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聖勞倫斯河探尋】(2)蒙特利爾

來源: 2015-11-02 11:11:23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早就聽說蒙特利爾是北美大陸的小巴黎,法國後裔的瑰寶,藝術與浪漫之都。短短的幾天蒙特利爾行,的確讓我不得不讚同人們對這座城市的描繪。無論是古老的大教堂,還是有著現代都市繁華的聖凱瑟琳大街,還有老街的歐洲風情和那個白求恩的McGill大學,和那偶遇的塗鴉牆...一切的一切都讓我喜歡這個有著法國風情的城市。之前大家也都紛紛寫過蒙特利爾的遊記,貼過景點照片,所以這次我隻能寫點在蒙特利爾時的道聽途說了。

到達蒙特利爾的第二天早晨,學長帶我去吃早茶,順便開著車先在附近的小區轉了轉。

這在當地應該是個中高檔小區,每棟房子的麵積至少6000平方英尺,售價也都在一百萬以上。按說蒙特利爾的房價在整個北美大陸的大都市中一直都是偏低的,最近幾年卻持續攀升。據說以前有位香港風水大師來蒙特利爾看過風水後說:此處依山(皇家山)傍水(聖勞倫斯河)是個好地方,然而聖勞倫斯河在此轉了個彎,恐怕發展多有曲折。現在看來大師所說的“曲折”好像已被驗證,前些年強勁的“魁獨”風潮的確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發展,當然也包括了房地產。近年來隨著“魁獨”可能性的明朗化,房地產也日趨興旺紅火,以至於今天有專家預測,隻要房貸利息上調0.25%,當地就會有10%的房主付不起房貸。

吃完早茶,學長和我來到皇家山(Mount Royal)上。站在山頂的觀景台上,蒙特利爾的全貌盡收眼底。

從觀景台往南四十英哩處便是美加邊界。據說當年美國IT紅火時,蒙特利爾有十五萬IT大軍前往美國就業,現在其中的許多人已經又回到蒙特利爾就業或創業,也許這是當地房地產近幾年持續攀升的又一原因。

在觀景台上拉近相機鏡頭還可以看到蒙特利爾的地標--奧林匹克運動會館。

四十年前集資興建的建築物,至今還沒有還清債務,如果這在奧林匹運動會史上還不是獨一無二的話。

那麽作為主辦國的加拿大,在當年奧運會上的金牌零紀錄應該是絕無僅有的了。

跟學長一路聊著,不知不覺已經來到了聖約瑟大教堂(St Joseph’s Oratory)。

學長當時直接將車開到了教堂後麵,玩笑道:廟前窮,廟後富,廟左廟右開檔鋪。咱們走後門從富道。原來這個北美最大的大教堂, 每天有不少人到訪,在教堂前麵一般不容易找到停車位。大家記得哦,去聖約瑟大教堂要直接奔後麵找停車位。

大教堂的後麵還有一個小教堂, 據說這是聖約瑟大教堂的前身。

跟著學長在教堂內走馬觀花的看了一遍,再次驗證了“教堂就像連鎖店,上那看著都差不多”的說法。離開前在學長的指點下注意到那些掛在牆上的拐杖,原來這些都是見證物:那些行走困難拄著拐杖進來的信徒,在這裏感受到了神所賜於的力量,離開時不再需要拐杖了,嗬嗬。

這個台子是專門用來向神祈禱健康的。想著這麽老遠跑來也該跟神要點什麽吧,於是也學著別人的樣子希望神能保佑我來年無病無災。

“廟前窮”。嗬嗬,教堂對麵的紅樓後正住著一批享受社會福利的無業人士。

“廟右”,也就是教堂的右方,是蒙特利爾大學的高級商學院,有CEO的搖籃之稱,加拿大有40%的CEO是從這所學院走出去的。

從中國海歸回來的白求恩大夫沒有再回到他的母校McGill University,卻在Concordia University前麵落了戶。也許白求恩大夫已經更習慣與中國人在一起了,現在Concordia University已經被當地人稱為加拿大的“清華大學”,因為大學裏的學生幾乎是清一色的華人。    

聖母教堂(Notre-Dame Basilica) -- 當年Celine Dion的婚禮就是在這裏舉行的。

蒙特利爾的唐人街

蒙特利爾老城(Old Montreal)

這在幹什麽?當然是想拍些美女照給大家看了。大家看看,我,我容易嗎?

好像那天運氣嘛嘛的,沒有拍到特別亮眼的MM。

蒙特利爾漫長的冬季使得地下商場發展成為一個四通八達的龐大係統。在這裏和學長約好,我自己先逛逛,回頭他和夫人一起來接我去吃晚飯。

蒙特利爾最令人難忘的是,無論是地鐵隧道的壁畫,還是地下商城的螢幕牆,隨處可以感受到藝術的氛圍和法國式的浪漫情懷。

從地下商城出來,原本是想去凱瑟琳大街的,走著走著感覺有些不對勁,怎麽滿街都是塗鴉呢?

再往前走。。。哈哈,闖入紅燈區了。第一次進紅燈區,滿心好奇,想著反正是大白天,隻要不進店走路中間應該不會有麻煩。。。

沿著街繼續往前走,一路上都是這類店。 這時有個小個子男人上來搭訕,說前麵不方便我一人走,一定要陪著我一起走。正想告訴他,我會中國武術時,有兩位路人上前幫我解了圍。

突圍後一看時間,差不多快到學長和夫人來接我去吃晚飯的時間了,趕緊回到地下商城的出口,學長和夫人早已經等候在那裏。我興致勃勃地向他們描述了剛剛發生的故事,結果,哈哈,大家都能猜到的結果,學長受到領導的嚴厲批評:帶路不盡責。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