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敢喝牛奶嗎?(《健康管理》2010年4期)

來源: 2010-08-16 09:10:53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你還敢喝牛奶嗎?

作者:方是民(方舟子)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和蒙牛特侖蘇事件本來已讓人對國內牛奶的質量幾乎失去了信心,又有人幹脆來個釜底抽薪,聲稱牛奶不管質量好壞,都是喝不得的。有人質問:“人這種動物為什麽要喝牛那種動物的奶?”也有人斷言:“牛奶是牛吃的,不是人吃的。”雖然說這話的台灣“養生專家”已因詐騙罪在台灣被判刑,但“牛奶有害論”仍然在大陸流行開去,據說提倡喝牛奶是過時觀點,美國人已經不喝了。嚇得一些人不敢再喝牛奶,改喝豆漿了。


  提倡喝牛奶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為了補鈣。但是有人卻說,喝牛奶不僅不能補鈣,反而減鈣,其證據是那些有喝牛奶習慣的國家例如美國,骨質疏鬆症發病率高,而沒有這一習慣的國家例如中國,骨質疏鬆症發病率反而低。且不說把是否有喝牛奶的習慣與骨質疏鬆症發病率的高低簡單地聯係起來是站不住腳的,實際的情形很可能恰好相反:根據美國骨質疏鬆症基金會的估計,美國大約有一千萬名骨質疏鬆症患者,而根據2005年“世界骨質疏鬆日”時中國官方發布的數據,中國大約有八千八百多萬名骨質疏鬆症患者。顯然,中國人的發病率要比美國人高得多。隻不過因為這種疾病在中國受關注、重視的程度遠遠低於美國,絕大部分中國患者都未就醫,因此給人以中國骨質疏鬆症發病率低的錯覺。


  調查表明這種情形可能與中國人膳食普遍缺鈣有關(每日平均不到500毫克鈣,低於每日1000毫克鈣的推薦量)。有不少臨床試驗和流行病學調查都表明,通過喝牛奶來補充鈣,能有效地降低骨質疏鬆症發病率。在這裏隻舉幾項近年來的研究結果:


  2001年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對200名絕經期華人婦女做了隨機對照試驗,一組每天喝用50克奶粉(含800毫克鈣)衝泡的牛奶,一組不喝牛奶。試驗持續了2年,發現喝牛奶能有效地防止骨質喪失。2003年,馬來西亞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了他們對200名絕經期華人婦女重複該試驗的結果,結論相同。2007年,他們報告對試驗對象隨訪的結果,發現在試驗結束近兩年後,牛奶組的骨質仍然比對照組強。2005年澳大利亞迪金大學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對167名50歲以上的男子做了類似的試驗,結論相同。


  流行病學的調查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2003年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報告對3251名白人女子的調查結果,發現在少兒時代喝牛奶能顯著改善成年時的骨質,降低骨質疏鬆的風險。例如,那些少兒時期每天喝牛奶少於一杯的人,成年後骨折的風險是少兒時期每天喝牛奶一杯或以上的人的兩倍。該報告作者估計有11%的女性骨質疏鬆骨折是由於少兒時期喝牛奶太少導致的。


  還有人說,喝牛奶會增加患癌的風險。據說這是美國人研究出來的,原因是牛奶含有多種性激素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這些物質都能誘發癌症、刺激腫瘤生長。


  這種說法的理由經不起推敲。性激素、IGF-1能誘發癌症是早就知道的,但是這些成分都是人體自然分泌的,不能因為牛奶或其他食品中含有性激素、IGF-1就認為牛奶能致癌,關鍵是它們的含量有多高?實際上,牛奶中的性激素、IGF-1含量與人體自身的分泌量相比,微不足道,其可能影響完全可以忽略。例如,1.5升牛奶中的IGF-1含量,還不到人體每天分泌的胃腸分泌物中的IGF-1的2%,還不到人體每天自己生產的IGF-1總量的0.1%。因此即便每天喝1.5升牛奶,即便牛奶中的IGF-1都被完整地吸收進了體內,對人體的影響也微乎其微。何況,IGF-1是一種蛋白質,在通常情況下會在消化道內被消化掉,難以完整地進入人體。


  美國醫學界的主流仍認為喝牛奶有益健康,把喝牛奶做為補鈣的主要方式之一。由美國政府部門發布的《美國膳食指南》還在提倡喝牛奶。在美國經常見到有關牛奶有益健康的廣告,例如,電視上長期播放一則“喝牛奶了嗎?”(Got Milk?)的著名廣告。


  對成人來說,牛奶並非必需品,不喝也未嚐不可,何況有的人患有乳糖不耐症,也不能喝牛奶,喝了容易腹瀉。但是牛奶的營養價值難以被其他食品取代,比如豆漿蛋白質的品質就不如牛奶蛋白質,含鈣量也隻有牛奶的三分之一。所以我自己是堅持每天喝牛奶的。經常有人問我:“你自己在國內時喝什麽牛奶?”我的回答都是:我一般隻喝巴氏殺菌奶(國內稱為“鮮牛奶”,需要冷藏)和原味酸奶。這是在美國生活時養成的習慣,但是也有食品安全方麵的考慮:牛奶做為一種食品,基本的原則是越接近生鮮,調料和加工環節越少,則對原料質量要求越高,越不容易摻假。


  買牛奶既要避免低端產品,也要避免高端產品。牛奶的成本基本固定,利潤空間小,低價、降價往往也就意味著劣質、摻假。高端產品需要密集的廣告投放,廣告成本占了其成本的大部分份額。高端產品宣稱的種種好處,全都是騙人或不值得的。例如,所謂蛋白質含量高,其實就是添加了奶粉;所謂高鈣,實際隻比普通鮮牛奶高出不到10%;所謂免疫蛋白、初乳、“造骨蛋白”等等,都不具有特別的價值。


  所以,喝最簡單的鮮牛奶和原味酸奶最保險也最合算。

2010.4.15


--------------------------------------------------------------------------

注:喝不喝牛奶、敢不敢放心地喝純屬個人選擇,無可非議。下麵是閩姑查的資料鏈接。與其因牛奶有害論而恐慌或顧慮(不僅自己敢不敢喝,一家大小能不能喝呢?難道牛奶要徹底從冰箱裏消失?),不如讀讀權威機構的主流研究結果,明明白白到目前為止的信息。再次強調:喝不喝牛奶絕對是很個人的事和很個人的選擇。


鏈接:

1.FDA有關rbGH(重組牛生長激素)、IGF-I(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的安全報告:

http://www.fda.gov/AnimalVeterinary/SafetyHealth/ProductSafetyInformation/ucm130321.htm

2.FDA有關牛奶標簽標示不含激素的規定:

Voluntary Labeling of Milk and Milk Products From Cows That Have Not Been Treated With Recombinant Bovine Somatotropin

3.更多的相關信息:
http://www.fda.gov/AnimalVeterinary/SafetyHealth/ProductSafetyInformation/ucm055435.htm


盡管有不少警告或關切喝牛奶可能導致嚴重健康問題(如:IGF-1水平的增加被聯係到和乳腺癌,結腸癌和前列腺癌的增加有關)的聲音,但美國FDA自1993年批準允許在奶牛飼料中添加“rBGH ”後這十多年,仍然堅持自己的兩個立場:在奶牛飼料中允許添加 rBGH;這種奶牛生產的牛奶和沒有添加激素的奶牛生產的牛奶沒有什麽區別。

FDA的態度:

美國的牛奶公司為了打消消費者喝牛奶的顧慮,標簽中印有:“No Artificial Growth Hormones (沒有人工生長激素)”或“Does Not Contain Artificial Growth Hormones ”。但這等於就是暗示使用了激素的牛奶有問題。這不符合FDA的立場,同時也是對在飼料中合法地添加激素的生產者不公平。因此,FDA規定,若在標簽中印上不含人工激素,就必須同時加上一條:“FDA State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LK From Cows Treated or Not Treated with Artificial Growth Hormones (FDA申明: 加或不加人工生長激素的奶牛生產的牛奶沒有多大區別)”。

4.根據百度百科的介紹,中國約有7%的人口患有骨質疏鬆症:

  目前我國已是世界上擁有骨質疏鬆症患者最多的國家,約有患者9000萬,約占總人口的7%。
  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中國會員單位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因骨質疏鬆症而並發骨折的發病概率超過9%,並有每年增高的趨勢。
  2008年10月20日在北京發布的《骨質疏鬆症防治中國白皮書》指出,我國至少有6944萬人患有骨質疏鬆症,有2.1億人低骨量,存在骨質疏鬆症的風險。

http://baike.baidu.com/view/950288.htm#4

5.骨質疏鬆困擾中老年女性 喝牛奶曬太陽有利預防

http://www.39kf.com/healthy/older/2008-10-24-524158.shtml


6.衛生部的官方鏈接:12320全國公共衛生公益熱線裏的《食品安全與營養》裏也強調:

鮮牛奶是營養豐富的食品,它不僅含有優質蛋白質,還含有多種我們身體所需要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如維生素A、B1、B2、C,以及鈣、鋅、鐵、硒等。因而是我們日常飲食中不可缺少的營養品,因為牛奶含鈣高(104mg/100毫升),吸收好,所以喝牛奶也是最好的補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