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爺逛世界·2025巴爾幹半島遊(十一)巴爾幹的鳳凰—貝爾格萊德(1)老城曆史區(Stari Grad)

來源: 2025-11-18 19:31:58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貝爾格萊德,這座位於薩瓦河與多瑙河交匯處的古城,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數千年來,它既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文化交匯之所。城市層疊著羅馬、拜占庭、奧斯曼、奧匈與南斯拉夫時代的印記。貝爾格萊德因曆史上遭遇超過四十次毀滅與重建,被譽為“巴爾幹的鳳凰”。

中世紀時期,拜占庭、保加利亞、匈牙利與塞爾維亞王國輪番爭奪,城市不斷在戰火中被摧毀又重建。1521年奧斯曼帝國攻占貝爾格萊德,城堡與城區經過大規模改建,但在隨後的奧斯曼—哈布斯堡拉鋸戰中,城市多次易手,幾乎每一次變更都伴隨破壞。19世紀塞爾維亞獨立運動期間,貝爾格萊德再次成為炮火焦點,許多城區被夷為平地並在獨立後重建為近代城市。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同樣給城市帶來巨大損傷。1941年納粹空襲造成嚴重破壞,1999年北約空襲則摧毀部分政府與基礎設施。貝爾格萊德城市屢被燒毀、洗劫,卻一次次在廢墟中重生。它以頑強的生命力和“不倒的意誌”象征著巴爾幹民族的堅韌與不屈,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浴火重生的鳳凰”。

老城曆史區是貝爾格萊德的心髒,也是全城曆史最悠久、文化層次最豐富的區域。這裏見證了從凱爾特人與羅馬人定居,到拜占庭、奧斯曼與奧匈統治更迭的兩千多年曆史,是城市最重要的文化與政治舞台。區域內最著名的地標是卡萊梅格丹要塞,它屹立於薩瓦河與多瑙河交匯的高地,是貝爾格萊德千年興衰的象征。向南延伸的是城市最繁華的米哈伊洛大街,兩旁林立著新古典主義建築、博物館與劇院,最終通向共和國廣場,這裏是市民的公共會客廳,也是城市生活的中心。

卡萊梅格丹要塞 (Kalemegdan Fortress)

屹立於薩瓦河與多瑙河匯流處的高地,是貝爾格萊德最古老、最具象征意義的地標。它見證了羅馬、拜占庭、奧斯曼與奧匈帝國的更替,是城市千年戰爭史的縮影。堡內分為上城和下城,城牆、軍械庫、瞭望塔與公園相互交織。站在城垣上,可俯瞰兩河交匯的壯闊景色。

斯坦博爾門

是卡萊梅格丹要塞的標誌入口,建於奧斯曼時期,曾位於通往伊斯坦布爾的要道上,作為進入上城區的曆史門戶。背後的鍾樓(Sahat Kula)是一座18世紀奧地利人建造的巴洛克式八角塔,約於1789年完工,高約27.5米。

 

從要塞遠眺,薩瓦河與多瑙河在腳下交匯,水脈寬廣綿延,城市與河岸風光交織成壯麗全景,是貝爾格萊德最迷人的觀景點之一。

要塞的城牆與防禦塔構成堅固的防禦體係,石砌城牆層層遞進,記錄著羅馬、拜占庭、奧斯曼和奧地利多次擴建的痕跡。高聳的防禦塔分布在要塞的重要角點,用於瞭望、指揮和抵禦外敵。漫步其間,可見歲月斑駁的牆麵與殘存炮眼,仿佛仍在訴說貝爾格萊德曆經數百次戰火洗禮的故事。

要塞城牆內魯日察東正教教堂

要塞內軍事博物館室外展區

軍事博物館內收藏從古羅馬、奧斯曼、哈布斯堡時期到兩次世界大戰、南斯拉夫時代的大量武器、軍服與文獻。室外展區陳列坦克、火炮等重型裝備,全麵呈現貝爾格萊德千年“兵家必爭之地”的曆史。

卡萊梅格丹公園

位於貝爾格萊德舊城北端,以卡萊梅格丹要塞為核心展開,是城市最具曆史與景觀價值的公共空間。園內古樹成蔭、步道蜿蜒,將軍事遺跡、紀念碑與觀景台融為一體。

“勝利者紀念碑”

是城市最具象征性的地標之一。它為紀念塞爾維亞在巴爾幹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勝利而建,於1928年豎立。雕像由著名雕塑家伊萬·梅什特羅維奇創作,塑的是一名手持獵鷹與長劍的裸身男子,象征自由與力量。雕像麵向昔日的奧匈帝國方向,寓意深遠。

背麵觀

正麵觀 (從多瑙河畔)

法國感恩紀念碑

建於 1930 年,以紀念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對塞爾維亞的援助與犧牲。紀念碑正麵是一位象征自由與力量的法國女性雕像,昂首向前,寓意法國在塞爾維亞最艱難時刻伸出援手。碑上刻有“法國—塞爾維亞:永恒的友誼”等銘文。

“鑰匙交接紀念碑”

紀念了 1867 年奧斯曼帝國將貝爾格萊德、斯梅代雷沃、沙巴茨和克拉多沃等要塞的鑰匙正式移交給塞爾維亞,象征國家擺脫奧斯曼統治的重要時刻。紀念碑為一塊雕刻浮雕的石碑,呈現奧斯曼官員將鑰匙交予米哈伊洛·奧布雷諾維奇王子的場景。

達馬特·阿裏帕夏陵墓

建於1784年,是貝爾格萊德僅存的兩座伊斯蘭喪葬建築之一。陵內安葬著奧斯曼帝國將軍、大維齊爾達馬特·阿裏帕夏,以及與要塞防務相關的伊澤特·穆罕默德·帕夏和哈桑·帕夏。建築為六邊形結構,外觀簡樸,裝飾極少。

卡萊梅格丹公園中散布著多座塞爾維亞重要曆史文化人物的紀念半身像,它們靜靜佇立在林間小徑和花壇旁,構成一條獨特的“文化之路”。這些半身像多為青銅或石質,紀念文學家、科學家、曆史學家與藝術家。雕像造型樸素而富有精神力量,展現人物的思想深度與時代氣質。漫步其間,讓讓人不僅能欣賞雕塑藝術,還能借這些麵孔回望塞爾維亞的啟蒙、文化覺醒與民族認同的形成。

塞爾維亞著名詩人、作家和外交官約萬·杜契奇(1871-1943)

塞爾維亞律師、作家、政治家和學者約萬·蘇博蒂奇(1817-1886)

黑山著名的英雄、作家和部落首領馬爾科·米利亞諾夫(1833-1901)

傑出的塞爾維亞作家、故事講述者和諷刺作家拉多耶·多馬諾維奇(1873-1908)

特斯拉博物館—— 展示特斯拉生平、發明手稿與實驗裝置,也是他遺骨安置之地,是科技迷必訪的博物館。早晨步行遊至此,此時博物館未開館,時間有限,放棄了館內遊。

斯拉維亞廣場上的迪米特裏耶·圖科維奇半身像—— 紀念他作為塞爾維亞重要社會民主黨人和思想家的一生。他創立社會民主黨,積極推動工人權益、普選製度與社會正義,其理念深刻影響了塞爾維亞近代政治發展。

塞爾維亞憲法法院——大樓原為1938年的中央郵政總局,外觀以巨大深灰石塊與莊嚴立柱著稱。今日作為最高憲法司法機構,負責審查法律合憲性並保障公民基本權利。

克涅茲·米哈伊洛大街——貝爾格萊德的主要步行和購物街

斯特凡·內馬尼亞紀念碑——巍然矗立在原中央火車站前,巨像手持權杖與劍,象征統一與力量。

塞爾維亞政府大樓——是總理辦公室和政府秘書處所在地,屋頂飄揚國旗,內設內閣部長會議廳。

貝爾格萊德大學——校長辦公室,以及哲學和語言學學院的部分院係所在地

特拉齊耶廣場的愛國者紀念碑——建於1967年,紀念二戰被德軍絞死的五名塞爾維亞抵抗戰士,表麵粗糙,刻有人形輪廓。

特拉齊耶廣場——著名的市中心廣場,廣場中央的八米高石噴泉建於1860年,以紀念米洛什·奧布雷諾維奇王子。其名稱源自19世紀的水塔,周邊地標建築包括莫斯科酒店和巴爾幹酒店。

貝爾格萊德國家劇院——建於1869年,是塞爾維亞最重要的戲劇、歌劇與芭蕾演出場所。

共和國廣場——城市的核心地標和重要公共空間。廣場周圍環繞著國家博物館、國家劇院等文化建築,中心矗立著瓦卡爾·卡拉喬爾傑騎馬紀念雕像。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