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花見
花見
春節過了,三月到了,各地的櫻花都會盛開,母校校園的櫻花也會開。 仿佛是春去秋來的標誌,冬天結束了,春天真正到了。又仿佛是給新學期開學的同學,舉辦一個櫻花節。過了櫻花節日,同學們方才開始安心用功讀書。
櫻花盛開季節,每個同學都會去看看櫻花,在花下拍個照片什麽。同學們此時是一個機會,和女友,或者邀請其他武漢三鎮的其他學校同學, 或者老鄉朋友,一起來賞櫻聚會。後來母校的櫻花名聲越來越大,武漢和周邊縣市的市民攜家帶口,來到母校。這個季節校園裏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各種和櫻花相關的活動,也一並開展,助興添彩。
盡管正常校園節奏被攪亂,同學們視乎不以為意,反而覺得幸運,幸運學校成為一時文化話題,幸運自己能夠在全中國最美麗的學校讀書。所以有的同學講,櫻花為母校贏得的聲譽,超過所有學術研究成果。因為有櫻花,中南地區最好的學生一定選擇去母校念書。
其實櫻花季節並不長,大約2個星期左右。以前隨口說叫看櫻花,後來慢慢用更加文化的詞語:賞櫻。賞櫻雖然文雅,字麵意思不過也就是觀看櫻花,欣賞一下美景。白色,淺紅色,紅色的櫻花,盛開在厚實的路邊,和遠遠近近的山嶺中,有高大莊嚴的建築映襯,又被群山的懷抱。打扮得五顏六色的遊人在花間流動,在彩色的櫻花雲朵下漂移, 如移動的彩色河流。美不勝收。不由想起魯迅先生的作品“藤野先生”上說,“上野的桜花爛漫的時節、望去確也像緋紅的軽雲、…”。那時候我國的留學生也結伴去上野公園賞櫻。
賞櫻這個中文詞,隻反映了櫻花季節的一個方麵。其實,櫻花,和那些高大莊嚴的古老建築,還有東湖,珞珈山,才是這個校園的主人,同學不過是短暫的訪客。
那個時候我,正在學習日語。覺得賞櫻意麵窄,日語詞花見更好。花見這個詞更叫人聯想。去和櫻花見麵,和櫻花交流,和校園的主人見麵。 因為櫻花,還可以見到想見的人,和在上野公園一樣,聊聊天,看看書,聞聞春,還可以野餐。花見是人與櫻,人與人的交流。
去年夏天回國,參加畢業幾十周年聚會。新的櫻花景觀已經移到操場的另一側, 品種更多,樹枝剪裁得更加美觀。我才知道原先櫻花大道上櫻樹逐漸退休,才知道看上去年複一年的花也會像人一樣老去。心中一時難以平靜。 花見,見一次,還少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