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幾年前在未名空間裏有關指數的帖子

來源: 2024-04-21 05:51:28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這是大概七、八前我發在未名空間裏的帖子,用的相同的筆名TakeMyBreak,曾經在那裏的網友應該記得。未名空間現在已經不在了,沒有存檔。憑記憶,另增加一點新內容:

個股的活躍性往往給散戶看到快速致富的希望,但容易被機構操縱,除極少數“幸運”者外,大多數散戶在投資個股上都以虧損告終。

為此,很多年前巴菲特就建議個人投資者投資指數,比如SP500,購買指數相當於購買一大堆公司的股票,從而避免機構的操縱,降低風險。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投資有兩個最重要的原則: 第一是永遠不要虧錢,第二則是永遠不要忘記第一個原則。因此在之後相當長的時間內定投指數在個人投資者中受到熱捧。

但SP500有個特點,暫且不說是個瑕疵,就是當一個公司的市值越大,其在SP500指數所占的權重就越大。這樣,機構利用這個特點去操縱幾個權重大的巨無霸,比如最近比較火的Magnificent Seven,也就可以象之前操縱個股一樣去操縱指數。當機構繼續推高這些權重大的股價,指數基金就不得不繼續購入這些股票,散戶雖然名義上是投指數,實際上是被動地、被脅迫地在高價位購入這類股票,這就是我幾年前就提出的指數個股化。

前幾天一位老兄就分析到SP500中的473家公司表現非常不盡人意,但SP500依然持續上漲。其實這就是被操縱的表現。一旦指數能被操縱,那麽投資指數的風險也就增加了。

我不會給大家提供掙錢的機會,一是沒有這個能力,二是從人性角度講這是排他的。但如果你投資指數,能充分了解其現有的風險不失為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