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賽珍珠的三個中國人一鎮江賽珍珠故居
八月的鎮江,驕陽似火。下午時分,為避開酷熱,走進了賽珍珠(Pearl S. Buck),故居。賽珍珠自稱她中國的故鄉是鎮江,鎮江人認為她是在鎮江成長的美國作家。鎮江對賽珍珠厚愛有加,在賽珍珠故居周圍 ,建有賽珍珠紀念館,賽珍珠文化公園,多個賽珍珠雕像和賽珍珠書屋。這裏可謂是了解賽珍珠的好去處,美國的賽珍珠故居都收費,而鎮江賽珍珠故居和博物館都免費。
文學城網友寫了不少賽珍珠的遊記。己有人寫過鎮江賽珍珠的故居,西維吉尼亞賽珍珠的故居和費城賽珍珠的故居。大家寫了不少賽珍珠的精彩人生和曆史貢獻,這方麵我就不再一一敘述。我隻說說影響她最大的三個中國人,這也是我參觀鎮江賽珍珠故居意想不到的收獲。
我先走進了賽珍珠紀念館,紀念館以文字,圖片和實物介紹了賽珍珠的一生和她的作品,我並沒有注意到我要講述的這三個中國人。我走出紀念館向賽珍珠故居走去,發現右邊不遠的地方有一組雕塑,我就走了過去。這組雕塑有五個人,其中有四個外國人,我猜是賽珍珠的父母,賽珍珠的姐姐和賽珍珠。可還有一個中老年的中國人,這個人是誰,我劃了一個問號。
我一走進賽珍珠故居,迎麵走來一位故居的工作人員,她先自我介紹,說她是故居的誌願者,我馬上問她門外的雕塑裏的中國人是誰,其他人是賽珍珠和她家人吧。沒想到她打開了話匣子,向我全麵介紹了賽珍珠從幼年到青少年的成長過程,著重提到了影響她成長的兩個中國人。當時故居裏隻有我一個遊客,她邊說邊陪我參觀了故居一樓的每個房間。正因為有她的介紹,我才能寫出這篇博文,我在此向她深表謝意。
據這次誌願者的介紹,我前麵提到的雕塑群中那位中老年中國婦女對賽珍珠影響最大。她是賽珍珠的奶母,姓王,大家稱她為王媽。賽珍珠四個月時隨父母來到了江蘇,不久賽珍珠母親患病沒有了奶水,賽珍珠吃王媽奶水長大。王媽一直照顧賽珍珠到十八歲,賽珍珠回美國上大學,兩人才分開。賽珍珠一家人把王媽當作家人,王媽也把賽珍珠當作自己的女兒 。賽珍珠的母語是中文,王媽可能是她的第一位中文"老師",王媽教她中國歌謠,帶她去鎮江金山,北固山,三山公園,講給她三山的曆史故事。陪隨賽珍珠成長十八年的王媽,他的一言一行對賽珍珠的成長影響很大。
影響賽珍珠的第二位的中國人是她的私塾老師孔先生,孔老師是孔子的後人,教了賽珍珠三個年頭。孔老師向賽珍珠講述中國的傳統文化,灌輸給她孔子的"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思想。孔老師還向賽珍珠介紹了很多中國的名著,也成就了賽珍珠1933年出版了世界首個英文《水滸傳》,英文書名為《All Men Are Brothers 》,翻譯成中文為四海之內皆兄弟。孔老師去世時,賽珍珠和孔老師家的兒女一樣,披麻帶孝。
上麵兩位是故居自願者對我說的,那麽,第三位是我查閱近日查閱賽珍珠的資料時注意到的。這位是賽珍珠家的廚師,他多才多藝。他很會講故事,而賽珍珠就喜聽故事,因此就經常纏著他,劉關張三戰呂布,景陽崗武鬆打虎,她聽得津津有味。晚上,珍珠還常去廚師房間裏聽他吹笛子,或者聽他拉二胡。
1931年賽珍珠把用中文原創的《大地》譯成英文出版,她是第一個用寫實手法把中國的農民生活介紹給西方。1938年《大地》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頒獎委員會對她的評語是:對中國農民生活進行了豐富與真實的史詩般描述。
盡管《大地》取材於賽珍珠結婚後在安徽宿縣四年的生活經曆,但是,她幼年和青少年時期三位身邊的奶母,老師和廚師,給她打下了中國文化的根基是分不開的。
賽珍珠雕像,位於賽珍珠紀念館附近
賽珍珠雕像,位於賽珍珠文化公園。
賽珍珠一家的雕塑,位於後麵的是王媽。
孔先生與賽珍珠。
賽珍珠紀念館外景。
賽珍珠紀念館內部。
紀念館內的賽珍珠。
寨珍珠的故居。
賽珍珠的臥室。
王媽的臥室。
王媽臥室的介紹。
賽珍珠故居的側麵,是教會提供的住房,賽珍珠的父母是傳教士。
賽珍珠文化公園內的雕塑。
賽珍珠書屋。
書屋內出售的東西。
書屋裏的賽珍珠的小說。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