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諧社會的核心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諧社會的核心
兔年新春,由衷的祝願祖國‘繁榮昌盛,長治久安’。中華民族正處在曆史發展的最高點,而維持不墜,繼續提升往往比‘從無到有’更難。很多善心人士新年新歲去教堂,去佛廟為國運昌盛,家庭幸福禮拜燒香;而我在此和大家一起學一章論語(聖經版),恭錄如下: 顏回篇第十二 12.11 君、臣、父、子、章
(齊景公-時齊國的國君;信如-假若;吾得而食諸-能吃得下嗎?轉不安之意;)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言:“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曆史記載齊景公是一個奮發有為的皇帝,他向孔子請教治國之道,孔子說了這八字真言,齊景公領悟到:要一統天下,必須從皇帝自身做起,才能要求為臣的忠君事國,才能要求百姓講求道德,踐行人倫,才能使國家進入法治社會,從而達到天下大治的目的。否則,國君無道,為臣不忠,道德淪喪,男盜女娼,國亦不國,縱有豐富的美味,我麵對此狀,能吃得下嗎?
經文記載的明明白白,可是有人故作深奧,把經文歪曲理解得‘不能理解’,山人無言。
在精神層麵上我們能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認識,那麽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就會各司其責,各盡所能。生活中出現了問題,領袖和社會精英們就必須檢討施政綱領,不要以為‘倉廩足’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做家長的除了對孩子提供物質的需要,更不可忽視道德教育;年輕人不要以為過節打二通電話,寄一點錢就是‘盡孝’了-‘孝’是對養育之恩的終身感激。
這是兔年新春我讀這一章經文的感悟,和朋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