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保護

來源: 2023-12-10 22:23:48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先說一下我自己的經曆。幾年前我委托一位經紀人為我的一個商業地產單位招租。我和經紀人討論應該在Loopnet的招租廣告上寫上多少租金比較合適,於是,他就在CoStar 上找了一份市場報告給我。給我看了報告之後,我比較驚訝,因為報告的內容太詳細了,不僅有附近相似地產的各種資料(包括房子的大小,年份,租金,出租時間等等),還有房子主人的姓名,地址,電話以及招租經紀人的信息。經紀人告訴我他的資料庫裏有每棟房子主人的信息,他開玩笑說他就是靠這些資料吃飯的,如果他願意,他可以查到每棟商業地產主人的姓名,家庭地址,年齡,經曆,擁有的其他地產等等私人信息。我知道我在他眼裏是沒有秘密的。我們在用現金搶房的時候都要出示資金證明,用現金搶房次數多了,泄露隱私的機會也多。其實,經紀人對客人的情況是非常清楚的。

第二件事是發生在我的朋友身上。朋友是一個不缺錢又高調的人,她在微信裏主動和被動地和很多人加了好友,其實大部分微信朋友圈的人她都不熟,甚至沒有見過麵。她很喜歡發朋友圈,經常把日常生活在朋友圈裏 ”播放”,例如她在家做美食,買了一個名牌包包,出國旅遊等等。總之,隻要看她發的朋友圈,你就知道她在幹什麽,知道她在哪裏,是在家閑著呢,還是出門旅遊去了。最近,在她出門旅遊的時候,她家被小偷光顧了,雖然沒有很大經濟損失,但是給她敲了警鍾。她報警了,但是警察隻是做了一下記錄就沒有下文了。她說有可能是 Uber司機幹的,因為她全家出門去機場是叫了

Uber,Uber司機知道她的地址,也知道她家沒人。這個懷疑有點道理。我認為另一個可能的問題是她的朋友圈,因為她在微信上和很多不認識的人加了好友,幾乎每天都在朋友圈直播她的生活,所有朋友圈的人都知道她家的房子外麵和裏麵是什麽樣,甚至知道她家的鄰居的房子是什麽樣,朋友圈裏的 ”有心人”可以通過她發的她家房子和鄰居的照片找到她的確切住址,在她出門旅遊的時候闖入。

第三件事比較狗血。一位前老美同事最近離婚了。這位同事有了孩子以後辭去了工作,在家做全職媽媽,家裏就靠她先生一人收入生活。也許閑著沒事,她在 Google 上搜索她先生的名字。現在網上有很多尋人的網站,隻要把姓名輸入,這些網站就會提供其他的一些私人信息。我在招租的時候也用過這些網站來調查租客的背景。通過這些網站,她發現她先生在幾年前買了一棟房子。她想買房這麽大的事情先生不會不告訴她,而且她先生的名字就像 John Smith 一樣常見,她想她查到的信息應該不是她先生,而是另一個同名同姓的人。這事就暫時過去了。後來,她在網上又找到了這棟房子的大量照片,巧的是,她先生在 LinkedIn上的頭像照就是在這棟房子裏拍的,頭像照的背景裏有這棟房子的內景。看到房子的照片和先生LinkedIn 上麵的頭像照,她有了不祥的感覺。於是,她進一步在網上查這棟房子的信息,被她查到這棟房子的主人除了她先生,還有一位女士。然後,她在 LinkedIn上找到了這位女士就職的公司,而且發現先生和女士在

LinkedIn 上也是連在一起的。聰明的她猜到女士很可能是先生公司的客戶。就這樣,她基本確定她先生和女士的關係不一般。就這樣,她發現了她先生的外遇,然後離婚了。

現代社會,因為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發展,人的隱私越來越少。我的朋友的房子被小偷光顧之後,我也在想,其實我的微信朋友圈裏雖然”好友” 的數量也不少,但是真正知根知底的不超過十個,我甚至忘了怎麽和這麽多人變成了微信好友。於是,我清理了朋友圈,並且已經兩年多不發朋友圈了,以後也不會發了。我在招租的時候,會到Facebook,LinkedIn和網上的尋人網站上查租客的資料。這些網站的存在,讓我們了解其他人越來越容易,也使得現代人越來越沒有隱私。我們能做的是盡量保護自己,不要有意無意的透露私人信息。怎樣保護隱私呢?就是盡量低調一點。有些網站有 “opt out”的選項,如果你選擇“opt out” ,你的私人信息就不會再出現在這些網站裏,於是,凡是有“opt out”選項的,我都選擇“opt out”。我也從來不會在社交媒體上發私人照片和住家的照片。現在,Google有圖片搜索功能,人工智能也可以讓趙本山說一口地道的英語。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你的照片,你的聲音,你住家的照片,你的筆跡等等都是你的隱私。你在網上,在微信裏透露的 ”蛛絲馬跡” 都會被有心人利用。有的時候,你也許會驚訝別人怎麽知道你這麽多的信息?其實,有可能是你自己無意間透露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在這個越來越沒有隱私的世界,眾樂樂不如獨樂樂。我的意思不是提倡自私和小氣,而是要有保護自己隱私的意識,在公共論壇分享資訊和知識的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