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100部經典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來源: 2018-10-11 06:43:00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看懂《肖申克的救贖》

 

一部票房失敗的電影

斯蒂芬·金(Stephen King)是美國最著名的神怪小說家。

偶爾有幾次,他寫了幾篇現實主義的小說。有意思的是:每篇都成為電影史上有名的佳作。

1982年,他出版了一本四個中篇小說的集子《四季奇譚》。其中的一篇有個奇怪的名字:《麗塔·海華絲與肖申克的救贖》。

1994年,這部小說被改編、拍成電影。這就是著名的《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一個囚犯花了17年越獄的故事。一個關於希望,自由,信仰,友情,和永不放棄的故事。

影片放映後,票房慘敗。盡管獲得當年奧斯卡七項提名,但卻空手而歸,沒得任何獎項。

很多年過去了,它卻被一致認為電影史上最好的影片。同時創了曆史上影片出租觀看次數和收入的最高記錄。

 

 

一部沒有巨星的電影

蒂姆·羅賓斯(Tim Robbins)不是影片主角的第一選擇,也不是第六選擇。

導演法蘭克·戴倫邦特(Frank Darabont)的第一選擇是當時兩個最紅的男演員:湯姆·漢克斯(Tom Hanks)和凱文·科斯特納(Kevin Costner)。但是被兩人都拒絕了:漢克斯在拍《阿甘正傳》,準備衝擊奧斯卡(還真得了)。科斯特納在拍當時史上最昂貴的影片《未來水世界》。

然後,導演又找了約翰尼·德普,尼古拉斯·凱奇,查理·辛,湯姆·克魯斯,均被拒絕,一個主要原因是那些大明星認為戴倫邦特籍籍無名,導演經驗不足。

最後戴倫邦特用了當時半紅不紅的蒂姆·羅賓斯。

長著一張娃娃臉的羅賓斯最後證明他是演主角安迪的最佳選擇。他清秀的書生氣和脆弱的外表與殘酷黑暗的監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他用堅強的內心和百折不撓的堅持最終戰勝了對手,征服了觀眾。 

 

最讓人喜愛的角色

影片中最讓人喜愛的人物是安迪的獄中摯友瑞德(Red)

瑞德由著名黑人演員摩根·弗裏曼(Morgan Freeman)扮演。但在小說裏,斯蒂芬·金筆下的瑞德是個紅頭發的愛爾蘭白人。

當時,好幾個老牌影星: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福特(Harrison Ford),紐曼(Paul Newman)都想演這個角色。但是導演第一選定的就是弗裏曼。弗裏曼安靜的威嚴,穩重的舉止,低沉的聲音就是他心目中的瑞德。

電影裏有句奇怪的台詞。

當安迪問瑞德從哪裏得到這個綽號時,瑞德回答道:可能因為我是愛爾蘭人的關係吧。

這句台詞就是向原著角色的致敬。

 

 

整整九個小時

影片中,監獄的操場上,安迪和瑞德第一次交談。

瑞德和犯人們在打棒球。瑞德扔出球,安迪走到他身邊,問他有沒有辦法幫他弄到一個地質錘,因為他在牢房裏閑著沒事,想把撿到的石頭雕刻成國際象棋棋子。

誰也沒想到:這個鏡頭花了整整九個小時拍攝。

在整個過程中,老戲骨弗裏曼一次又一次扔球,整整九個小時,沒有抱怨一聲。

第二天,他手上吊著個綁帶來到戲場。

摩根·弗裏曼沒有得當年的奧斯卡獎讓無數的觀眾一直憤怒至今。

 

難忘的詠歎調

還記得電影中那個感人場景嗎?

安迪鎖上廣播室的門,任憑門外的看守們用警棍打門和種種威脅,把擴音器音量開得最大,為囚犯們播放的那段歌劇片段。

瑞德的旁白:“我到現在還是不知道那兩個意大利女士在唱的是什麽。說實話,我並不想知道。我隻知道她們唱得是那麽美麗,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讓你感到心痛……”

其實它是莫紮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裏的一段詠歎調,名字叫做《溫柔的西風(Canzonetta Sull'aria)

那段詠歎調唱的是兩個女子在商量計策:怎麽讓其中一個去勾引另一個的丈夫,從而暴露他花心的本質。

 

金錢和夢想

斯蒂芬·金把那篇96頁的小說賣給了初出茅廬的導演戴倫邦特。價錢為一千美金。

五年後,戴倫邦特把它寫成了電影劇本。看了劇本後,城堡石娛樂公司(Castle Rock Entertainment)馬上給他二百四十萬美金,要把劇本買下。

戴倫邦特幼時隨父母從匈牙利逃到美國,從小在貧窮中長大,成年後做了自己喜歡的電影導演。對他來說,二百四十萬是一筆很大的錢。他考慮了很久,最後拒絕了。他堅持自己導演了這部電影。

他後來回憶當時的想法:你可能把一直推遲你的夢想來換錢,結果到死也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斯蒂芬·金從來沒有兌現那$1000的支票。

當《肖申克的救贖》成為著名電影後,他把那張支票裱好,放在鏡框裏,寄給了戴倫邦特。邊上有個小紙條,寫著:萬一哪天你需要用錢把自己從監獄裏假釋。

 

為什麽我們喜歡安迪?

影片中的安迪是個安靜、儒雅、內斂而略帶羞澀的人。

在弱肉強食的監獄叢林裏,他是弱勢的。他唯一的武器是信念和堅持。

他一次次被毆打、強奸、關黑牢,但從來沒有抱怨,從來沒有同流合汙,從來沒有放棄希望和信念。

17年,6168天的不眠不睡,用一把小錘子,挖出一條通往自由的通道。

日複一日的給政府寫信,要求給監獄辦圖書館,最後終於如願以償。

和陷害自己典獄長和看守長十幾年的較量,最後從精神上和現實上碾碎了他們貌似堅不可摧的偽善、狠毒、和黑暗。

即使在最絕望的時候,安迪從來沒有放棄給與:用自己的能力,給囚犯們掙到的屋頂上喝啤酒的時刻;用自己的不懈,給犯人建立了知識的圖書館;用自己坐黑牢,給囚犯們幾分鍾在美麗女聲中的沉醉和自由……

在跌入社會最肮髒的泥濘裏,貌似軟弱無用的安迪給與人們心靈的自由和希望。

 

為什麽我們喜歡這部電影?

《肖申克的救贖》其實隻說了一個事情:希望。

影片用故事告訴我們:希望對於每一個人是那麽重要。而保持希望的勇氣和堅韌是如此可貴和可敬。

我一直記得安迪出獄後給瑞德寫的信裏的一句話:記住:希望是個好東西,可能是最好的東西。而好的東西是不會死的。

在我們人生最黑暗、最悲哀、最絕望的時候,不是金錢,不是愛情,不是勸慰,不是幫助,而是希望。希望讓我們能最終爬起,帶著微笑,繼續前行。

因為心中有希望,安迪才能在自己一無所有的時候,依舊贈與他人,才能堅持17年挖出一條隧道,讓自己最終獲得自由。

但是,人生很多時候,希望就像風中之燭。而保存自己希望的毅力和勇氣是讓我們戰勝疾苦和自己最強大的武器。

因為沒有希望的那天,我們其實就已經死了。

 

電影的幾個細節

整部電影都是男演員,隻有兩個女性角色,而每個隻說了一句話。

一個是超市中排隊的婦女,抱怨釋放後的老囚犯布魯克裝袋子的動作太慢;另一個是安迪逃出監獄後來到銀行,一個接待他的女職員。

 

 

原著小說提到的麗塔•海華斯(Rita Hayworth)是個女演員。

她是好萊塢四十年代最著名的性感女神。囚犯們在監獄裏看了她演的電影。安迪開始收集她的畫像,並把她的大海報貼在牢房的牆上。海報的後麵是他挖了17年的逃跑通道。

 

當拍攝安迪走進圖書館,先和和布魯克的烏鴉傑克打招呼。因為烏鴉不會配合,羅賓斯仔細研究了那隻烏鴉的鳴叫規律。小心地進門,等待它叫,然後問話,配合得天衣無縫。

 

當安迪在播音室裏播放歌劇時,看守長在門外敲打、威脅。拍攝時,羅賓斯突然自說自話做了一個動作:把音量跳到最大,翹起腳閉眼欣賞。這一刻成為經典。

 

電影中所有的旁白是由弗裏曼預先錄好的。拍攝中,旁白作為各個場景的指引隻用。弗裏曼的所有旁白隻用了45分鍾錄製。後期製作中,發現有個雜音。這個雜音卻花了3個星期,才在洛杉磯的一個高級錄音棚才去除。

 

影片中,瑞德三次假釋出獄聽證會。如果仔細看的話,當他進門時,聽證官對他的尊重態度每次是不一樣的。第一次說的是:坐!第二次:坐下,第三次是:請坐。而每次瑞德的衣著也是不一樣的:一次比一次隨便。

 

安迪把他用來挖通道的地質錘藏在一本聖經裏。

當最後他越獄後,典獄長打開聖經。那一頁正好是《出埃及記(Exodus)》,講述了做奴隸的猶太人在上帝的幫助下逃出埃及的故事。

 

影片中,肖申克監獄外碧綠的草地並不是並不是隨意顯示的。它代表著影片要表達的希望。

 

我們看懂了什麽?

從這部票房和獎項失敗的、電影史上的最佳影片,我們看懂了做事和人生成功的道理。

1. 堅持。做每一件事,當你堅持時,你才有希望,而放棄,就失去了所有的機會。

2. 給與。當你一無所有時,你是不是還有一顆給與的心?

3. 希望。世上萬事,唯有希望最寶貴。它給我們生存的勇氣,力量,和喜悅。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