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人哥倫比亞被綁背後

來源: 2011-06-16 05:44:27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中國工人哥倫比亞被綁背後

6月9日,3名在哥倫比亞工作的中國石油工人和他們的翻譯遭到哥倫比亞左翼遊擊隊“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FARC)的綁架。

哥倫比亞當局隨後宣布展開海、陸、空立體營救行動,但截至發稿,4名人質仍然杳無音信。

國名源於航海家哥倫布的哥倫比亞,除了其講究技術和配合的足球外,留給世人的印象更多的是暴力、犯罪、毒品和綁架。哥第二大城市麥德林,曾經因為全世界第一的犯罪率被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城市”。盡管近年來哥倫比亞國內形勢有所緩解,但是各種暴力犯罪和恐怖襲擊的消息依然時有耳聞。

中國石油工人遭綁架

據哥倫比亞當地媒體報道,當時中國石油工人正和他們的翻譯以及一名司機駕車出遊。綁架地點發生在南部城市聖維森特-德卡涅特(San Vicente de Caguan),“7名偽裝成平民的綁架者在路上堵住他們,然後施行了綁架。”哥倫比亞陸軍將領哈維爾·弗洛雷斯(Javier Florez)在首都波哥大對媒體稱,“哥軍方已經開始了追蹤行動。”

中國工人和他們的中國翻譯都被綁架者帶往山裏,不過他們的哥倫比亞籍司機則得到釋放。被綁架者屬於中國中化集團下屬子公司Emerald Energy的作業承包商員工,其中3人是中石油集團員工,1人來自山東科瑞石油裝備公司。Emerald Energy是一家在英國上市的哥倫比亞能源公司,2009年中化集團完成了對其收購,從而開創了中國企業成功收購英國主板上市公司的先河。

幾天以來,哥倫比亞海、陸、空三軍的合成部隊Tarea Omega Force,一直在南方的叢林裏搜尋被綁架的中國工人。這支部隊的總人數大概為1.5萬人,是哥倫比亞政府挑選的三軍精英組成。

目前綁匪還沒有和相關公司以及被綁架者家人取得聯係。但哥倫比亞當地警方認為,綁匪的目的僅僅是尋求贖金。哥倫比亞副總統安吉利諾·加佐(Angelino Garzon)已經發表講話,呼籲釋放被綁架的中國石油工人。

關於綁架案,時代周報記者采訪了中化集團,其新聞發言人李強表示,我們正在密切和當地使館、政府和當地公司合作,全力組織營救當中。但是關於具體的狀況,現在不便透露。另外,他對於被綁架工人的姓名暫時保密。

變質的左翼遊擊隊

“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FARC),對許多中國人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名詞,但拉美人卻並不陌生,成立於1964年的這支遊擊隊,可以說是整個拉美地區“曆史最悠久”的反政府武裝和僅存的左翼遊擊隊,估計其現擁有成員8000餘人。

過去,哥倫比亞每年發生的差不多3000多起綁架事件,大部分涉及FARC,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48-1958年之間的哥倫比亞內戰。當時傾向於左翼的自由黨(屬於社會黨範疇)落敗於代表大地主和大資本家的保守黨。落敗後的一部分自由黨人轉向共產主義,其中的一支遊擊隊,由帶有傳奇色彩的曼紐爾·馬魯蘭達(Manuel Marulanda)領導。1966年馬魯蘭達將其手下武裝改組為現在的“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樹起了“打倒寡頭統治、均貧富和土地革命”的大旗。

“曼紐爾·馬魯蘭達”,並非真名,這位神秘的遊擊隊領導人實際叫做佩德羅·馬林(Pedro Marin)。上世紀50年代,一位哥倫比亞勞工聯盟領導人馬魯蘭達因為反對哥倫比亞參加朝鮮戰爭,被警察逮捕後拷打致死,於是馬林選擇了改名。

馬魯蘭達並非農民出身,原是哥倫比亞公共事業部的一名爆破專家。作為遊擊隊的領袖,他自己也是戰鬥好手,以致有一個外號“Marulanda de Tirofijo”,意為“百發百中的馬魯蘭達”。他本人非常神秘,甚至有人懷疑馬魯蘭達不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隻是一個共同稱呼而已。2008年5月24日,哥倫比亞政府宣布:馬魯蘭達已經死亡,死因可能是心髒病。

直到上世紀80年代,FARC還是一支相對純粹的左派武裝。他們主要活動於貧苦的農村,這裏往往是政府統治的盲點。實力雖然不算很強(估計隻有千餘人的武裝),但是因為其挑戰哥倫比亞社會種種不公的形象,而曾經獲得過國際社會的支持。

但這之後,FARC逐漸開始從事販毒、綁架和種種恐怖主義的行為,以毒資和綁架贖金充當活動經費,組織開始變質。

南美著名的毒品可卡因給FARC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武器裝備一度比政府軍還要先進,成員也開始急劇膨脹到1.8萬人,最盛時控製了哥倫比亞三分之一的土地。在控製地區種植可卡因並且征稅,也向居民征稅並且繼續從事綁人勒索的勾當。當時估計一年所得達8億美元。另外,還因大量使用“娃娃兵”而被世界輿論關注。

1984年,FARC和哥政府進行和平談判,成立了名為“愛國同盟”的合法政黨,並且加入了國會。但是和平並沒有到來,右翼勢力、敵對毒品販子和軍方秘密暗殺小隊不斷暗殺愛國同盟成員,慘遭毒手者達3000人,包括多名議員和總統候選人Bernardo Jaramillo Ossa。1994年,“愛國同盟”解散,武裝鬥爭再度爆發。

FARC式微 綁架盛行

進入21世紀,FARC勢力開始由盛轉衰,以兩件事為標誌。一是“9·11”事件後國際社會對恐怖主義的廣泛抵製,而FARC被美國列為恐怖組織;二是阿爾瓦羅·烏裏韋·貝萊斯(Alvaro Uribe Vélez)2002年當選哥倫比亞總統。1983年,烏裏韋的父親、一個富裕的牧場主被FARC綁架並殺害,使得烏裏韋在執政後誓以徹底清剿FARC為己任。2002年,FARC劫持了一架在哥倫比亞南部的客機,綁架了一名承擔和平談判任務的議員,這樣就徹底關上了和談之門。

烏裏韋的清剿計劃有兩個關鍵支撐,一是組建精英特種武裝,二是依靠美國的強力支持。美國不但提供了高達30億美元的援助,並且派遣軍事顧問直接指揮哥政府軍的行動,有超過900名美國軍事人員被部署在哥倫比亞,包括情報專家、技術人員和特種兵。在名為“Plan Patriota”(愛國計劃)的清剿之下,FARC的勢力開始萎縮,目前僅僅活動於靠近委內瑞拉的西南部山區。

2007年8月開始,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介入哥政府和FARC的談判,一度引發了兩國之間的外交危機。這是因為,出身於富裕家庭且接受正統西方教育(牛津大學)的烏裏韋和查韋斯兩個人格格不入,他指責查韋斯暗中幫助FARC。此外,在查韋斯的影響下,到2008年2月,FARC釋放了自己手中750名人質中的6名,但哥政府軍卻在此期間發起攻勢,先後打死了FARC7名最高領導人中的兩人,查韋斯怒不可遏。

2010年8月,胡安·桑托斯(Juan Santos)取代烏裏韋成為總統,清剿勢頭不減,從當年1月到9月,357名政府軍人員在與遊擊隊交戰中死亡,受傷1382人,遊擊隊方麵死亡473人。9月,政府軍擊斃FARC 司令霍熱·布裏賽諾(Jorge Briceno)。

盡管如此,哥倫比亞的治安形勢卻出現了惡化趨勢,根據哥倫比亞官方數據,2010年有282人被綁架,相對於2009年上升了32%。

歸根到底,哥倫比亞以及拉美其他地方普遍出現的貧窮和嚴重的兩極分化才是各種犯罪以及反政府武裝出現的根源。曆史悠久的寡頭經濟掠走了大部分豐富自然資源換來的財富,農村地區人口增長迅猛,產生了大量破產和失地農民。

此外,南美地區還是人種大熔爐,白人、馬斯提佐人(Mestizo,歐洲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穆拉托人(Mulatto,白人和黑人的混血)、桑波人(Zambo,印第安人和黑人的混血)以及印第安人之間族群矛盾由來已久。

當下,哥倫比亞的兩大出口產業石油和咖啡前景均不明朗,需要有新的開探來抵消日益減產的石油,而咖啡的收獲和價格前景令人沮喪。

今年3月,加拿大石油公司Talisman Energy的子公司South American Exploration向綁匪支付了260萬美元以後,贖回被綁架的20名員工。當時桑托斯總統對在該國的跨國公司發出警告,如果他們繼續向叛亂者支付贖金或者保護費,哥倫比亞將不再歡迎他們。“他們要知道,和綁架者私下裏達成協議支付贖金,這是觸犯哥倫比亞法律的。”桑托斯表示。

但是,根據過往的經驗,從FARC那裏贖回人質並非易事。以同樣在拉美沒有多少政治恩怨的日本人為例,1991年兩名東芝技術員工被綁架4個月以後才被釋放,2001年2月,一名日本企業家被綁架後遭勒索2500萬美元,最終被殺害。2010年3月,又有一名日本男性被綁架4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