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中國古代沒有產生自然科學

來源: 2009-11-10 03:46:56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為什麽中國古代沒有產生自然科學

 1) Big picture:航海、貿易
  狹義上古希臘終止於亞曆山大大帝在巴比倫城的仙逝,或者更廣義的,終止於古希臘被羅馬帝國征服。所幸的是,羅馬帝國是希臘文明的崇拜者和繼承者。希臘文明起源於什麽時候,至今大家都還在爭論。狹義上,古希臘文明起源於約公元前 800 年 (800 BC) 左右,特別是以 776 BC 的奧林匹克比賽時開始。希臘文明的前身是邁錫尼 (Mycenae) 文明。Mycenae 本身是 1000 BC 前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上最重要的城市,熟悉荷馬史詩 (伊利亞德和奧德賽) 的人都知道,在希臘進攻特洛伊 (Troy) 的十年戰爭中,希臘軍隊的總指揮阿伽門農國王實際上就是 Mycenae 的統治者,希臘城邦的盟主和領袖。當然在 Crete (克裏特) 島嶼上曾經產生過更早的、一度輝煌燦爛的 Minors (米諾斯) 文明 (也就是我們教科書上通常說的克裏特文明),但是現在一般傾向於邁錫尼文明和古希臘文明並不等同於米諾斯文明,此乃題外話。不過,鼎盛時期的米諾斯文明對邁錫尼文明有過重大的影響,卻是事實,這在許多希臘神話中都得以體現。我這裏並不打算涉及米諾斯文明,但是附帶提及一下米諾斯人對理解古希臘文明為什麽會產生自然科學可能是有所好處的。克裏特因為是一座海島,所以遭受戰爭摧殘的可能性比其它文明就少多了 (現在傾向米諾斯文明毀於自然災害,例如地震和火山噴發等,不像隨後的希臘大陸上的邁錫尼文明,主要是毀於外族入侵),但是也唯其如此,米諾斯人主要以從事海外貿易為主;也許正因為這點 (米諾斯文明對邁錫尼文明的影響),再加上古希臘的地理特征,商業和海事貿易也是古希臘文明的一個主要特征,而我認為這點是古希臘為什麽產生自然科學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希臘文明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雅典文明。那些作品能夠幸存至今的古希臘擎天巨柱,那些曆史學家、科學家和政治作家,例如希羅多德、修昔底德、色諾芬、赫拉克裏特、德漠克裏特、柏拉圖、阿基米德、歐幾裏德、阿波羅尼斯、畢達哥拉斯、亞裏士多德以及國王托勒密等,幾乎全都是雅典人或支持雅典的 (當你見到這一串閃閃發光、永垂不朽的名字時,你是否會肅然起敬?)。著名畫家 Raphael 曾經有一幅油畫,稱為 “Philosophical School” (亦即為哲學學校,請大家注意一下,Philosophy 這個詞語的本意是“愛好智慧”的意思,“哲學”這個詞語在古希臘甚至在牛頓時代,基本上就是指數學和自然科學),在這幅話裏 Raphael 將一大批古希臘哲學先賢聚集於此。例如最中間的兩人就是古希臘文化的基石人物:柏拉圖 (左) 和他的學生亞裏斯多德 (右);而在最右邊,幾何學大家歐幾裏得正彎著腰在聚精會神地闡釋幾何學......

  如果大家打開地中海地圖,你就會發現,古希臘文明的中心:伯羅奔尼撒(Peloponnese) 半島基本上被地中海海水包圍,它與其說是個半島,還不如說是個島嶼。因為這個原因,古希臘地區和愛琴海對岸的小亞細亞曆史上就有發達的航海業和商業貿易--很顯然,航海業和商業貿易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在荷馬史詩“伊利亞德”的記載中(盡管荷馬史詩不能算是曆史,至少不是正史),阿伽門農就是率領希臘海軍橫渡愛琴海攻擊特洛伊的;在古希臘抗擊波斯帝國的入侵時,雅典的王牌海軍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之一。當時世界的中心還是中東,以新巴比倫王國和波斯帝國為代表,其商業貿易非常發達,而這些也直接或者間接地促進了古希臘航海和商貿的繁榮。古希臘眾多的海港城市從地中海不同國家和城市貿易中,也泊來了不同的文化和宗教,同時也將希臘本身的文化向周邊地區傳播。在古希臘文明的鼎盛時期,希臘城邦並非隻局限於伯羅奔尼撒半島和巴爾幹半島,而是擴展到了整個地中海地區,包括小亞細亞,北非,埃及,西西裏島等地。這些文化上的交流和融合我覺得對科學的產生是很重要的,盡管這肯定不是充分條件,因為當時的中東也具備這一條件(文化的融合和衝突、繁榮的商業貿易,盡管航海比較差)。

  與此同時,盡管當時在世界上其它地區也有很發達的文明,但是這些地區對自然科學的產生並沒有作出什麽很大的貢獻。自然科學的核心:基於邏輯的精確思維,亦即 precision thinking,在這些地區最多可以說是有某項樸素的萌芽。這些著名的文明包括美素不達米亞、印度、中國,以及隨後征服希臘的古羅馬人:Etruscans 人。這些文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以農業而不是航海業為主 (等下回過頭來我們再對比一下古希臘文明和我們的春秋戰國時代,也許是很有趣的)。農業能帶來生活的穩定,但是也似乎是阻礙思想交流的罪魁禍首。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蘇曉康和王魯湘編輯的河殤?該係列劇就是對華夏黃土文明的反思和批判,逐步引入對西方蔚藍色文明的介紹。這裏的蔚藍色文明,主要是指以雅典文明為代表的文明,其它西方文明,也並沒有取得驚天動地的影響,一度輝煌燦爛的米諾斯文明消失了,埃及文明被征服了。所以若論華夏文明,其實反思一下尚可,批判大可不必。

  當時的大環境大抵如此。然後我們再來比較具體地看看古希臘的宗教 (暫且用這個詞語,因為古希臘並未產生什麽宗教)和他們的政體:這些涉及他們社會文明的組織形式,以及他們的思維習慣,肯定在很大程度上和他們為什麽創立了現代科學體係息息相關的。

2) 神話和宗教
先說一下,我隻是說到哪算哪,隻算是茶餘飯後說說自己的看法而已,很多結論應該是不可靠的,所以大家將這看成是拋磚引玉之意好了,所以任何批評指正,我都是很歡迎的。

大家看到,古希臘曆史上就不是一個以農耕為主的社會,這和其它主要文明是有區別的;同時海事貿易本身也極大地促進了思想的傳播和交流。也許因為這點,希臘神話自古就豐富多彩,他們崇拜的神很多,宙斯 (Zeus) 不過是其中最高統帥而已。這點和起源於美素不達米亞和小亞細亞的西方三大宗教 (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 是截然不一樣的。三大宗教有個大同小異的舊約聖經 (盡管名稱不一樣),其核心部分、也是主要的共同點,就是西方三大宗教都信奉一個唯一的、無所不能的、至高無上的神:耶和華 (猶太教裏稱為雅威,伊斯蘭教裏稱為安拉)。這個神是如此萬能,乃至任何人可以將那些可知的、不可知的、塵世間的、精神上的一切,包括困惑、歡樂和愁苦,一股腦兒通通歸結於這個全能的主。聖經裏上帝就給 Abraham (也就是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教徒的共同祖先) 許諾迦南是以色列人的土地,以色列人就死死守著這個上帝的諾言,亡國後兩千年來都在為複國孜孜以求。當然這是一神論的好處,否則以色列人恐怕早就從地球上絕跡了。但是反過來,若論及理性和科學的興起,因為以色列人 (以及更廣泛的,閃米特人) 將一切可知的不可知的通通歸結於一個神,因此科學在這樣的土壤裏就被扼殺了。

希臘神話是多神的,和三大宗教那個至高無上的、能主宰一切的神格格不入。耶穌和聖保羅等人創立基督教後,就被希臘文明 (特別是雅典文明) 的崇拜者和繼承者的羅馬帝國殘酷鎮壓,前後長達四百年,就是明證。希臘神話中的神仙,immortals,並非無所不能,他們隻不過比凡塵中的芸芸眾生能力強些罷了。他們住在奧林匹亞山上,並非高高在上,而且神仙們也參與凡塵裏的俗事。比如我們可以看看伊利亞德裏的神仙們是怎麽樣參與希臘城邦攻擊特洛伊的戰爭的。希臘城邦和特洛伊之間的戰爭,與其說是  Achilles 和 Hector 之間的爭鬥,倒不如說是神仙,特別是 Aphrodite 和 Hera、Athena 之間的爭鬥。這 Aphrodite 和 Athena 都是 Zeus 的女兒,Hera 卻是 Zeus 的妻子,這三人卻被一個流浪兒 Paris (盡管他是王子,但是畢竟是凡人一個) 捉弄,豈不怪哉......而這 Zeus 主要在扮演平衡者的角色,一會兒幫助特洛伊,一會兒幫助希臘,甚至不惜讓自己的兒子 Sarpedon 死亡......Zeus 的能力別說和耶和華相差十萬八千裏,即使比起我們的玉皇大帝,也是相差很多檔次。更奇特的是,Zeus 的兒女有神仙,也有凡人,例如愛神 Aphrodite 和戰神、智慧女神 Athena 都是神仙,而他的女兒斯巴達王後海倫 Helen,以及他老人家欽定死亡的兒子 Sarpedon 卻是凡人,而 Zeus 的另一個孫女兒,叫做阿麗亞德涅 (Ariadne),戀愛不成竟然被一個凡人遺棄於荒島,這種奇恥大辱,Zeus 他老人家也不出麵管管......可見,希臘神話神話中的神仙不過是一些虛構的 deities 罷了,開句玩笑,他們和凡人之間的等級區別可能還比不上印度種姓之間的那種等級森嚴。

所以說,在這樣紛繁複雜的信仰下,古希臘文明很難產生有實質意義的宗教。而那時在世界上的其它主要文明中,印度的釋迦侔尼在開創佛教,中國處於春秋戰國時代,孔子、孟子等正在創立儒家文化,一種半宗教性質的東西。但是古希臘是個例外。所以,當古希臘人有了困惑,有了疑問,或者在生活中有了什麽需要,他們不會去求助神,或者寄托於神 (因為神一點都不強大,承載不了他們的希望和寄托),而是依賴自己去思索,去求證。

在中國曆史上,和古希臘曆史上同時期的是春秋戰國時期。而且,在我看來,如果論及中國曆史上哪段時期和古希臘最為相似,我覺得也是春秋戰國時期,特別是春秋百家爭鳴的時期。中國曆史悠久,若論國力,基本上以北宋最強,但是唐朝卻是中國文化的頂峰。不過,中國文化的框架和基調,卻是在春秋時代就定好了 (當然,你可以不同意這個說法),唐朝時代不過是在那個基調上達到了一個高峰而已。這有些類似於我現在所掌握的數學知識,例如微積分,足以讓阿基米德看得眼花繚亂和目瞪口呆,但是現代科學的邏輯和思維框架,卻是出自阿基米德等之手。在我看來,中國曆史上最可能產生自然科學的朝代,也首推春秋百家爭鳴時代,尤其是墨子學說。以後的,特別是儒家學說在西漢被定位國教之後,產生自然科學的可能性就越來越渺茫了,為什麽呢,因為儒家學說是重實用的、很中庸的學說,它排斥理想,這和自然科學對理想和完美的追求,基本上是背道而馳的。當然,你可以說我們以後有四大發明,有九章算術,有祖衝之的圓周率測定,有本草綱目等,對,沒錯,但是這些都是基於能工巧匠的經驗之談,比如說祖衝之的圓周率測定,確實是登峰造極的奇跡,但是這和自然科學的那種 precision thinking 是兩碼事。

好,讓我們具體看一看、比一比古希臘和春秋時代幾位有代表意義的先賢,可能是很有意思的。我們的春秋時代也曾是群星燦爛的時代,老子、孔子、孟子、墨子、韓非子等,無不是熠熠生輝的人物;古希臘的大師就更多,我選柏拉圖、亞裏斯多德師徒以及歐幾裏得、阿基米德師徒為代表,前兩人是古希臘科學體係中涉及 WHY 的代表人物,後兩人是涉及 HOW 的代表人物。春秋時代,也許我們並不缺乏涉及 WHY 的人物,例如孔子和墨子等,但是若想找到和歐幾裏得、阿基米德師徒這樣涉及 HOW 的人物相匹配的,可能相當困難,能有些相似的,也許隻有墨子。

墨子是誰,好像現在誰也說不清,甚至有的印度人 (例如胡懷琛所言) 認為墨子是印度人,是尊貴的婆羅門,不過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墨子及其門徒為“對抗”孔子學說而發展了墨家學說。從自然科學的角度而言,墨子最大的“貢獻 ”是其墨經闡述了認識論和邏輯學。就具體的“科學”而言,墨子學說還涉及到比較樸素的天文學、幾何光學和靜力學,例如比較著名的有“小孔成像”原理。不過墨子最值得稱道的還是其邏輯體係的創立,而不是某項具體的發現 (例如墨子本人就是位不錯的機械專家),盡管這種邏輯體係有別於古希臘文明中那種基於邏輯範式的體係。當然,這不是說其他學派就完全沒有涉及自然科學,例如流傳甚廣的一句“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就語出莊子,這句話本身就有很強的思辯色彩,乃至毛主席他老人家都引來間接“指導”新中國的科研,盡管從現在的物理學看來,這句話基本上不對,例如你無法將能量劈得比普朗克常數還小,對不對?不過相對而言,墨子的邏輯體係對於中國古代產生自然科學與否是最重要的因素,因為隻有“合理”的、較完整的邏輯體係才會產生合理自洽的認識論和方法論,而這正是自然科學的精髓,恰恰是我們以前所缺乏的。可惜墨家學說在當世未得青睞,後來儒家在漢代被尊為國教後,墨家學說就基本上沒有什麽影響了,自然,他的邏輯體係也不再對咱們有什麽影響。當然,我這也是道聽途說,嗬嗬,別問我墨子的邏輯體係是什麽東西。

前麵說過,古希臘先賢之中,Aristotle 是涉及 WHY 的代表人物,Archimedes 及其老師 Euclid 是涉及 HOW 的旗幟性人物。說句題外話,其實阿基米德並未直接求學於歐幾裏得,而是從師於歐幾裏得的一位學生,所以阿基米德實際上是歐幾裏得的徒孫。但是阿基米德去埃及亞曆山大確實是想拜歐幾裏得為師的,這也是他老人家一輩子唯一一次離開他的老家西西裏島敘拉古王國 (Syracuse)。Euclid 和 Archimedes 師徒是涉及 HOW 的旗幟性人物。他們 (特別是 Archimedes) 開創的公理體係對自然科學的產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整個現代科學的框架都是建立在 Euclid 和 Archimedes 所建立的公理體係基礎上的,例如艾撒克*牛頓的不朽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就是仿照 Euclid 的“幾何原本”模式寫的。以歐幾裏得和阿基米德為代表的科學大師,這種追求 HOW 的精神以及其背後的以公理體係為框架的邏輯體係,正是其他諸多文明所缺乏的,而這恰恰是現代科學的根基和框架。就數學而言,那個時期的一些數學家們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例如畢達哥拉斯的有理數理論甚至上升到了某種信念的“高度”;現在我們對不定方程的了解本質上並不見得比丟番圖高多少;阿波羅尼斯的圓錐曲線論幾乎將圓錐曲線 (拋物線、橢圓、雙曲線) 的重要性質一網打盡,直到大思想家笛卡兒提出解析幾何後才有了實質性的進展,等。但是古希臘文明對自然科學的最大貢獻,還是以阿基米德為代表的公理體係的創立。阿基米德本人可敬但是也可悲的一點就是他畢生潛心於研究,不熱衷於授徒,他沒有像歐幾裏得一樣有傳人,盡管他取得了比歐幾裏得更高的成就,但是他沒有寫出“幾何原本”那樣不朽的宏篇巨著。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為什麽中國古代沒有產生自然科學
  • 葡萄牙華人\'搭鋪\':無婚姻關係行婚姻之實
  • 全球黑道盯上中國人:人多、錢多、防備少(組圖)
  • 《國家地理》――那些經典的讓人無語的圖片
  • 海外華人的煩惱與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