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通膨的那些日子
按: 1992 年的銀行流水帳單、超市購物單據、和當時購物時的日記詳細記載,真實反映了當年超級通膨下,普通老百姓生活的情況。
由於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美國以大量發行貨幣的方式來緩解其巨大國債的壓力,造成美元快速貶值,這樣一來很可能會造成通貨膨脹。回想起 80 年代底和 90 年代初,巴西超級通貨膨脹的那些日子,真是有點害怕。可能一些年輕人或剛到巴西的朋友沒有這些體會。這兩天,不經意間打開 1992 年的日記本,發現當年銀行收入帳單、超市購物單據、和日記上的購物詳細記載。這些簡單的收藏,真實記載了當年超級通膨下,普通老百姓生活的情況。
1992 年,巴西官方記載的全年通貨膨脹累計 1158.00% ,更有其甚的是 1993 年全年累計 2780.60% 。巴西貨幣象走馬燈一樣地換啊換,一會兒 Cruzado, Cruzado Novo, 一會兒 Cruzeiro, Cruzeiro Real 。由於錢變得大的難以數數,央行換錢時就在老貨幣後麵去 3 個零。來不及印錢時,就在老貨幣上蓋個章。華人也記不住錢的名字,為簡單起見,都稱為巴幣。圖 1 是 1990 年 5 月 到 1994 年 9 月流通的 1 百萬 Cruzeiros ,剛發行時值 1 萬 1 千美元。到 1994 年 7 月巴西開始發行 “ 硬通貨 ” Real 時,這張紙幣早就一文不值了。在百度的網站上,常看到有人發帖問收藏有 xxx 巴西錢幣,值多少人民幣?可以說這些貨幣大部分都沒有實際價值。
圖 1 1990 年 5 月 到 1994 年 9 月流通的 1 百萬 Cruzeiros
當時,筆者還在巴西讀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獎學金由科技部科研基金會或教育部教育基金會直接發, 1992 年 9 月份為 1,569,550.00 Cruzeiros 。用中國的表達方法,就是一百五十六萬九千五百五十個克魯澤如斯。圖 2 是筆者這個月巴西銀行的賬目流水單,上麵記則著 9 月 4 日獎學金進到戶頭後,轉入定期存款( Poupança )。當天匯率是 1 美元等於 6040 巴幣, 也就是說,這個月的獎學金相當於 260 美元。 7 和 8 月份領到也是這個數的巴幣,但 7 月份相當於 409 美元, 8 月份已變為 327 美元了。當時通膨較高,政府不定期的調整獎學金,如 6 月份的獎學金為 1,350,000.00 巴幣, 6 月 4 日匯率為 1 美元等於 3050 巴幣, 相當於 442 美元。 10 月份的獎學金已升為 3,544,386.00 巴幣,但 10 月 9 日匯率為 1 美元等於 9250 巴幣, 這個月的獎學金就相當於 383 美元。當時我們總是在安慰自己,在巴西讀研究生,一不小心就成了百萬富翁。圖 2 上筆者的存款已達兩百多萬巴幣, 但按當天匯率算,也就是 355 美元。
圖 2 筆者巴西銀行戶頭 92 年 9 月 21 日賬目流水單
在這麽高的通貨膨脹經濟形勢下,巴西人已養成通膨文化,在領薪日,先到超市買東西。那麽超市裏,最忙是物價員,不停的打卡標價。而筆者也是,一到發獎學金的那天,扣除 馬上的 開支,先到當地的華人旅行社換美元,這才心裏踏實。另外的辦法是把錢存入定期存款( Poupança )當月的利率加上通膨指數為 25.19%, 或基金 (CDB), 當月的利率加上通膨指數為 25.95% 。圖 2 上可以看出,定期存款到期後除本金外,有兩筆進賬,一是央行的通膨指數調整,一是利息本身。
那末,當時的物價情況如何?圖 3 是筆者 1992 年 6 月 11 日和 9 月 8 日在學校大院內的超市買東西的賬單掃描件。圖 4 是 9 月 8 日的日記對當日購物的詳細記錄。大概是這樣: 6 月 11 日購物時一打雞蛋, 2580 巴幣,相當於 0.81 美元; 500 克的奶粉, 6885 巴幣,相當於 2.15 美元;到 9 月 8 日購物時一打雞蛋, 4775 巴幣,相當於 0.789 美元,巴幣漲了 185% , 但按美元算,基本上沒變; 500 克的奶粉, 10230 巴幣,相當於 1.69 美元,巴幣漲了 149% , 但按美元算,反而降下來了; 9 月 8 日購物時其它用品如 1 公斤鹽, 1785 巴幣,相當於 0.295 美元; 5 公斤大米, 15790 巴幣,相當於 2.61 美元,上麵還專門注明大米漲的最多,兩個月漲 77% ;等等。 9 月 8 日的購物總共開支 167,793.00 巴幣現金,相當於 23.73 美元。
圖 3 1992 年兩天超市購物賬單 圖 4 1992 年 9 月 8 日日記
從 1989 年來巴西讀書到 1994 年畢業,剛好是巴西通膨期。這幾年記下來的日記,對匯率和銀行利率很敏感,幾乎天天都有詳細記載。如圖 4 的日記上,首先講從基金取出 30 萬巴幣相當於 49 美元。接著就是購物的主要項目的物價。最後是當天美元匯率, 上麵寫著:美元沒跳,還是 6050 ,但股票上漲。需要指出的是,並不是人人都不喜歡通膨,銀行家就特別好這一口。當時,銀行的生意特別好。筆者一個窮學生,幾乎天天到銀行,忙著看戶頭上獎學金是否到,並想辦法把那幾個錢及時放到能生錢的基金或定期存款裏麵。 因為晚一天,就損失 2-3% 。而銀行就是這 2-3% 的受益者。
1994 年,巴西政府推行 Real 計劃,總算遏製了通膨這頭怪獸。巴西為此付出十多年經濟緩慢發展的代價。到現在巴西人對超級通膨還是心有餘悸。近年來,巴西經濟躲過全球經濟危機,貨幣穩定,略有上升, 1 個美元相當於 1.70 個巴幣。筆者雖然每個月不再入賬 “ 百萬 ” ,但每年光給政府上交的所得稅,就能夠給 2 個博士研究生發獎學金。
就整體上來講,巴西社會分為 4 個階層: A ( 家庭月收入 7500 巴幣以上,相當 4500 美元, 占巴西人口 5-10%) 、 B ( 家庭月收入 5000 巴幣以上,相當 3000 美元,占巴西人口 15-20%) 、 C ( 家庭月收入 2500 巴幣以上,相當 1500 美元,占巴西人口 35-40%) 、 D ( 家庭月收入 510 巴幣以上,相當 300 美元,占巴西人口 35-40%) 。由於經濟良性發展,占人口 70% 以上的 C 、 D 階層民眾購買力大大增加,手機、電腦和家用轎車的市場都在 A 、 B 、 C 階層民眾。盡管巴西有 1 億 9 千萬人口,隻是不到 3 千萬人有銀行戶頭。有了通貨膨脹,最受影響的是廣大民眾,他們沒有銀行戶頭, 也沒有基金或定期存款。每個月的錢發到手,要麽馬上買東西,要麽錢放著聽任貶值。所以,巴西民眾思穩心切,都知道通貨膨脹不是個好東西,老百姓都不想再過這樣的日子。(由於技術原因,本文圖片暫每上傳,希諒)
(保留版權,轉載使用本文包括圖片,請與一 航聯係。所有收藏係個人愛好,恕不回複協商轉讓事宜,謝謝)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