惟一的一次空襲,其戰果也是相當有限,但是卻給聯合國軍以巨大的心理震撼!
幾乎就在人民軍空襲的同時,岸上擔任警戒的陸戰第5 團D 連哨兵發現晨霧中
一支約有250 人的人民軍部隊,在6 輛T —34坦克引導下正在逼近,哨兵立即發出
警報,D 連和配屬的M —26坦克排迅疾展開,在人民軍來襲的公路上設下了火力陷
阱。當人民軍行軍縱隊接近到陣地前約70米處,反坦克火箭筒首先開火,準確命中
了人民軍第一輛坦克,接著M —26坦克、75毫米無後坐力炮、輕重機槍和步槍都先
後開火,短短五分鍾,這支人民軍遭到了毀滅性打擊——6 輛坦克全被擊毀,公路
上橫七豎八地留下約200 具屍體,少數幸存者被俘。根據俘虜說,他們屬於人民軍
第18師22團2 營,奉命前去金浦機場阻擊美軍,並掩護師主力到達。
天大亮後,陸戰第5 團即根據計劃向金浦機場推進。
18時許,陸戰第5 團一路克服人民軍的輕微遲滯,到達金浦機場南側,發現機
場上人民軍守備部隊全然沒有進入狀態,不僅沒有構築防禦工事,甚至連破壞機場
設施的準備都沒有,陸戰第5 團的先頭部隊第2 營立即發起攻擊,並打破美軍不進
行夜戰的慣例,從黃昏一直打到半夜,完全占領機常陸戰第1 團就沒有陸戰第5 團
那麽幸運,人民軍第18師22團主力已經到達,在陸戰第1 團的進攻正麵利用素砂高
地一帶起伏的丘陵展開了防禦,由於這一帶地形相當複雜,人民軍很善於利用地形
構築陣地組織火力,又有坦克支援,所以陸戰第1 團的進展非常緩慢,到日落前,
才推進了約2000米,因天色將黑,便轉入防禦,陸戰第1 團為了防備人民軍坦克的
夜襲,在陣地前沿埋設了反坦克地雷,以反坦克火箭筒和75毫米無後坐力炮組成綿
密火力網,5 輛M —26坦克並列部署在陣地後方500 米的高地下,炮口全部指向人
民軍方向,步兵則呈環形防禦態勢部署在上述火器與重裝備的兩翼與後方。
當天,麥克阿瑟以及美國7 艦隊司令斯特魯布爾海軍中將、第10軍軍長阿爾蒙
德少將、聯合國軍作戰部長萊特準將等高級將領上岸,在史密斯的師部聽取了情況
匯報,並視察前線。當他們一行,來到陸戰第5 團D 連時,戰鬥才剛剛結束十多分
鍾,T —34坦克還在燃燒,戰死者的屍體尚有餘溫,征塵未洗的士兵看到身穿飛行
夾克,頭戴金燦燦的軍帽(美軍中校以上軍官的軍帽帽簷上有金色的樹葉裝飾,軍
銜越高金樹葉越多),叼著玉米芯煙鬥的麥克阿瑟,不禁大為驚訝,因為在普通士
兵心目中,麥克阿瑟簡直已經成為軍神,特別是仁川登陸的巨大勝利更是麥克阿瑟
的威望達到頂峰,此時能在前線見到麥克阿瑟,實在令人吃驚。麥克阿瑟對於部隊
的表現深感滿意,對陸戰隊的英勇大加讚賞。
17日,陸戰第1 師已形成了正麵寬16公裏,北起金浦機場經素砂高地南至海灘
的戰線。特別是美軍在17日攻占了富平市,更是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獲。富平市是當
初太平洋戰爭結束後美軍進駐南朝鮮時作為補給基地而建的,美軍於1949年撤走後
就移交給韓國軍隊使用,直到1950年7 月被人民軍攻占,在富平市的軍火倉庫裏,
聯合國軍意外發現了美軍在1949年撤退時留給韓國軍隊的包括炮彈和子彈在內的約
2000噸彈藥!而且這些彈藥現在全部可以使用,對於剛剛登陸補給尚不充裕的聯合
國軍而言,簡直是天賜之福!
18日拂曉開始,人民軍不斷以一兩百人的小部隊向金浦機場發動反擊,但是人
民軍反擊部隊人數又少,又沒有重武器支援,根本無法從有坦克支援的陸戰第5 團
手裏奪回機場,隻能是徒增傷亡。
人民軍在登陸後沒有對金浦機場進行破壞,實在令人費解,因為人民軍空中力
量非常薄弱,對機場使用需求本來就很小,而機場距離登陸部隊又近,一旦機場落
入聯合國軍手裏,將大大增加聯合國軍的空中力量。
金浦機場跑道長2000米,寬50米,可以起降大型飛機,是韓國最重要的機場,
對於聯合國軍來說,完整地得到金浦機場不僅可以大大提高補給效率,而且作為前
線機場可以發揮巨大作用。——18日14時20分,美軍的一架F4U 在金浦機場進行著
陸試驗,取得成功後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謝費爾德海軍中將乘坐飛機到達。接著,
一直在日本待機的美國第33海軍陸戰隊航空兵團進駐金浦機場,從釜山立川起飛的
C—54 運輸機也滿載著補給物資一架接一架在金浦機場降落。
就在這一天,後續部隊美軍第7 步兵師開始上陸,首先是第32團,該團總兵力
有5114人,其中韓國人1873人。阿爾蒙德還調整了部署,將負責仁川市區肅清殘敵
和警衛任務的韓國陸戰團調往陸戰第5 團左翼,由美軍第2 特別工兵旅接替該團在
仁川的防務。
截止18日晚,聯合國軍已上陸部隊25600 人,車輛4547輛,各種物資14166 噸。
19日陸戰第5 團在海軍艦炮的支援下,繼續向縱深挺進,擴展戰果。其第1 營
掃蕩了漢江南岸後奪取了俯瞰永登浦的118 、85和80高地。第3 營從金浦機場北上,
肅清了漢江南岸的人民軍殘部,占領了杏州渡口,完成了渡江作戰的準備。
在剛上陸的32團的掩護下,陸戰第1 團全力向永登浦攻擊前進,人民軍在沿路
埋設了大量地雷,為步兵開道的兩輛M —26坦克先後觸雷,堵塞了道路。團長布萊
爾上校派出工兵排雷開路,但在人民軍火力攔阻下,排雷進展緩慢,因此陸戰第1
團前進遲緩,黃昏前後才到達永登浦以南的安養川。
在19日聯合國軍還得到兩個有力支援:美第7 步兵師的第二個團31團也上陸了,
原來前往東海岸遂行佯動的密蘇裏號戰列艦也結束使命趕到仁川海岸,其406 毫米
主炮威力巨大,將為登陸部隊提供可靠的火力支援。
至19日,美軍陸戰第1 師經過五天的登陸戰鬥,總共陣亡165 人,傷979 人,
第十三章 向漢城進軍
9 月19日,陸戰第5 團已經進抵漢江南岸,開始進行渡江準備。團長默裏上校
選擇杏州渡口為渡江地點,雖然杏州渡口右麵德陽山(即125 高地)俯瞰控製著渡
口,但是隻有杏州渡口是惟一可以渡過重型裝備的地方,而且這段漢江江麵隻有550
米,是漢江最窄的地點,隻要渡江之後迅速占領125 高地就能化解不利條件。
15時30分,默裏上校召集所屬3 個營長和3 個連長(分別是擔負突擊任務的H
連連長鮑恩中尉、I 連連長麥克米倫中尉和偵察連連長霍頓中尉)討論渡江作戰。
默裏團長決定采取秘密渡江的方式,所以渡江行動前將不進行炮火準備。霍頓的偵
察連挑選精幹人員作為第一梯隊首先渡江,偵察人民軍江防情況,如果防禦力量薄
弱,偵察連主力立即渡江,占領杏州和125 高地,並排除通向漢城的公路上可能的
地雷,同時在通往汶山的道路上埋設地雷以徹底封閉這一道路。隨後第3 營於淩晨
4時渡江,超越霍頓連向漢城推進,目標是奪取95 高地至35高地一線;第2 營於晨
6時渡江,超越第3營向漢城進軍;第1 營作為預備隊,和配屬陸戰第5 團的坦克連
及團建製內的重裝備一起等待命令渡江。
20時30分,霍頓親自率領由14人組成的先遣隊泅渡過江,其中包括出生在漢城,
熟悉地形並會講朝鮮話的霍萊斯。安德伍德中尉。五十分鍾後,先遣隊順利到達北
岸,稍作休息後便兵分幾路前去偵察杏州和125 高地。
22時10分,各偵察組先後回到岸邊,附近村莊、山口都沒有發現人民軍防守,
卡山少尉率領的偵察組報告125 高地沒有人民軍防禦。霍頓中尉向南岸發出渡江的
信號,9 輛履帶登陸車搭乘著偵察連主力開始渡江,登陸車剛過江中心,輕重機槍
的交叉火力突然從125 高地上傾瀉而下,迫擊炮也隨即開始密集的彈幕射擊,有4
輛登陸車的駕駛員受傷,登陸車失去控製被江水衝到沙洲上——原來在濃重的夜色
中卡山少尉的偵察組搞錯了方向,偵察的是125 高地以西的山頭,在125 高地這一
要地上果然是有人民軍防禦的!默裏團長見秘密渡江已經暴露,便立即命令偵察連
撤回。已經渡過漢江的霍頓先遣隊也遭到了人民軍猛烈火力射擊,默裏隻好也命令
其撤回。霍頓一行冒著人民軍猛烈火力泅渡返回,霍頓被迫擊炮彈片擊成重傷,另
有2 人負傷,1 人失蹤。
20日天亮後,陸戰第5 團開始強渡,第7 艦隊司令斯特魯布爾海軍中將、海軍
陸戰隊司令謝費爾德海軍中將、第10軍軍長阿爾蒙德少將和陸戰第1 師師長史密斯
少將以及隨軍記者團都來到江邊觀戰。
6 時45分在短暫的炮火準備後,I 連乘坐履帶登陸車一字排開,衝入漢江。盡
管125 高地上的人民軍火力相當之猛烈,但是I 連在師、團炮兵和履帶登陸車車載
機槍的火力掩護下,仍渡過漢江,並向125 高地發起攻擊,經過激戰於9 時40分攻
占125 高地。
10時許,團二梯隊第2 營開始渡江,隨即超越第3 營向漢城推進,一路克服人
民軍的節節阻擊,黃昏前後到達大德山至望月山一線。
21日,陸戰第5 團繼續向前突進,逐次突破人民軍越來越強的抵抗,日落前已
經到達鞍山山脈西側的白川一線,漢城已經在望了!
就在陸戰第5 團強渡漢江,向漢城推進的同時,陸戰第1 團也粉碎了人民軍第
18師和第9 師87團在T —34坦克支援下的不斷反擊,經過激戰於22日攻占永登浦,
進至漢江邊。陸戰第1 團能攻下永登浦全靠發現了人民軍防禦的弱點,以第1 營A
連滲透過防線,直接插入人民軍防禦縱深才成功的。戰鬥中人民軍所表現出來的英
勇頑強,終於使美軍意識到攻占漢城並不會像想象那樣容易。
南翼的美軍第7 師32團於21日攻占安養裏,確保了陸戰第1 師的側翼安全。第
7師還派出以第73 坦克營和32團K 連、工兵排組成的裝甲支隊乘夜色突入人民軍防
線,與師偵察連會合後一舉占領了有著1700米跑道的水原機常至21日夜,陸戰第5
團到達漢城以西,陸戰第1 團到達永登浦,步兵第32團到達安養裏,第7 師裝甲支
隊占領水原機場,步兵第31團位於水原以南。當日18時,聯合國軍在仁川和漢城地
區的陸上作戰指揮權正式由第7 艦隊司令斯特魯布爾海軍中將移交給第10軍軍長阿
爾蒙德少將。
就在這天,陸戰第1 師的最後一支部隊陸戰第7 團在仁川上陸,截止21日,聯
合國軍在仁川累計上陸總兵力已達49568 人,車輛5356輛,物資22222 噸。
聯合國軍的兵鋒終於到達漢城,漢城東、北、西三麵環山,南鄰漢江,曆來是
易守難攻的地方。9 月21日,擔負漢城防禦的人民軍部隊是獨立第25旅和獨立第78
團,其中獨立第25旅一個月前剛剛在鐵原組建,原本是為了參加對釜山的攻勢,仁
川登陸後由火車剛在21日緊急運抵漢城,該旅共約2500人,編為4 個步兵營、2 個
機槍營、1 個工兵營和2 個炮兵營,軍官和軍士多是來自中國的百戰老兵。25旅以
漢城以西的鞍山山脈南麓的三個105 高地(分別稱為南、中、北105 高地)為核心
展開了防禦,那裏曾是日軍的戰術演習場,模擬朝蘇邊境的蘇軍防禦工事建有大量
的掩體、戰壕和坑道,成為再理想不過的既設防禦陣地。獨立第78團一部則在漢城
以北展開,主力和從永登浦撤下來的第18師殘部集中是漢城市區作為預備隊。
9 月21日晚,美軍陸戰第1 師提出了進攻漢城的作戰計劃,頗有政治頭腦的阿
爾蒙德少將認為攻占漢城應有韓國部隊參加,特別命令韓國海軍陸戰團和第17團加
入陸戰第1 師的進攻計劃。
第十四章 攻占漢城
9 月22日晨7 時,陸戰第5 團和韓國陸戰團共投入三個營,並列展開,北翼的
美軍第3 營以鞍山山脈主峰296 高地為目標,中間的韓國陸戰團以中105 高地為目
標,南翼的美軍第1 營以南105 高地為目標,並肩發起攻擊。美軍認為隨著登陸的
成功,漢城防禦將是一觸即潰的,樂觀地以為天黑前就能進入漢城市區,但是在鞍
山山脈,卻遭到了人民軍異常頑強的抵抗。——人民軍精心設置的防禦陣地呈花瓣
狀,中間以堅固的重機槍火力點為核心,四周以雙人掩體與戰壕掩護,各火力點又
相互銜接,構成綿密的交叉火力網,輕機槍和衝鋒槍填補了重機槍火力網的空隙,
火力配置上幾乎達到每20米一挺機槍的密度,再加上迫擊炮的直接支援,防禦體係
相當完備。
第3 營在猛烈炮火和空中支援下於9 時許順利衝上鞍山主峰山頂,但是隨即遭
到了人民軍迫擊炮的壓製轟擊,而且人民軍大量釋放煙霧,嚴重影響了空中支援的
效果,看來第3 營是落入了陷阱——人民軍故意將美軍引入無法構築工事的山頂,
以便以迫擊炮和反衝擊給予打擊。
中間的韓國陸戰團企圖先攻下66和88高地作為立足點,再向中105 高地攻擊。
但是就在66高地下遭到了人民軍迫擊炮和機槍火力的交叉射擊,損失慘重,完全被
壓製在高地下,難以前進。
第1 營的攻擊也接連遭挫,鑒於南105 高地是掩護陸戰第1 團渡江的製高點,
如果不能攻占該高地,陸戰第1 團就不可能渡江,因此陸戰第5 團將全團炮火都投
入到該高地,在經過長時間的猛烈轟擊後,第1 營竭盡全力發起攻擊,在付出巨大
代價後於黃昏前攻占南105 高地。
同一天,美第7 師32團對漢城東南290 高地的攻擊也被人民軍擊退。
全天,聯合國軍的惟一收獲隻有南105 高地。
23日從早晨到中午,人民軍對296 高地和南105 高地不斷發起反擊,其頑強與
英勇令美軍感到膽戰心驚,兩個高地的陣地前,鋪滿了人民軍士兵的屍體,但是其
後續部隊呐喊衝鋒依舊毫無懼色!
中午後,陸戰第7 團渡過漢江,史密斯師長將其一部調到陸戰第5 團的後方,
解除了後顧之憂的陸戰第5 團將預備隊第2 營替換了一直沒有進展的韓國陸戰團,
兵分兩路同時攻擊66高地和88高地,激戰至日落,隻有D 連占領了一小塊突擊出發
陣地。
在陸戰第5 團的攻擊方向上,23日全天是毫無進展。這天聯合國軍惟一的進展
是側翼的32團攻占了290 高地和306 高地,切斷了京廣公路,推進到漢江南岸的沙
坪裏人民軍陣地前。
由於經過連續兩天的激烈戰鬥,還沒能攻占漢城,使阿爾蒙德少將和史密斯之
間產生了意見分歧,阿爾蒙德表示如果陸戰隊不能單獨攻占漢城,那麽就將第7 步
兵師參加進攻。史密斯少將為了陸戰隊的榮譽決定在24日的進攻中將拚盡全力。
24日陸戰第1 師的攻擊重點是中路的第2 營,由於晨霧和人民軍大量釋放的煙
霧使美軍的炮火準備和空中支援效果都很有限,第2 營和掩護該營側翼的第3 營的
突擊均告失利。
史密斯中尉指揮的D 連卻在煙霧中未被人民軍發現,意外順利地推進到了66高
地山腳下,但是繼續向山上前進終於被人民軍發現了,於是激戰爆發了,人民軍密
集的火力迫使D 連隻得就地挖掘戰壕來躲避,根本無法再向前突進。陸戰隊的航空
兵竭盡給予支援,F4U 飛機幾乎貼在地麵上對D 連50米外的人民軍陣地進行掃射,
由於飛行高度實在太低,以至於參加直接對地攻擊的10架飛機中有5 架被擊傷。
晨霧消散後,D 連的位置就暴露無疑了,人民軍立即以迫擊炮和機槍進行精確
的轟擊和掃射,到了中午時分,D 連隻剩下了33人,而且正以每幾分鍾倒下一人的
速度在減少。史密斯連長認為與其坐著等死,不如奮力一搏,於是一邊與營長進行
協調,一邊下令準備決死衝鋒。
根據史密斯連長的要求,F4U 飛機對50米外的人民軍陣地進行了掃射,然後長
機發射約定好的信號彈,向人民軍陣地俯衝卻不投彈——就在這時,D 連僅存的33
人在史密斯連長的帶領下,在100 米正麵以鍥形隊形同時開始衝鋒!艦載機假俯衝
的把戲隻能贏得短暫的時間,令人心寒的機槍聲再次響起,衝在最前麵的史密斯連
長首先中彈倒地,D 連官兵一邊用手裏的步槍掃射一邊向前猛衝,終於衝上了山頂,
人民軍的防禦被衝開了缺口,而從早晨開始進攻時D 連總兵力為206 人,到攻占66
高地時已陣亡36人,負傷116 人,傷亡占全連的73%!
陸戰第1 師終於取得了攻擊出發地的66高地,而美軍並不知道66高地實際上是
人民軍在鞍山山脈防禦體係的核心,在這個如此狹小的山峰上之所以發生如此激烈
戰鬥的原因也就在此,隨著66高地的失守,人民軍的意誌與士氣急劇下降,在鞍山
山脈的激烈抵抗也迅速減弱了。
就在D 連浴血苦戰攻占66高地的時候,陸戰第1 團在占領南105 高地的第1 營
掩護下,渡過漢江,但是該團的攻擊遭到了人民軍頑強的抵抗,渡過漢江後幾乎是
寸步難行。
24日,聯合國軍其他部隊進展如下:32團於拂曉時分出其不意攻占沙坪裏,美
軍第187 空降團第3 營空運到達金浦機場,隨即作為第10軍的預備隊,並接替韓國
第17團守衛機場的任務。
當天上午9 時30分,阿爾蒙德來到第7 步兵師師部,與師長勞爾少將、副師長
霍迪斯準將和參謀長希斯上校進行討論,鑒於陸戰第1 師在漢城以西的鞍山山脈遭
遇頑強抵抗而進展緩慢,決定第7 師渡過漢江從南麵向漢城突進,第32團於次日6
時從西冰庫渡口強渡漢江,為了保障第7 師強渡成功,除了將軍直屬海軍陸戰隊兩
用牽引車營的2 個連和第36水陸兩棲坦克牽引車營A 連的2 個排配屬32團外,還將
軍預備隊韓國第17團也調歸32團指揮。準備時間隻有短短16個小時,第7 師立即開
始了緊張的戰前準備。
25日晨6 時,晨霧還未消散,漢江北岸還籠罩在朦朧之中,阿爾蒙德還是決定
按原計劃開始渡江,美軍18門105 毫米榴彈炮、12門105 毫米迫擊炮和12門81毫米
迫擊炮一起開火,由於晨霧彌漫,加上因為處於保持突然性的考慮,事先沒有進行
試射,因此火力準備的效果如何,實在令人懷疑。半小時的火力準備後,第一波部
隊第2 營F 連乘坐履帶登陸車開始渡江,盡管空中F4U 艦載機在不斷盤旋,但是濃
重的晨霧根本不可能進行有效的空中支援,所有人的心都懸在半空,不知F 連會遭
到什麽樣的結局。
不久F 連報告:“全連上陸,沒有遇到抵抗,正向南山急進之中。”第2 營主
力隨即渡江,沒有損失一兵一卒就順利渡過漢江,然後向南山推進。盡管沿途已經
構築好的防禦工事很多,但是出乎意料,人民軍在該地區幾乎沒有部署兵力,第2
營迅速肅清了微弱的抵抗,於15時攻占南山。
32團第二梯隊部隊隨之渡江,第1 營於8 時30分順利渡過漢江,幾乎未遭抵抗
便輕鬆地攻占預定目標120 高地,第3 營跟在第1 營後麵也是很順利渡過漢江,隨
即超越第1 營繼續向漢城推進,切斷漢城東南的公路。隻有最後渡江的韓國第17團
在348 高地遭到了頑強抵抗,經過一天的苦戰依舊沒有奪下這個漢城東郊的製高點。
漢城以西的陸戰第1 師為了配合第32團的渡江行動,也從造成開始發動攻勢。
在飛機和火炮猛烈的火力準備之後,昨日建立奇勳的D 連首先出動,沿著交通壕向
北,悄然運動到88高地東南,猛烈的火力準備剛停,D 連便衝上88高地,殊料人民
軍的抵抗竟異常微弱,與昨日的66高地幾乎是天壤之別,很快便退往中105 高地,
第2 營迅疾銜尾急追,於15時45分攻占中105 高地。中105 高地是鞍山山脈最東端
的山峰,站在山頂極目遠望,漢城市區盡在眼底。
背麵的第3 營連續擊退了人民軍的反擊後,乘勢追擊奪取了北105 高地西北的
無名高地,黃昏前該營首先突入漢城市區,向據守在西大門監獄的人民軍發起攻擊。
但是在陸戰第1 師南翼的陸戰第1 團卻進展遲緩,因為該團進攻地域地形相當
複雜,到處是高地、房屋和灌木叢,人民軍依托有利地形,頑強戰鬥,作戰意誌非
常堅強,美軍常常是一個陣地剛剛奪下,人民軍凶猛的反衝擊就接踵而至,立足未
穩的美軍還沒屁股坐熱就被趕了出來,戰鬥就是這樣一進一退反複拉鋸爭奪。為了
支援陸戰第1 團的進攻,剛渡過漢江的第1 陸戰師坦克營B 連緊急趕來支援。坦克
連剛到達南105 高地,就遭到埋伏在坑道裏的人民軍伏擊,幸虧噴火坦克及時發威,
對著坑道噴射火焰,渾身著火的人民軍士兵從坑道裏衝出,都被坦克上的機槍掃倒,
有的坑道見勢不妙,紛紛投降。但也有一些坑道寧死不降,繼續抵抗,坦克連便用
推土坦克將坑道口封閉。
得到了坦克支援的陸戰第1 團進展神速,很快就突破人民軍的防禦,攻入漢城
市區西南的麻浦,與人民軍展開了巷戰。
25日日落後,美第10軍認為陸戰第1 師和第7 師已分別突破了漢城以西、以南
的外圍防禦,部分部隊已突入市區,加上空軍偵察報告人民軍正在向北撤退,因此
命令各部連夜攻擊。第1 陸戰師師長史密斯少將卻根據陸戰第5 團所遭受的猛烈反
衝擊,認為關於人民軍退卻的報告是值得懷疑的,而且根據東方民族的特點,人民
軍在首都漢城必定會堅持戰鬥到最後一人,所以反對準備不充分的夜戰,以避免夜
戰的混亂和無謂的損失。但是阿爾蒙德軍長卻堅持要求發起夜戰,史密斯師長隻好
命令所屬兩個團連夜繼續進攻,不過他特別提醒兩位團長,一定要緊密協調,千萬
不要為了搶功而貿然突擊,進攻路線要選擇易於識別的道路,要加強進攻前的火力
準備等細節。
陸戰第5 團剛開始推進,就遭到了一支約200 人的人民軍部隊的反衝鋒,人民
軍占據了有利地形,猛投手榴彈,如雨點般落下的手榴彈在漆黑的夜間根本無法看
清落點,因此很難躲避,陸戰第5 團的夜戰就這樣人民軍的手榴彈戰被阻止了,直
到次日淩晨5 時仍毫無進展。
在麻浦的陸戰第1 團從子夜1 時30分開始攻擊,進攻才開始了二十分鍾,就遭
到了有12輛坦克和2 輛自行火炮支援的約700 名人民軍的反擊,陸戰第1 團被迫集
中全團炮火進行攔阻射擊,連續炮擊一直持續兩個多小時,其間隻要炮火一停,人
民軍就衝了上來,迫使美軍炮火不能間斷,以至於炮兵開始警告:“再這樣連續不
停打下去,炮管都要爆了!”可是,炮火一停人民軍就在坦克掩護下發起衝鋒,美
軍步兵又是一迭聲呼叫炮火。一直到5 時30分,人民軍的攻勢才減弱下來,而陸戰
第1 團的夜戰自然也就無從談起了。就在這天夜裏,美軍炮兵創造了整個朝鮮戰爭
中發射炮彈速度的最高記錄:105 毫米迫擊炮平均每門326 發,81毫米迫擊炮平均
每門650 發。4 個炮兵營不僅將攜帶所有炮彈全部打掉,還將軍彈藥所儲存的炮彈
也全部打掉。
在漢城南麵的第7 師同樣也遭到了人民軍的猛烈反擊,盡管南山坡度很陡,但
是人民軍士兵卻很快就衝上了山頂,主峰山頂上的G 連擊退了人民軍的攻擊,但是
守在主峰東側山頭的F 連卻被趕出了陣地,32團第2 營集中預備隊發起反擊,又經
過兩個小時的激戰才奪了山頭。
而在120 高地上的32團第1 營也遭到有坦克支援的人民軍反擊,僅有自保之力
而全無發展進攻之能。隻有120 高地以東的第3 營沒有遇到人民軍的反擊,連夜向
東北推進,作為營先頭部隊的L 連發現了正沿春川公路東進的人民軍行軍大縱隊,
由於人民軍認為348 高地還在己方掌握之中,春川公路是安全的,所以行軍縱隊非
常麻痹,甚至都沒有展開警戒。L 連連長哈裏。麥克邁裏中尉果斷下令攻擊,L 連
的攻擊完全出乎人民軍的意料,人民軍在行軍途中被打個措手不及,轉瞬之間就被
擊毀坦克5 輛、汽車40輛、火炮3 門,死傷數百人,從被繳獲的文件和被打死的高
級軍官屍體可以看出,這是個人民軍相當級別的高級指揮部!麥克邁裏中尉因此獲
得了榮譽勳章。
26日天亮後,陸戰第1 師再次發起攻擊,陸戰第5 團和第1 團都遭到人民軍越
來越強的抵抗,進展緩慢,直至天黑依然沒有取得多大的戰果。隻有剛剛到達的陸
戰第7 團沿開城至漢城公路南下,從漢城東北麵攻入市區,先頭部隊D 連缺乏作戰
經驗,見一路沒有遭到抵抗便以為人民軍已經撤退,沒有派出有力警戒便直入市區,
結果在獨立門附近遭到了人民軍由交叉火力組成的火網,在轉眼之間就有40人死傷
(其中死亡13人)!
一直到黃昏,聯合國軍隻占領了漢城一小部分地區,急不可耐的麥克阿瑟卻在
14時10分就發出聯合國軍第9 號公告,宣布完全占領了漢城。
然而漢城的戰鬥還在持續,27日陸戰第1 師逐步向市中心逼近,越近市中心,
街壘就越多,那都是以沙袋堆積起來,前麵埋設地雷,街壘後方和側翼的建築上部
署機槍、反坦克炮和迫擊炮的堅固據點,摧毀這些街壘美軍都需要先由飛機進行掃
射,再以得到坦克支援的工兵排除地雷,然後坦克掩護步兵衝鋒,一般情況下消滅
一個街壘幾乎需要一小時。陸戰第1 團就這樣步步向市中心進逼,11時占領法國大
使館,15時20分占領蘇聯大使館,15時30分占領美國大使館。而在西北部的陸戰第
5團進展也很迅速,上午奪取了漢城中學,下午攻占中央政府大樓和國會大廈。陸戰
第1 師在整個漢城市區,每占領一個地方就升起美國的星條旗,似乎各個部隊在進
行升旗競賽,這恐怕是受太平洋戰爭中硫黃島戰役那張最著名的升旗照片影響,想
不到陸戰隊的士兵竟會帶著這麽多的星條旗。
9 月28日,陸戰第1 師終於肅清了市區各地的零星抵抗,這才完全占領漢城,
陸戰第1 團的先頭部隊已占領了漢城以北的一些高地,控製了漢城通往議政府和鐵
原的公路。
聯合國軍占領漢城之後,首先在29日舉行了韓國中央政府還都儀式,陸戰第1
師則對漢城北郊進行了掃蕩,肅清了零星的人民軍殘部。
10月1 日,陸戰第5 團開始沿漢城至平壤公路北進,幾乎沒有遇到有力抵抗後
進抵臨津江南岸。陸戰第7 團則沿議政府至鐵原公路北進,隻有在10月2 日遭到人
民軍第31師31團的有組織阻擊,克服人民軍31團的阻擊(這也是聯合國軍在三八線
以南地區所遭到的最後有組織抵抗)後,於10月3 日進入議政府。
人民軍在漢城的防禦,並不是很堅固,也沒料想到聯合國軍會從仁川登陸直取
漢城,因此9 月中旬在漢城的守備部隊隻有約8000人,在永登浦約有5000人,合計
約1.3 萬人(比聯合國軍估計得要多),但其中絕大部分是剛從南朝鮮招募的新兵,
裝備不齊全,訓練更不充分,戰鬥力很弱。而在漢城至水原之間還有約1 萬人,仁
川登陸後約3000人南下增援釜山,其餘約7000人全部增援漢城,使漢城的兵力增至
2萬,但是在聯合國軍幾乎不間斷的空中阻滯下,增援部隊都是逐次到達漢城,而且
損失很大,沒能形成拳頭,因此沒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9 月21日,就是陸戰第1 師開始進攻鞍山山脈那天,朝鮮駐漢城的中央各機構
就開始撤離。看來人民軍並不打算堅守漢城,其部隊在外圍的頑強抵抗隻不過是為
其主力和機構贏得撤退的時間,24日從永登浦撤到漢城的第18師餘部約5000人撤出
漢城,更是預示著人民軍從漢城總撤退的開始。當25日,美第7 師渡過漢江後,人
民軍將防線收縮到了市區。當晚人民軍對南大門、西大門、南山和120 高地等地進
行了強力反擊,而且反擊部隊都有坦克支援,反擊又是持續反複進行,估計那是為
了掩護主力撤退而進行的最後決死戰鬥。當這一反擊失利後,人民軍在漢城就隻能
通過巷戰來進行最後的抵抗了。
第十五章 洛東江前線
仁川登陸後,人民軍最高司令部立即開始緊急調整部署,在仁川漢城方向,由
西海岸防禦司令部指揮防禦部隊對登陸之敵進行反擊,並依托漢江沿岸和漢城建立
防禦;在洛東江方向,由前線指揮部指揮第1 軍和第2 軍,收縮防線轉入防禦並抽
調有力部隊北上增援漢城,然後實施戰略退卻,退守錦江、小白山防線,與漢城防
禦部隊銜接,先集中力量消滅登陸之敵,再調頭對付南線之敵。
9 月15日夜,美第8 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得知仁川登陸已成功上陸後,立即命
令所部於16日零時開始全線進攻。以便形成以第10軍為“鐵砧”以第8 集團軍為
“鐵錘”的局麵,將人民軍主力夾在“鐵砧”上以“鐵錘”砸個粉碎!此時第8 集
團軍建製內編有美軍2 個軍、韓國軍隊2 個軍團,共15萬人,在兵力和裝備上均處
優勢。聯合國軍計劃以美第1 軍指揮美第1 騎兵師、第24步兵師、英國第27旅、韓
國第1 師,從大邱、倭館、大田方向實施主要攻擊;以美第9 軍指揮美第2 步兵師、
第25步兵師從晉州方向實施輔助突擊;韓國第2 軍團指揮韓國第6 、第8 師從大邱
以東向北攻擊;韓國第1 軍團指揮韓國首都師和第3 師沿東海岸向北攻擊,作為兩
翼。但是攻擊開始後,由於戰場上正下著傾盆大雨,空中支援無法進行,而人民軍
則利用惡劣天氣也在戰線各處發動攻擊,美第8 集團軍的攻勢在人民軍的攻勢麵前,
根本不值一提,絕大部分部隊隻是忙於確保自己陣地而根本無暇也無力進攻。
9 月17日,仁川登陸部隊正順利推進,沒有遭到一直所擔憂的人民軍強大反擊,
也沒有中國軍隊參戰的跡象,加上天氣逐漸好轉,空中支援終於可以實施。在這一
係列的好消息鼓舞下,第8 集團軍才真正開始了攻擊。然而在人民軍的頑強抵抗下,
全天毫無進展。
9 月18日,第8 集團軍進攻正麵逐漸開始出現進展,美軍第2 步兵師第38團首
先渡過洛東江,是最大的戰果。
仁川登陸三天以來,人民軍洛東江前線總指揮金策大將一麵將第105 裝甲師主
力和剛從漢城地區起程南下的第9 師87團調回漢城,一麵對前線部隊嚴密封鎖聯合
國軍在仁川登陸的消息,采取種種措施,力爭保持住原有戰線。但是就在這一天,
仁川地區的聯合國軍占領了金浦機場,並威脅到永登浦。至此,人民軍最高司令部
終於明白要想阻止住仁川登陸部隊並保持住洛東江戰線已不可能,因此決心立即調
整部署,命令位於戰線東南端的第1 軍迅速回撤,第2 軍則必須確保現有戰線,尤
其是確保後撤咽喉樞紐的倭館地區。待第1 軍北撤後第2 軍再後撤,企圖在小白山
脈一線建立新的戰線。
9 月19日,美第24步兵師主力強渡洛東江,美第1 騎兵師第5 團則攻占了關鍵
的咽喉要地倭館。洛東江前線人民軍主力的命運開始變得險惡起來。
9 月20日,人民軍在多富洞地區防禦崩潰,人民軍第2 軍各部都開始出現了崩
潰的明顯跡象,而其右翼的第1 師和第13師已經開始崩潰!
9 月21日,聯合國軍仁川登陸的消息終於在洛東江前線擴散開來,紙終於還是
包不住火的,幾天來人民軍一直努力封鎖的噩耗終於無法控製地如同長了翅膀一樣
散布開來,一向以紀律嚴明、戰鬥意誌旺盛、作風頑強的人民軍在得知真相之後,
竟然在刹那間便以令人震驚的速度土崩瓦解!洛東江前線人民軍主力的全線崩潰已
無法挽回,人民軍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危險之中。
第8 集團軍終於完成了在戰線正麵的全線突破,盡管在局部地區人民軍還在進
行殊死抵抗,但是人民軍全麵敗退已成定局,第8 集團軍下達了追擊令。
9 月23日,人民軍最高司令金日成飲泣下令全軍向三八線以北總退卻,第1 軍
且戰且走,逐步撤向錦江以北,建立新的防線;第2 軍退守小白山,利用山區的有
利地形,收攏部隊,爭取對猖狂北進之敵予以打擊。
9 月25日,人民軍再次調整部署,第1 軍加速向西北撤退,與漢城地區部隊會
合,在漢城、忠州、榮州一線建立防線;第2 軍就地展開防禦,堅決阻擊南線之敵
北進。但是南線聯合國軍進展很快,9 月26日,南線美第1 騎兵師先頭部隊與登陸
部隊的美第7 師先頭部隊在烏山會師,徹底封閉了人民軍主力後撤的通道。同時人
民軍完整防線已被聯合國軍撕裂,各部與聯合國軍犬牙交錯,大多已與人民軍最高
指揮部失去聯係,其中第1 軍各部已被切斷退路,隔絕在三八線以南,第2 軍各部
則在當麵之敵緊迫下,無法到達指定地點,更無法形成完整的戰線,而且都已遭到
慘重的損失:第1 軍軍部:9 月27日退到烏致院地區時發現已被美軍1 騎兵師第5
團切斷退路,軍長金雄隻得下令解散軍部,自己僅帶著幾名貼身警衛和參謀翻越太
白山,曆經艱險才回到北朝鮮。
第2 軍軍部:在軍長金武亭率領下從安東經原州回到金化,基本未遭損失。
第1 師:創建於1947年3 月,軍官多為蘇聯回國,有一個中國團,其他團裏也
有相當數量的中國回國士兵,總兵力1.1 萬人,師長是從蘇聯回國的崔光少將。10
月初,大體還算完整的第1 師撤回到原州、橫城地區。
第2 師:創建於1947年3 月,軍官和士兵中很多是從中國回國,總兵力1.1 萬
人,在陝州地區潰敗,跟隨師長崔賢少將(中國回國)回到三八線以北的還不到200
人。
第3 師:創建於1948年2 月,軍官多為蘇聯回國,總兵力1.1 萬人,師長李英
鏑少將(中國回國)。在倭館地區遭到毀滅性打擊,僅餘1800人於10月3 日撤回到
鐵原、金化。
第4 師:軍官多為蘇聯回國,有一個中國團,總兵力1.1 萬人,在陝州地區潰
敗,小股部隊就地開展遊擊戰。師長李權武(中國回國)隻帶著極少數人回到三八
線以北。流落敵後的餘部於11月初與發動第一次戰役的誌願軍會師。
第5 師:即原中國第164 師,總兵力1.1 萬人,師長吳白龍少將(蘇聯回國),
在盈德地區附近退入山脈,最後從山間小路輾轉回到三八線以北,但部隊損失過半。
第6 師:即原中國第166 師,總兵力1.1 萬人,師長方虎山少將(中國回國),
約有2000多人被隔斷在智異山區,後來成為在該地區開展遊擊戰的主力,師主力拋
棄重裝備全速後撤,最後在鹹陽地區遭到美軍毀滅性打擊,殘部於10月4 日到達永
同。
第7 師:創建於1950年4 月,軍官和士兵中基本是從中國回國,總兵力1.2 萬
人,部分部隊流落在智異山、鹹陽以北山區,主力在金泉地區遭到覆滅,隻有極少
數官兵回到三八線以北。活動在智異山、鹹陽以北山區的餘部約5000人於11月初與
發動第一次戰役的誌願軍會師。
第8 師:主力遭到覆滅,隻有約1000人撤回到平康。
第9 師和第10師:在金泉和大田地區竭盡全力進行阻擊戰,以掩護主力後撤,
在激烈的阻擊戰中幾乎全軍覆沒。
第12師:主力潰散後,師長指揮殘部約2000人經原州、春川北上,沿途收容不
少其他部隊的散兵,回到三八線以北地區時約為3000人。
第13師:創建於1950年6 月,軍官和士兵中很多是從中國回國,總兵力0.6 萬
人。在多富洞地區進行長達一個月的血戰,幾乎損失殆荊第15師:創建於1950年3
月,軍官多是從蘇聯和中國回國,總兵力1.1 萬人。在長途後撤中逐漸潰散,但師
的建製尚存,在春川附近越過三八線後到達江界僅餘3000人。
第105 裝甲師:軍官和士兵基本都是從蘇聯回國,裝備蘇製T —34坦克120 輛,
總兵力0.6 萬人。作為人民軍中的精銳部隊,先是被調到漢城地區擔負永登浦、水
原地區的防禦,但是遭到美第10軍的沉重打擊,餘部北撤途中先在倭館、金泉、大
田地區,後在烏山地區連遭攻擊,損失了全部坦克,隻有少數士兵回到三八線以北。
至9 月底,仁川登陸的美第10軍和洛東江一線的第8 集團軍會合後,聯合國軍
全力向三八線推進,9 月29日已全線逼近三八線。此時,人民軍在三八線北地區隻
有少量剛剛組建的新部隊和一些警備部隊,戰鬥力都很弱,已根本無力阻止聯合國
軍的北進,朝鮮戰局來了個徹底的大逆轉。
第十六章 麥克阿瑟的輝煌顛峰
仁川登陸在1950年朝鮮戰局中的作用與影響,用什麽語言來形容都不為過。使
聯合國軍徹底擺脫了被動應戰的局麵,使開戰以來一直所向披靡的人民軍主力遭到
了毀滅性打擊,聯合國軍一舉收複三八線以南的廣大地區,並向三八線以北地區席
卷,幾乎占領整個朝鮮!仁川登陸也因此以出其不意的奇襲在世界軍事曆史上留下
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仁川登陸是麥克阿瑟一手策劃,並力排眾議堅持實施,結果取得了巨大成功,
徹底扭轉了朝鮮戰局,因此麥克阿瑟也贏得了如日中天般的聲威。杜魯門總統和美
國參謀長聯席會議都向麥克阿瑟發出了賀電。毫無疑問,仁川就是麥克阿瑟的豐碑,
但是也正是這樣巨大輝煌的勝利,也應了一句話:走上頂峰之後,就是下坡路!接
著被勝利衝昏了頭的麥克阿瑟犯下了一係列的錯誤:錯誤之一:堅持要求第10軍在
元山再次實施一次兩棲登陸,將美陸戰第1 師和第7 步兵師從追擊中抽調出來,10
月16日從仁川登船,17日起航。但是在元山港水域,人民軍布設了大量的水雷,為
了掃除這些水雷,美軍投入30餘艘艦艇,還出動了直升飛機,整整花費了兩周時間,
付出了損傷10多艘掃雷艦艇和200 多人死傷的代價才開辟出安全航道,當滿載陸戰
第1 師官兵的船隻於10月28日開入元山港時,韓國第3 師已在這裏等待十七天!
(韓國軍隊於10月11日攻占元山)——甚至有人這麽說:簡直不能想象,堅持發動
極富創造性的仁川登陸和愚蠢至極的元山登陸會是同一人!如果不進行元山登陸,
那麽陸戰第1 師和第7 步兵師可以直接用於正麵追擊,這樣兩個戰鬥力極強的師將
會在追擊中獲取更大的戰果,在中國誌願軍入朝之前肅清朝鮮人民軍也未可知,退
一步也可將第10軍和第8 集團軍戰線銜接起來,穩定鞏固聯合國軍的戰線。因為元
山登陸還有一個惡果,就是使聯合國軍被朝鮮北部的崇山峻嶺分割為兩部分。而麥
克阿瑟認為這些人跡罕至的高山是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敵方是不可能進行軍事行
動的。而誌願軍正是越過這些高山向第8 集團軍發起了全麵攻擊!完全可以這麽說,
第8 集團軍在第一、第二次戰役中的慘敗,元山是埋下了禍根。
錯誤之二:在10月15日杜魯門總統屈尊來到威克島與麥克阿瑟會晤中,他扮演
了一個典型的驕橫跋扈桀驁不馴的大功臣角色。當總統的專機準備著陸時,麥克阿
瑟並沒有帶領部下在機場上迎候,而是坐在距離跑道約25米的吉普車上,直到總統
專機降落到跑道上,艙門大開後才下車,當總統走下旋梯時,麥克阿瑟也剛好走到!
更令人吃驚的是,麥克阿瑟竟然沒有向美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的總統敬禮,隻是握
了握手!!(好大膽子!)會晤中,麥克阿瑟習慣性的掏出煙鬥,裝上煙絲後才想
起向不吸煙的總統征詢,麥克阿瑟已經做好了吸煙的所有準備,此時的征詢已經完
全是象征性的禮貌了,杜魯門回答很巧妙:“我吸進的煙量恐怕沒人能及。”當總
統邀請麥克阿瑟共進午餐,麥克阿瑟竟然在餐桌上一再表示歉意,因為午餐後他必
須馬上趕回東京,(他竟然比美國總統還要忙!)當麥克阿瑟的專機飛離威克島時,
他在政治上已經輸了個精光!等待他的將是一條失敗之路。
錯誤之三:麥克阿瑟完全被仁川登陸與戰略反攻的勝利所陶醉,在威克島會晤
中,他自大而狂妄地告訴總統,朝鮮戰爭已經結束。在蘇聯或中國介入朝鮮戰爭的
看法上,表示現在已不擔心這種情況的發生,甚至輕蔑地認為如果蘇聯或中國軍隊
進入朝鮮,那將是一場規模巨大的屠殺。10月12日,根據聯合國朝鮮臨時委員會的
決定,麥克阿瑟下令組成民政援助司令部,準備對北朝鮮實行軍事湛藍。10月20日,
下達第202 號作戰計劃,除美第10軍留下一個師準備在朝鮮擔負占領軍任務,其餘
部隊將逐步撤離朝鮮。然而就在麥克阿瑟著手準備占領朝鮮全境的時候,10月19日
誌願軍秘密進入朝鮮。
錯誤之四:1951年3 月,誌願軍入朝後舉行的第四次戰役結束,聯合國軍的戰
線再次推進到三八線附近,此時杜魯門總統決定發表公開聲明,表示可以考慮停火,
並將聲明的草案交聯合國一些成員國傳閱。而且杜魯門還打算向中國傳遞和解具體
措施,爭取早日結束戰爭。3 月24日,在知道杜魯門這些努力的情況下,麥克阿瑟
沒有經參謀長聯席會議同意就擅自發表了一篇聲明(1950年11月因麥克阿瑟接受采
訪時將與誌願軍作戰時所遇到的問題歸咎於美國政府設置的種種限製,因此杜魯門
頒布了限製高級將領和公務員言論的命令,這一命令通常被認為是針對麥克阿瑟一
人的),聲明中他公然表示如果中國不求和,戰爭將會繼續擴大。——對中國而言,
無疑是最後通牒!
1951年4 月10日,杜魯門簽署撤消麥克阿瑟盟軍最高司令、聯合國軍總司令、
美國遠東部隊總司令職務的命令。而且這一命令在傳達給麥克阿瑟的過程中出現紕
漏,結果麥克阿瑟竟然先是從新聞裏而不是正式文件中知道這一事情的。
仁川登陸使麥克阿瑟戴上了軍事天才的桂冠,輝煌勝利的光環也蒙住了他的眼
睛,使他失去了在軍隊中的一切。
而仁川登陸在軍事上的巨大成就,也很快湮沒在誌願軍如潮水般的進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